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产业优化升级

2015-03-18 00:54程春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城镇园区旅游

□程春生

一、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镇发展动力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转型的过程既是人口迁移和转换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福建要按照“四化同步”与产城港城联动的要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向新区拓展、在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合理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三次产业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壮大产业实力、扩大就业容量,促进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的良性互动,发挥产业对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支撑作用。要加快“退二进三”步伐,推动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当从实际出发,选准主导产业,走“一镇一品”之路,同时,要与周边城镇形成产业联合或互补。要增强主导产业与当地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最大限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拓展海洋产业空间,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三次产业与陆海产业融合发展。新城新区要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新城新区建设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协同推进。深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壮大临港产业。加快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空间整合与区域布局的优化,推进“海上福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旅游与文化创意、游轮游艇五大特色优势海洋产业,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陆海型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优化都市现代农业布局,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向二、三产业延伸以及三次产业在城镇及其延伸带的交融,构筑城乡互动产业链。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镇功能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强化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带动城镇功能提升。以产业发展与转型带动就业总量与层次的提升,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容量,增强城镇发展动力。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试点行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逐步实现“机器换工”,进入新的生命周期。要推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快速提升物流、商贸、金融、旅游与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加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配套发展;壮大旅游经济规模,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树立区域旅游商品品牌意识,整合省内旅游资源,突出“清新福建”旅游品牌,加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创意旅游商品的研发及外包装的设计提升。培育若干家年营业额超十亿元的旅游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创建一批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联合打造具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线路,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协作机制。

(二)推进产业整合,强化产业发展横式,走绿色发展之路。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思路,引进一批影响力广、带动性强的央企、民企、外企大项目,推进重点产业整合,增强县(市)与中心城区产业分工协作、配套能力,延伸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发展模式。要在低碳环保和创新驱动的理念下强化城市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和生态城区。要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新能源的研发技术,鼓励企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技术升级;依靠低碳技术发展城市产业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促进生态宜居城区建设。逐步淘汰高能耗低产能,积极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要大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研发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企业孵化水平;积极开展科技招商工作,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管理,做好入区项目筛选,着力聚集高端人才水平研发机构和高技术企业。

(三)实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助推“海上福建”建设,加快海洋优势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深化海洋生态建设和保护,增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有效推动人才、技术和资本向辐射作用比较明显的城镇流动,促进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的城镇体系的建立,带动城镇功能拓展与完善。

三、加强产城联动,统筹园区与城镇建设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产城港城联动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导产业向新城新区拓展,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协调产业、港口、园区与城镇布局,促进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与人口集聚的有机统一。

(一)加强产城港城联动。推动产业布局与城镇空间协调互动,统筹三次产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强化中心城区与南北两翼上中下游产业联系,打造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相互配合、高度融合的产业集群,依托产业集群发展构建起集约、绿色、和谐的城镇发展格局,实现省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港口与城镇协调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外海港区,同时对内港区进行挖潜改造和功能调整,推进临港新城建设,配套完善商务、商贸、人居、休闲、旅游等服务功能,鼓励支持加大力度建设一批与厦门、福州港对接的陆地港,进一步拓展港口经济腹地,繁荣港区经济、促进港城联动发展。

(二)统筹园区与城镇建设。将各类园区纳入城镇统一规划,精心谋划和组织各类园区开发建设,引导企业向同类产业或配套产业相对集中的园区集聚发展,促进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生态建设有机衔接。强化各类园区形态开发和功能提升,加强小城镇建设与园区布局的统筹,提升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各类园区发展水平,把园区建设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和城镇空间拓展的增长点。

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产业融合

(一)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向二、三产业延伸以及三次产业在城镇及其延伸带的交融,构筑城乡互动产业链。延伸从农业生产到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方向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鼓励中心城区企业到周边县(市)投资建设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农产品物流园区等,引导城市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向县城和小城镇转移,城市商贸、金融、物流、咨询服务业向农村延伸。立足乡村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乡村旅游业、乡村手工业、乡村养老服务业。通过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多元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城镇化,推动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二)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以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吸引人口在城市、小城镇、乡村合理分布和集聚,形成城乡产业分工协作、融合发展的局面,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良性互动。产业园区是农村社区的重要支撑,农村社区是农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要把产业园区规划与农村社区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村产业园区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民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和“四化同步”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城镇园区旅游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旅游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