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要迈过的“坎儿”

2015-03-18 02:57
现代企业文化 2015年16期
关键词:分享者优秀员工坎儿

成长要迈过的“坎儿”

最近我训了很多主管和优秀的员工,原因是当头头的、当老师的没有去带兵,没有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传给徒弟。怕什么呢?怕传了徒弟饿死师傅?你带的徒弟越多,你的价值越大,你受的尊敬也越大,个人能力再强都不行。我们应该以什么为荣?以谁的徒弟多为荣,大家一起成长,才是整体的幸福成长。

单兵能力与带兵意愿

公司培养员工,不仅重视个体的单兵作战能力,更重视他们的带兵能力,我把单兵作战和带兵能力分别称为第一种能力和第二种能力。相比二者,对于优秀员工,公司更看重他们的带兵能力和带兵意识。

好的点子要共享,好的经验要传承,好的作风要带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优秀员工的模式复制,“模式复制”是否成功,取决于优秀员工的学习能力、胸怀的宽容及分享意识。

一般优秀员工之所以能在团队中脱颖而出,是在于其在团队中的自律、自强,他们的技术过硬是很容易受到大家尊敬的,但这里面分出两种情况,有的是自已行,带徒弟不行;有的是不但自己行,带徒弟也上乘,后者很容易成长为公司的管理层。那如何开发优秀员工的第二种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点入手效果会很显著。

第一,给其充分的经验分享机会。自己做和对外宣讲,这里面的差距很大。讲自己的经验讲自己思考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能力提高的过程,为了让大家明白,分享者会注重逻辑的推理和语言的顺畅,这样会使他自己先明白然后带动大家开窍。另外经验分享者在分享时,会激发团队成员的思维,一个人做的过程毕竟是有限的狭窄的,一旦形成团队思维,团队成员的补充和集体智慧会使个人的成长达到加速度,这种成长对个体和团队是极其有利的。

第二,培养开放和无私。当一名员工突破自己成长起来时,要培养其胸怀,注重其开放性和无私性。现在的信息时代是一个成长的时代,是一个分享的时代,我们要学会在分享中成长。如果一个人有点经验就固守,就保守,捂着盖着生怕他人知道,不几天这人就会落伍被淘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样爱学习的人聚在一起,不要老想着防范他人。你防范他,他就防范你,你的东西他学不到,他的东西你也学不到,这是双输。要有足够的自信在团队中开放自己,只有开放只有无私才能更快进步。我们应该以什么为荣?以谁的徒弟多为荣,大家一起成长,才是整体的幸福成长。

第三,创造“分享就是贡献,分享就是福报”的团队氛围。思想的分享不像是分苹果,分一块少一块,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更不用说福报了,大家在得到经验时的感恩成就分享者的口碑。另外我一直觉得天上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你普度众生,度人于危厄,功德布道,会积攒个人的福分,福报就会大。一个团队形成这样良好的“分享”氛围,团队的福分也会增加。

第四,建立人人争当老师的机制。我们要形成一种机制,只要你想,团队中任何人都可以成长为老师,在员工中种下“争当老师”的种子。这样会“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颗学习的心,不辜负老师,不辜负团队成员的分享和奉献,那自己不能当局外人,只吸收别人的思想营养,也得向外输出,也要布道,也要当老师,不想当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没有当老师的心,学生也当不好,这样为了当老师也会如饥似渴的学习。这样团队就会建立成良好的思维活跃、成果共享的平台。

黄鸣 皇明集团董事长

最后我讲一下带兵的态度——魔鬼训练与真心呵护。我魔鬼训练过很多人,当头棒喝毫不留情,不少人被我训哭过(当然也有训跑的),其实我心里很有数, 高标准严要求,死扛住对他们要求的底限,一定要优化,一定要精细,标准高了要求再高,心狠着狠着就把人的素养和追求给托上去了。我们不少干部的管理像松裤裆,今天和昨天一个样,昨天和前天没变化,一日复一日,人就这样被废掉了。主管嘴里一定说“不行不行,提高再提高”,表面上好像不近人情严酷的要命,实际是魔鬼训练,这是真正的用情感,对人家的生命质量负责。即使受不了的离开公司去了新的团队的,都被新团队看做是宝贝,最后他自己偷着乐。对下属的放纵放任其实是害了人家。

打工交差与徒弟学艺

在我们的工作之中存在这样一种“交差心态”,就是员工在遇到问题时“畏惧”与领导沟通,担心领导会因为自身解决问题时的能力不足而批评自己,选择不去与领导沟通。但又迫于完成工作任务的压力,不得不去揣测领导的想法,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解决工作之中遇见的问题。输出结果往往却是适得其反,事业运营策略“瞬息万变”,容不得半点迟疑和猜测。这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在乎工作输出结果的态度是一种典型的“交差心态”或者“打工心态”,既做了“无用功”,又降低了事业运营的效率。

存在这种“心态”的原因,是员工对待自我工作心态的问题,在逃避责任与请教学习的态度选择上,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害怕领导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轻视自己。这样“只想交个差”“完成任务就算了”的心态,是一种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正如我们在学生时代的时候,如果总是担心老师认为自己能力低而不去向老师请教,自己面临的困惑就永远不会得到老师的指教,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其实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学生对问题有困惑,而去责怪学生的能力,往往会因为学生的好学态度和上进心,反而更加热心积极地帮助学生去解决困难和问题,老师看中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说,对待工作一定要是学生心态,不懂就要问,那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

另外,工作中不要猜测领导的想法,要“思考企业研发技术的应用”“思考客户的刚性需求”“思考客户的刚性追求”。要心怀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思考怎样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太阳能、可再生能源造福人类,减少环境污染;怎样能够实现全球微排并让子孙后代未来生存可持续变得更有希望,这样员工想法与领导意图以及公司梦想就一致了,或许还会因为员工在某个领域比领导更专业更卓越从而超越了领导、超越了老师,这样的员工才是每一个领导、每一个老师、每一个企业所希望看到的和重用的。

猜你喜欢
分享者优秀员工坎儿
硝尔坎儿孜
硝尔坎儿孜
等待太阳
过不去的坎儿
中小饲料企业优秀员工精准激励策略研究
过不去的坎儿
分享经济时代协同消费前因机制研究
基于加密通讯暗文发送的车辆授权机制设计
新形势下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研究
论酒店优秀员工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