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狭隘就业观的社会学分析

2015-03-18 00:04□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就业观校企价值观

□张 燕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就业观极具片面性,且狭隘就业观、保守就业观、消极等待就业观及功利主义就业观普遍存在,而本文侧重讨论高职学生的狭隘就业观。狭隘就业观具体表现为消极的就业观、静态的就业观、单一的就业观及被动的创业观。可见,所谓狭隘就业观,是指就业认识与行为过程中,个体对就业表现出消极的、静态的、单一的及被动的态度或落后的思想观念。高职学生狭隘就业观产生的原因有修养、阅历、出身、性格及封闭等,而封闭具体表现为心灵的封闭与环境的封闭。狭隘的就业观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全面掌握高职学生狭隘就业观产生的社会因素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力至关重要。

二、高职学生狭隘就业观产生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制度影响,此乃宏观因素。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即向市场经济、开放社会及无限政府方向转变,同时也伴随着地方政策、市场结构及经济结构的变化,这就对高职学生就业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级、中级、初级技工的比例为4:36:60,而西方发达国家为35:50:15,且受到传统就业模式及学生狭隘就业观的影响,用人单位与学生间未形成对称的互动信息,由此导致高职学生难就业。为此,国家应转“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为“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同时改变“一次性”的就业模式,即给待毕业的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积累工作经验,以便为学生找寻自主创业的途径提供机会。国家实行的户籍保护政策表现出浓郁的地方保护色彩,且以北上广等沿海城市最为严重。为此,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以督促公安机关尽快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户口问题,同时激励用人单位为高职学生办理集体户口,由此保障高职学生的合法权益。高职技术人才的就业表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此乃地区环境因素及经济发展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二)社会风气影响,此乃客观因素。

1.大众传媒影响。大众传媒具有教育、报道及宣传的功能,具体传递政府态度及社会规范文化等重要信息,而高职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因此极易接收系列较为前沿的新事物或新趋势,如此难免会诱导部分高职学生形成错误的或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阻碍高职学生作出客观的就业选择。

2.功利主义影响。从就业层面而言,功利主义具体为:专业选择过程,学生盲目听从他人建议或社会流行观点追逐热门专业,从而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超出社会需求量;学习过程,高职学生盲目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却忽视对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及基础公共课程的学习;高职校生普遍具有到大城市或沿海城市就业的心理。

3.关系就业影响。据调查结果显示,44.82%的大学生认为动用社会关系获取就业信息为最有效的就业方式,甚至部分大学生认为关系就业比学习能力、专业背景及学校名气更重要,如此定会降低初入职的高职学生对社会的信任度,同时也会挫伤高职学生对就业的积极性。

4.盲目跟风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由此导致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从而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就业。

(三)个人社会影响,此乃主观因素。

1.社会化缺乏。高职学生普遍对自己盲目自信或估价过高,如此对就业的高期望定会影响到高职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高职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性,即依然以与同学或教师的相处方式来认识社会及理解人生,如此理想化的社会处理态度定会降低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普遍未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独立处事方面的能力培养,如此使高职学生对不同角色及不同环境的应变能力差。

2.社会化过高或过度社会化。即高职学生对成人的行为进行片面或肤浅的模仿;功利化倾向严重,如学生方面急功近利等;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高职学生狭隘就业观的应对对策

(一)紧随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转变传统的职业价值观。高职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传统的职业价值观:

1.由层级认同型转变为平等的职业价值观,即学习与择业过程,高职学生应紧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树立起平等的职业价值观。据调研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学习或择业过程难以就“职业分工仅意味着所从事的劳动不同”形成心理认同,且受到各种观念的影响,高职学生的择业更多表现出某种无奈。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引导高职学生树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平等的职业价值观。

2.由消极被动型转变为主动的职业价值观。高职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及搜集当前市场的职业报导,同时把求职过程看作实现自我与超越自我的必要过程,由此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与社会价值。

3.由基本生存型转变为成就取向型职业价值观。高职学生应牢固树立起成就取向型职业价值观,即从求职过程中彰显出当代年轻人应具备的特征及追求。据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多数高职学生求职过程尚未摆脱基本生存型职业价值观的束缚,即忽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及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而盲目选择外资企业或大城市就业,从而影响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途径。若要加强校企合作,则应从下列方面进行把握:

1.健全各项制度,以实现校企合作双赢。校企合作成效低的深层次原因为制度供给不足,无法保持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性。因此,必须落实好下列工作:一是以法律形式保障校企合作,即制定与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规范,以界定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内容;明确法律规范实施的责任主体;澄清校方与企业方的权利及义务,从而调动校企双方参与的积极性。二是以问责制完善校企合作的问责制。三是以联盟形式推动校企合作。

2.发展区域经济,以实现校企合作稳定发展。一是培养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即以委托或定向培养及继续或成人教育等形式开展校企合作。二是创建职教科技园区。总之,经济的发展能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3.营造文化氛围,以实现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一是营造校企文化相互融合的氛围,如分时间或分阶段派遣专业教师及文化基础课教师到企业内部参观学习,以使学校教师的知识更新能与企业生产同步;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增设企业实地观摩或亲身体验课程,同时结合社会需求,对课程计划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健全企业随机访问机制及设置专管部门,以便为校企合作提供交流平台。二是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性,使校园文化活动与企业职业文化相互融合。

四、结语

高职学生狭隘就业观产生的社会原因较复杂,而本文侧重从社会制度影响、社会风气影响及个人社会化影响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另外,就高职学生狭隘就业观的应对,本文仅从转变传统的职业价值观、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途径两方面作了简单阐述,而除此以外,培养高职学生的就业力及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同样非常重要,但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过多阐释。

[1]王子玉.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误区及转变[J].现代商贸工业,2012,5:91

[2]谢安国.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与就业观教育新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1,3:88~90

[3]高静,祁仁前措.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与转变——以西安高校大学生就业观为实证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40~42

猜你喜欢
就业观校企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