论欧洲贵族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5-03-17 16:40谭晓静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贵族人格诚信

谭晓静

(重庆三峡学院 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4100)

论欧洲贵族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谭晓静

(重庆三峡学院 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4100)

欧洲贵族精神是集自由、自尊、诚信、责任、谦卑、忠勇等人格特质的综合体,它是长期积累、不断发展融合而成的精神气质,更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贵族自身三方共同作用的产物。当代大学生在诚信、责任感、功利心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人格失范,一是我国高校德育教育中人格教育不足,二是家庭重智育,三是学生自觉意识不够。

贵族精神;大学生;德育教育

学界将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类型。我们总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不同的方式,接受着不同的教育。不论什么教育,教学都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方式或正规或不正规。教学是一个双向过程,即授教育者“传授知识”与受教育者“接受知识”。因此,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包括所传授教育的方法、内容及理念,及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即所谓的学习自觉。德育教育自古以来都成为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当我们专注于某一群体的品德行为时,就会发现他们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笔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视角,来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德育问题。

一、欧洲贵族精神

贵族是一种社会阶层,它最早起源于欧洲。我们通常所说的贵族是指中世纪时期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享有特权和地位的等级阶层。[1]哲学范畴的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贵族精神是指贵族阶层这个群体的思维观念和心理活动。它表达出一种由内而外的高贵气质,展现出贵族群体的人格魅力。钱乘旦认为,贵族精神就是上流社会的精神,它崇尚自由、勇敢尚武,拥有正直的人生态度、优越的主人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又矜持待人、保守、固步自封,是诸多品质的奇妙混合体。”[2]同时,贵族精神又是经过长期积累、不断发展融合而成的一种精神气质,而不是单纯以器物表征的某种形态。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三年可以造就一个富翁,但三代造就不了一个贵族。”欧洲贵族精神内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尊。尼采在《善恶之彼岸》一书中指出,自尊是贵族精神之核心。贵族的基本行为语言是“决斗”,此行为模式的象征意蕴是,确认有一种比生命更重要、更宝贵的东西,即个人的名誉与尊严。为了维护这一尊严,可以不惜鲜血洒于刀剑之下。基佐在《欧洲文明史》一书中也说,欧洲贵族走出罗马贵族之后,它的最重要精神特征是自我确立,即认定自身的重要性,不是来自他人,也不是来自皇上,而是来自自身。自我确立和守持人生的尊严与骄傲,便是自尊。[3]

2.自由。贵族的自由精神包括:人身自由、财产自由、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四个方面。贵族精神是历史进程中的积淀,因此他的每一种自由都打上了时代的络印。中世纪早期,土地和势力成为衡量贵族的标准,他们实现了人身自由与财产自由。到了中世纪中期,等级贵族的形成,人们注重谱系,强调封号,看重出身,贵族集团的形成使他们获得了参与国家事务的自由。中世纪晚期,权势、财富和地位成为衡量贵族的新标准,致使许多平民通过自身努力进入贵族行列,同时又使许多贵族丧失了政治、社会地位及经济势力。此时,他们更倾向于心灵自由的追求,即培养道德和理性的自主性,养成独立的判断能力。总之,自由精神使得贵族在权利和金钱面前敢于说不,不为政治强权和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3.骑士精神。骑士精神是特定时空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思想信仰,它是骑士阶层的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它严格规范了骑士的思想和行为。英勇、忠诚、谦逊、荣誉、正义感、公平是骑士精神内涵的高度概括。骑士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就得诚实,坦然面对自己的灵魂,要经得起神的审问。[4]

4.责任。作为贵族,就意味着担当与责任。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家庭负责,每个贵族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整个家族,其一言一行,都与家族的荣誉息息相关。更要对社会负责,贵族是一个打仗的阶层,负有维持地方安全、为领主打仗、保卫民众和教会的职责。

二、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一个动词,指一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它把外在的一定社会的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品质;德育还是一个名词,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伴随时代发展的需要,德育的内涵日渐丰盈。大学生处于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他们所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涵盖政治、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等四大板块。这不仅在我国,在许多西方国家如美国,亚州国家如新家坡等都以此为框架。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实施路径、目标及实效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美国高校德育教育内容有:公民教育,如爱国主义、法制和历史教育;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健康的人格教育,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德的总和;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新理念。[5]新家坡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包括:儒家伦理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律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我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的依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第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实行民族精神教育。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第三,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第四,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

纵观美国、新家坡、中国三个国家的大学生德育教育,在爱国主义、价值观、民族精神及法制等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美国和新家坡都看重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更侧重学生的公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形成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宽而泛、实而虚的规范教育,导致大学生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有诸多的道德失范。如诚信缺失、责任意识不强、功利心较重等等。针对这些不足,学界提出应加强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义利观的教育、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教育等不一而足。

三、欧洲贵族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包括气质、性格、爱好、能力、需要、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从人格的本体论角度看,人应当讲求做人的规范。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相对特殊和优秀的群体,同样不应偏离人格规范的轨道。同济大学吴启迪提出:“人格是教育的根本。高校人格教育既要倡导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人格行为,如同情、友谊、责任、毅力等,又应加强诚信、独立、创新、敬业、自律等现代人格行为的培养。这是现代人安身立命、待人处事、适应社会挑战的重要方面。”[6]可见,贵族精神所蕴含的自由、自尊、诚信、责任、谦卑、忠勇等特质,正是现代人格行为的有力表达。

1.增强自尊

自尊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它指个体对自己做出并通常持有的评价, 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简言之,自尊是指一个人在对自己的态度中表现出的对自我评价的判断。通常情况下,个体在进行自我评价时表现出强自尊或弱自尊倾向。大学是个小社会,具有多元化、复杂性的特征。其社会成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因思维观念、消费水准、文化传统、学业成就等存在差异,故导致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时呈现“强自尊”(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与“弱自尊”的二元格局。

培养自信、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强自尊”大学生,是大学的四大职能之一。那么,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强自尊来说,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第一,学生自我习得。贵族精神中的强自尊,即用“决斗”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荣誉可以成为大学生维护自尊的强大精神力量。换而言之,大学生应拥有“决斗”的精神来学习各种知识,让精神先“贵”起来,尔后踏入社会才能追求物质上的“富”。第二,学校维护学生的尊严。2010年“两会”上,温总理明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此话表明,“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应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评优、评奖、评积极分子等各种评选活动中应保证公平公正,为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此为对大学生尊严的维护。

2.享受自由

贵族自由精神的精髓是内心自由,即拥有道德和理性的自主性和独立的判断能力。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应试教育中读书,在题海战术中求学;他们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在宠爱中长大。正是这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较强的依赖心理,缺乏自觉自主自为的精神。比如:他们所读专业是父母依据未来就业形式而决定的;进入大学后,受同学的影响,在学习、消费、恋爱、上网、作弊等方面表现出从众的心理。[7]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有积极的效应,也有消极的影响。基于大学生的从众现象来说,盲目从众和被动从众将使大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导致其个性和创造性不足。大学是个大舞台,是大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大学生活是自由的,除了理论知识的积淀外,还有丰富的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闲暇时间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空间,闲暇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参与机会是大学生通往全面发展的道路。应然,大学生是自由的,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博览群书、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实然,大学生受校园文化、外来文化、社会舆论、就业形势的影响,普遍存在从众的心理。故而,大学须给予大学生以闲暇教育、闲暇技能培训、提供闲暇活动的参与机会,让大学生真正享受自由,方可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自主自立自为自觉的创新型人才。以贯彻英国贵族教育所倡导的“思想容忍自由,性格倾向管制”的德育理念。

3.拥有诚信

所谓诚信,即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它是骑士必备的品质之一。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个人在社会及与他人之间相互交往所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可见,诚信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准则。当下,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似乎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以“大学生”、“诚信”为关键词,就可在CNKI期刊网上查到相关论文4 228篇。可见,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正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主要表现为:抄袭成风;充当“枪手”;求职简历造假、违约;拖欠学费、恶意贷款等等。[8]面对大学生诚信问题,我们必须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因为,不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诚信一直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因素。既然如此,怎么还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应试教育中,重智育轻认知教育;第二,德育教育方法中,重说教轻实践体验;第三,大学生行为监督中,重奖惩轻引导;第四,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脱节。基于以上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笔者以为,大学生诚信失范的关键原因不在于教育,而在于人们对诚信的认识层面上。作为社会人拥有诚信是其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诚信应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品质,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者只需给予不断地的提醒和引导即可。换而言之,当一个人失信了、不诚实了,惩罚他的应该是良心的谴责和内心的不安宁。这样,就能“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4.加强责任感

从社会学视角看,责任是一个人不得不做的事或一个人必须担当的后果。它表明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一个人对待人生和生命环境的态度。“大学生”是一种身份象征,也是特定场域中的社会角色。角色由自己选择,社会赋予角色以责任和权利。也就是说,你选择了某个角色,也就等于选择了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利。可见,角色、责任和权利呈一种三角鼎立的关系。这正如米德所指,“权利与责任是通过人们担当某个或某些角色来对他人、社会尽到独特的意义和作用的。”[9]由此可见,大学生也应承担相应的学习、家庭和社会责任。我们说,责任是被规定的,属于外化。但能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属于内外,它需要一个从外化到内化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教育起主导作用。当代大学生的角色责任淡漠、责任感不强,一方面是教育的缺位;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意识较弱。比如:家庭教育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越来越强烈,孩子是学习的机器,家长皆为学习服务;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后,导致学生失宠、毕业等于失业等各种困惑,都无法让学生感受“天之骄子”的自豪和“引领时代”的自信。

四、结 语

欧洲贵族阶级形成于中世纪,在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封建贵族、等级贵族及权贵贵族三个阶段。贵族精神正是不同阶级价值观念的融合,它是涵盖了责任感、真诚、谦逊、自尊、自信、自由等人格特质的综合体。贵族精神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极为深刻,它一度成为人们“向上层社会看齐”的人生目标。人们尊崇贵族、模仿贵族,想让自己从行为举止、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各方面和贵族保持一致。贵族精神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依然强烈,“像贵族”一样的生活也已成为许多人的生存理念。不同的,他们依据衡量贵族的标准——“权利、财富和地位”来使自己成为“贵族”,而没有炼就具有贵族精神特质的人格品质。正如诸多学者所言,贵族精神在我们国家遭遇了误读。

欧洲贵族阶级消亡于20世纪末,而贵族精神仍在传递。出生于改革开放时期,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接受应试教育的90后大学生,他们因社会大环境、家庭小环境及自身原因,而在自尊、自由、诚信、责任等方面表出或多或少的行为缺失。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学校、家庭、社会等三方合力的教育、引导与监督外,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贴有“大学生”标签的身份和角色,必须养成强自尊、善于创新、拥有诚信、积极履行职责的精神品质,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1]刑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2]刘再复.寻回中国贵族精神的轨迹[N].南国都市报,2008-04-22.

[3]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J].学习博览,2009,(6).

[4] “从欧洲历史看贵族精神”(http://book.people.com.cn/GB/108221/8317646.html).

[5]李庆广.中美德育之比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

[6]庞跃辉.大学生不可缺乏人格教育(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7]李君亮.从众心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J].理论研究,2011,(2).

[8]林海悦.试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上海:复旦大学,2008.

[9]黄楠森.人学原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359.

2095-4654(2015)01-0011-04

2014-11-15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12050):本科生导师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重庆市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33090)

G641

A

猜你喜欢
贵族人格诚信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贵族
北宋对党项贵族的赗赙之礼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