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小语课标要求 探索阅读教学实践—小学二年级语文《雪趣》教学四得

2015-03-17 22:45吉林省公主岭市杨大城子学校于东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1期
关键词:奶油蛋糕课程标准

吉林省公主岭市杨大城子学校 于东旭

语文阅读,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惧怕。怕提问,怕考试。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可能都没有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没有梳理好阅读的知识体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鉴于此,本人在教小学二年级语文时,在阅读教学上做了大胆的尝试,有一些体会和反思,且作美芹之献,以飨同仁家长学生。

一、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相关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的兴趣是天生需要,如喝水、吃饭、玩耍;有的兴趣需要引起好奇,激发、引导。课文由于篇幅长或内容深,往往是枯燥的,如果不加引导,启发就是给学生带入迷宫、黑洞,如果点亮其阅读欲望的灯,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走出黑洞或迷宫。

我在教《雪趣》这篇课文时,是这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

同学们,一年四季都是指哪四季?冬季北方最常见的景物是什么?你喜欢吗?喜欢雪,你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同学们都非常轻松地回答了一连串的问题,兴趣上来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雪趣》这篇课文。下面我给大家范读课文,请同学记好生字、生词的拼音和结构,注意我的语调、语速、语气,找出全文写了几件趣事,重点写了哪件趣事,在我读完课文后,找同学回答上述问题并单独读课文时,同学们都答的非常流利。

因为我在课前激发了学生对“雪”的兴趣,课上交代了三个问题,然后检查了学习效果,所以这节课是在兴趣中有目标地完成了任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

二、辨明“意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要落实好这一目标,难度相当大。既要理解词句在词典中的固定意义,又要理解词句在文章中的具体意思,并且以后者为主。这就要求教者吃透课文,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辨明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在学习《雪趣》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雪下得大”的有关语句和同学们“喜欢雪”的相关成语。

课堂上鸦雀无声,只见笔头在悄悄地移动,过了一会,找学生回答,“雪下得大”的语句。有的同学说:“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两天”;有的同学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我说:“同学们找的都很对,但还没找全,这要考试就少信息点了,就得丢分,谁还能补充呢?”,这时,有同学举手说:“‘厚厚的积雪’也体现了雪下得大”,同学们都为他鼓掌。当同学们回答喜欢雪的成语时,已经不用提问了,异口同声地说:“争先恐后”“欢声笑语”。

理解语句的意思不用死记硬背,只要能想象出课文的情境,突出事物的特点,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就会理解运用了。

三、培养“情操”。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我们当前的教育,最大的失误往往就是缺乏思想感情的教育。没有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好,导致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抓紧时间补上这个短板,让孩子从小就充满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对生命的热爱,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在教“雪趣”时,做了这样的训练。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喜欢“奶油蛋糕”,喜欢“图画”,对吗?那么,你们在读这篇课文之前,想像到把“雪”做成“奶油蛋糕”,想象到把“操场的雪地”当成“画纸”,把“雪做的奶油蛋糕”当成图画杰作了吗?没有吧!我们喜欢自然,喜欢生活,但是很少有人把自然和生活联系到一起,所以就会失去很多兴趣,如果把自然和生活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生活就会更有意义,对自然也就更加热爱了。

下面,在没有任何劳动工具的情况下,凭借双手双脚和大脑,想象一下在厚厚的雪地上,我们还能创造出什么杰作呢?

同学们一下又进入了沉思,过了五分钟,请同学们回答。有的说,我能把“雪”做成“馒头”吃;有的说,我能把“雪”先攥成一个团儿,再滚成“足球”踢;有的说,我能在雪地上画出“小白兔”;有的说,我能在雪地上画出“葵花”。

同学们的兴趣又高涨起来了,有了对生活的观察,对自然的喜爱,有了审美情操。

我顺势引导,玩要玩得有意义,不能只“打雪仗”求刺激,弄湿身,弄翻脸,给班级和家庭带来不安。玩要玩出艺术,玩出意境,玩出一个奇葩的世界。

这样,我想培养情操的目的达到了,思想教育跟上了,坚持经常,孩子们就会知道对与错,美和丑,就会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

四、注重积累

《新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要求,积累词语的形音义和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现在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非常严重,“写”的功夫很差,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快丢光了,中华文化的根基不牢固了,所以要积极拯救,担子就落到了我们身上。我们不能枯燥的教,不能强迫地练,要讲究方法,在兴趣中“学”,在应用“记”。

我在教“雪趣”时,把重点生字生词和常用标点符号编成“歌”来记:雪纷纷扬扬下,我们争先恐后跑。香喷喷奶油蛋糕!点燃蜡烛分享掉。

这样,“纷纷扬扬”“争先恐后” “香喷喷”“ 蛋糕”“蜡烛”“分享”这些生字的形音义就好记了。“逗号”“句号”“感叹号”的用法就会了。

当然语文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我想,立起这四个支点,那么一篇文章阅读的骨架也就搭建起来了,坚持经常,形成规律,养成习惯,同学们就知道语文阅读学什么了,怎么学了,语文能力何愁不增强,语文成绩何愁不提高?

一点心得,不足为训,抛砖引玉,敢竭鄙诚。

猜你喜欢
奶油蛋糕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淘气的奶油小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奶油里的兔子洞
为什么奶油夹心饼干被扭开后,奶油总是粘在其中一面上?
冬日养生,“煲”出奶油肌肤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做蛋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