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低碳发展转型的现实考量和发展方向

2015-03-17 20:11景思江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转型经济发展

景思江, 张 露

(1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68; 2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68)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转型的现实考量和发展方向

景思江1, 张 露2

(1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68; 2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68)

低碳发展是中国既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努力承担大国责任,还要立足于基本国情,考虑与发达国家差异的重要选择。中国经济向低碳发展转型,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在促进低碳发展全面实践和低碳社会建设等方面把握好前进方向。

低碳发展;发展方式转型;可持续发展

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正逐步向新常态迈进,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将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强化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加快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兼顾减少碳排放和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低碳发展模式,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1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转型的现实考量

1.1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兴起的直接动因是应对气候变化。但人们关注气候问题并不仅是人类经济活动排放过量的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危机,深层次的问题是,以大量消耗能源的生产方式、无节制的大量消费的生活方式以及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才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战略,成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经济体之一,在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也上升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资源能源消耗问题在减排谈判中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新的“中国威胁论”的来源和依据。而中国是一个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90位左右的发展中国家,仍然会面临着经济的高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对能源环境的压力。经济发展仍是当前中国发展的主题,关键是如何在新的世情和国情下选择发展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继续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的同时坚持低碳发展的理念,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1.2 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重要的贸易出口国,同时也是从1990年以来世界上碳排放量增长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中国于2006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2013年占全球碳排放的28%,超越了美国和欧洲的排放总和[1]。即使考虑历史排放和人均碳排放的因素,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快的碳排放增长始终是回避不了的现实。正因如此, 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自主减排行动目标。2014年中美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我国首次明确提出2030年左右CO2排放达到峰值,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的目标[2]。“十一五”我国实现了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9.1%,“十二五”又制定了单位GDP能耗降低16%、碳强度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例达到11.4%等目标。这一系列举措是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是主动履行国际减排承诺的具体体现。事实上,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减排计划,履行碳减排的国际承诺,已经逐步改变了我国既定的碳增长轨迹,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影响,彰显我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作为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的地位,有力提升软实力,为经济发展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

1.3 在发展和低碳中寻找平衡

发达国家主张的“低碳发展”是建立在综合实力较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已经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关系上,采取“先发展、后减排;先高碳、后低碳”的发展模式,并且强调在不降低本国国民福利水平的同时,通过技术替代和制造业转移达到低碳发展目标。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这决定了我国低碳发展所选择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内容必然不同于发达国家,只能坚持走“边发展、边减排”,“以发展促减排、以减排促发展”的低碳发展道路[3]。一方面,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比较低的实际出发,坚持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国发展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通过技术、产业、制度等创新,控制CO2排放,使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低碳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类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相一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低碳和发展协调共进的原则,反思和理解发展的内涵,在发展和低碳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尽可能低的碳排放,获得最大化的经济产出,使低碳成为衡量和体现国家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这是现阶段我国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1.4 向低碳发展转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由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2012年度报告中指出,我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的不到1%,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4]。如果仍然沿袭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高碳发展模式,短期虽仍然能够维持经济高增长,但是这种高增长是以牺牲生态环境、牺牲国民健康为代价的。因此,参与国际减排行动,维护的不仅是全球利益,更是我国自身的核心利益。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将从根本上重建中国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结构等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为例,国家制定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实施智能制造、生物育种、北斗卫星导航发展应用等重大工程,实施“国家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累计安排中央产业技术研发资金10.6亿元,支持了54个示范工程建设。2013年新能源产业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3%和21.5%[5]。

2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

2.1 从单一的气候政策向国家发展战略转变

全球气候变化确实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未来的发展。我国的低碳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到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因为单一的气候政策对于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力有所不及,应对气候变化只是表象,深层次的是发展模式转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低碳转型,实质上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延续和深化。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提出的新技术—经济—社会范式所引起的经济社会变革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通过低碳模式实现快速工业化和大规模城市化的成功范例。我国现有的低碳发展理论和实践基本上来自于西方经验。因此,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整体性、长期性、基础性的战略应对,加强经济低碳发展的顶层规划和设计,确定国家层面的低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制定清晰的低碳发展路线图,将有助于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

2.2 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转变

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十一五”规划把单位GDP的能源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又进一步提出碳强度、非化石能源比重等约束性指标,并且《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5%以上。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国低碳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来达成阶段性目标,这既反映了推动低碳发展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性,又多少反映出由传统发展模式转型的困境。如果说低碳发展阶段初期政府的强力推动是必不可少的话,那么,健康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模式的形成,市场必须扮演与政府同样重要的角色。无论是“高碳”能源结构逐渐向“低碳”能源结构转变、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的转型,还是低碳技术创新,除了政府的战略引导和政策体系保障之外,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市场驱动为引擎,促进企业加大能源科技的研发与创新,鼓励消费者选择高效节能低碳产品,通过企业生产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形成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快能源的价格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和完善碳交易市场、碳金融市场等低碳市场体系的建设,为低碳发展提供平台和环境。

2.3 从工业节能减排向构建低碳产业体系转变

我国仍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之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第一大户。2005年以来,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一直占全国能源消费的70%以上,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因此,工业部门是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我国已经采取了一些重要的举措:降低钢铁、石化、水泥、有色、电力和煤炭等高耗能产业的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加快淘汰电力、炼铁、炼钢、电解铝、水泥、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推进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等重点工程;加强节能管理机构建设,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等。2014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8%,取得了“十二五”以来节能降耗的最好成绩[6]。

但是,社会经济低碳发展模式需要构建与之相对应的低碳产业体系。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低碳产业体系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从大的产业门类来说,低碳产业体系不仅包括低碳工业,还有低碳农业和低碳服务业。对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改造升级不仅涉及到传统工业的低碳化,而且包括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的低碳化,还包括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成长起来的太阳能光伏、绿色照明、智能网络、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等低碳新兴产业。低碳产业的发展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为目标,以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为支撑,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均以“低碳”为标准实施生产和服务,形成以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向低碳发展方向演进[7]。

2.4 从低碳试点示范向低碳发展全面实践转变

部分发达国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更多的是战略层面的考虑,是为了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争取本国利益的最大化。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早就以低碳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契机,全面走上低碳转型之路。我国经济的低碳发展在经历了对概念和理念由质疑到普及的阶段后,开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并将之作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抉择。鉴于低碳发展转型并没有标准模式,我国目前低碳发展仍然遵循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实践的历程。国家发改委制订《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从我国实际出发,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探索CO2排放的控制机制,在特定区域或行业探索性地开展碳排放交易。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五省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实践,试点地区涵盖不同地域和不同的城市类型,有助于根据我国地域辽阔和国情复杂的情况,积累不同地区低碳发展的经验。然而,我国的低碳发展转型绝不能仅仅满足于部分地区先行先试,更不能以所谓试点示范来应付来自低碳发展的国际压力,而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产业、技术、政策、制度等方面全面实践,积极适应新的规则,尽快达成低碳发展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2.5 从低碳经济向低碳社会转变

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以低碳发展为主要推手,以减少碳排放、提高碳生产力为导向,重构经济—社会—系统,在追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低碳经济向低碳社会的演化,不仅是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以企业和产业为主体实现经济领域的低碳排放,企业利用低碳技术,减少碳排放量,承担企业的生态责任,通过对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产业的低碳发展。

而且在此基础上,对全社会进行低碳发展模式的系统改造,将低碳理念植入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全社会范围内逐步推行低碳城市、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等具体的低碳发展模式。同时,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文化道德体系等都要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低碳发展,通过构建低碳社会体系,形成低碳发展社会氛围,实现社会经济的低碳发展。

[1] 潘凌飞.中国人均碳排放首次超过欧盟 总量超欧美之和[EB/OL]. [2014-09-22]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87.

[2]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EB/OL]. [2014-11-12]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1/12/c_1113221744.htm.

[3] 白 泉.我国低碳发展的特点、方向与重点[J].中国能源,2009(08):25-29.

[4] 张庆丰,罗伯特·克鲁克斯.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5] 国家发改委.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R/OL]. [2014-11-22]http://www.ndrc.gov.cn/gzdt/201411/W020141126538031562552.pdf.

[6] 国家统计局.201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2-26]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7] 徐玖平,卢 毅.低碳经济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71-77.

[责任编校: 张 众]

Realistic Consideration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JING Sijiang, ZHANG Lu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Low carbon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t should not only realiz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er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a huge country in the world, but also be based on China′s current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considering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 meantime,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to low carbon development, it is important to exert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construct the low carbon industries framework and to promote building low carbon cities with low carbon lifestyle and consumption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strategy.

low carbon development;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patter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003-4684(2015)03-0010-03

F120.3

A

2015-04-11

景思江(1970-), 男, 湖北仙桃人,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循环经济

猜你喜欢
转型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