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对河南省的影响分析

2015-03-18 00:04唐寒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郑州经济带河南

□唐寒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社会发展随之出现了如城乡和地区差距过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大量问题,使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中国政府需要重视的重要战略。为此,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启动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措施,加上改革开放初期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形成了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2010年底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国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划分主要依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来确定功能定位和开发模式进行,通过划分四大主体功能区,来控制和完善各地区合理开发。由此,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东、中、西、东北地区等“四大板块”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相结合的完整战略格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形势出现了新情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阶段性新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政策增添了一些新内容,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了“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三大国家战略,这些给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带来了新变化,对河南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一、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对河南的影响

(一)近期影响。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向东、沿海开放为主,转向东向西并重、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将产生重大变化。综观国内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由东部沿海地区的沿海上开放,开始向沿路桥通道的向西、向内陆地区开放转移,形成了一股资本西进、产业内移的潮流。再加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仍将继续维持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头,这些因素会对中西部地区发展带来利好。并将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以高于东部地区的速度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份量将继续上升,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局面将得以改善。特别是中部地区凭借土地资源宽松、劳动力成本低、交通便利、内需市场广阔等方面发展优势,在这一轮由“资本西进、产业内移”的潮流中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之地,这对河南的发展带来了十分有利的影响。

第一,河南位于新老亚欧大陆桥国际战略大通道的枢纽地段,中原城市群是这条国际战略大通道上城市最密集、覆盖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亚欧大陆桥重要节点城市郑州,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尤其是在高铁迅速发展的时代,郑州是重要的高铁枢纽,到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杭州等重要城市基本在3小时左右,铁路运输、物流优势十分突出。同时,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的实施,郑州国际航空中转站的地位愈加显现,2014年上半年,郑州机场客货吞吐量增速在全国前20大机场中均居第一,特别是货运总量排名超过厦门、昆明、重庆、南京,由2013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8位,跻身全国主要机场前十。在沿陆桥省会城市中,郑州航空与铁路可以实现无缝对接,拥有综合立体交通优势,加之河南省以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龙头,打造中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综合优势突出,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河南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从经济贸易活动的支撑力来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大有可为。目前河南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稳居第五位,户籍人口排名第一,制造企业云集于此,与20年前的珠三角相似,有很大发展空间。从经济总量看,2013年河南GDP3.2万亿元人民币,大致相当于陕、甘、青、新、宁5省区GDP之和(3.5万亿人民币)。从对外贸易量看,2013年进出口总额河南省为599.5亿美元,而陕、甘、青、新、宁5省区之和为625.9亿美元,仅比河南一省多26亿美元。从各省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看,郑州市6,210亿元(人民币,以下同),西安4,884亿元,乌鲁木齐2,060亿元,兰州1,776亿元,银川1,273亿元,西宁978.53亿元,郑州市远远领先于这些西部城市。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为西北5省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潜力,而河南省凭借工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等相对较强的综合实力,加上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战略枢纽地位,拥有腹地效应,可以发挥坚实的支撑作用。

第三,除了“二带一路”、京津冀等国家战略之外,201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如棚户区改造、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城市管网、新能源环保、信息消费等等重点领域建设。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围绕中西部铁路、城市基础设施、通用航空机场、水利工程环保等方面将实施和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计划,对近期河南经济会产生一定的推升作用。

(二)远期影响。远期来看,中国整体经济正在经历阶段性变化,区域发展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也在发生明显转变。一是经济发展正由“资源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区域之间的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规划密集出台。区域竞争重点在于核心竞争力,而不在于政策、资金、市场、要素、名分等所谓的“真金白银”之争,区域竞争不再单纯“以GDP论英雄”,而是以经济结构合理、增强创新能力、生态环境文明、人民生活水平幸福等发展质量提高为目的,东部沿海地区无疑在创新转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二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愈加突出,生态文明对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经济发展中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这对河南等中西部地区发展影响更大,中西部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恶化、创新能力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困难等方面矛盾比较大,受到的制约效应可能更明显。三是未来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对河南这样即不靠海、也不沿边、又没有黄金水道的典型内陆省份而言没有优势,再加上各种区域发展规划政策轮番出台,先行先试的政策作用不再明显,后来者的政策效果将十分有限。所以,新形势下区域竞争将给中部地区实现崛起带来新的影响和压力,长期来看,作为中部地区典型——河南的发展优势不突出,形势不乐观。

二、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把握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核心经济圈。在区域发展新棋局中,河南被三大经济圈所包围,处在中部地区“两横一纵”经济带范围之内,坐落于陇海经济带与京广经济带的交汇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也把中原经济区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域,其承东启西、通南贯北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河南要振兴,就要依托其在区域发展新棋局中的战略地位,积极谋取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合作,即向东部地区靠拢。要积极融入新的“两横三纵”区域经济支撑带,谋求区域之间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合作,使其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河南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解决的根本方法。核心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既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围绕河南的发展优势,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紧密结合,打造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做高、做新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全方位融入全球价值链;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三次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在新常态下寻找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培育发展新优势、塑造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构建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意义重大,是当前河南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根据国家近日出台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新丝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意图,河南应依托自身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将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对接,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重构,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河南省会郑州作为中欧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支点,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衔接的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打造对外开放国家重要门户和战略枢纽;加快郑州海关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建立覆盖海关通关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推动我省“东联西进”,实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战略突破口,带动郑州都市区、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和辐射区的发展。

(四)争取新一轮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开放政策支持。河南是典型的内陆省份,既不靠海,也不沿边,如何提高经济发展开放度、提高经济对外吸引力,答案是通过深化改革促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这几年河南争取到国家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国家战略政策的支持,取得了一些成绩。当前国家正在打造区域发展新棋局,河南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机遇,更需要争取新的开放政策支持。国家加快推动开放向内陆地区发展,建设面向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航线,按照带状经济的部署,发展江海、铁海、陆航等多式联运,这一战略部署有利于河南克服既不靠海、也不沿边的区位劣势,从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创新内陆加工贸易模式、统筹内陆沿海沿边通关协作等方面做好工作,破解开放口岸少、物流费用高、区域转关难等诸多制约因素,扩大内陆对外开放。

(五)争取高铁在河南省内的建设力度,提高经济紧密度。高铁对于国家经济之影响,举足轻重,已成为未来左右经济格局变化的新力量。河南拥有全国第一的高速公路里长、积极建设中的郑州航空港,而高铁则为郑州综合交通优势增添了新的实力保证,成为影响河南经济空间布局关键性因素。积极争取高铁在河南省内的建设力度,不仅使河南交通枢纽的优势得以复合型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河南乃至中原经济区经济的紧密度,使一些过去偏远、边缘化的城市和地区因此而改变,获得发展的机会。加快河南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步伐是当务之急,加快落实郑州至徐州、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郑州至万州等快速铁路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规划郑州至济南、至太原、至合肥等快速铁路通道,尽早建成“米”字形快速铁路网络,确保郑州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增强郑州核心区对整个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中原地区经济更好发展。

(六)进一步加大区域合作力度。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要求。我国区域发展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新战略的实施出现了由竞争到竞和的态势,区域经济从相互竞争到协同发展,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河南立足自身,在国际、国内两方面开展合作,扩大发展空间。一是要积极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在国际化区域合作方面实现战略突破。二是依托中原经济区,加强与周边省份的经济交流与区域合作。积极与山东、山西、安徽、河北等周边省份衔接协调,积极推进务实合作,共同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区域性瓶颈约束,与周边地区形成功能互补、协作高效的发展新格局。三是积极主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扩大合作交流,科学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1]各省市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覃成林,郑云峰,张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1

[3]杨龙,胡慧旋.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对府际关系的影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蔡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历史变迁与新趋势[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1

[5]宣晓伟.中国未来的区域增长格局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4

猜你喜欢
郑州经济带河南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梦启郑州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