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和“言语”探析

2015-03-18 02:41杨春雪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能指古典舞言语

杨春雪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

关于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和“言语”探析

杨春雪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

本文就当代中国古典舞中,“舞蹈语言”与“舞蹈言语”两个理论进行具体的分析,就当代语境中的中国古典舞特点展开探讨,分析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中国古典舞;语言;言语;语言学

英国符号学家雅各布·吉林泽尔曾提出将舞蹈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进行研究,他认为舞蹈符号学的理论解释了舞蹈是怎样进行表意的,舞蹈的身体需要通过哪些动作来表意,观众在赏识舞蹈时怎样读懂一个舞蹈等理论。事实上,语言和言语共同被认为是言语活动,前者是社会、客观以及稳定、同质的,是人们共有的一种系统,而后者则属于个体意志产生,具有个人的、变化的以及异质的特点,是非系统性的。然而如何界定舞蹈中的语言和言语两种理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一、中国古典舞中“舞蹈语言”及“舞蹈言语”的定义

前面提到,英国符号学家将舞蹈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来研究,提出了舞蹈中语言和言语的理论。他认为,“舞蹈语言”属于语言符号中的一种动作,是针对某个动作的形态的一种描述,代表的是某个动作的意味。以此为基础,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发展,有学者指出了“舞蹈语言”以及“舞蹈言语”的相关界定。这种理论指出,“舞蹈语言”被界定为集动作能指和所指为一体的舞蹈风格,反应的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主流群体以及非主流群体等因素决定的环境,其具有较强的规定性,表达的是集体的生存。而“舞蹈言语”被界定为个体或作品风格,指的是个体在集体中的个人身体言说活动。

而笔者认为“舞蹈言语”的界定和分析,必须从艺术家、编舞者以及舞蹈者等多个团队创作的表达出发,并分别对这些个体的言语与创作展开分析,构建或者填充舞蹈语言集体模型。而从舞蹈语言上来讲,我们可以将舞蹈语言作为表达集体生存风格的一种动作,是对民间舞蹈特征的一种明显体现。也就是说,舞蹈动作中的能指与所指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呈现出一体的状态。即是,舞蹈动作中的所指在不同的场合下存在一定的确定与不确定性,针对这样的现象来讲,主要是因为舞蹈语言与言语之间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任何普通言语下的能指和所指都是任意性的。但就整体而言,两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固定性,而这种随意性是永远存在两者之间的。而我们知道舞蹈的语言能指与所指是不固定的,这就代表了在不同的舞蹈环境和场景中,肢体动作表达出来的意义也不同。因而,在实际的舞蹈表演中,即使舞者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有所指和能指的前提下,也并不能说这些所指与能指都存在具体的意义,所以舞蹈语言本身是不能完全用普通语言来解释的,也正因如此,“舞蹈语言”才具有区别于普通语言的魅力。

二、当代语境下的中国古典舞

当代语境是指我们在舞蹈意识中惯用也是普遍使用的一种实践改变,具有一定的时间意义,反映的是我国当时所处的古典舞现象和现状。而古典舞中强调的古典则与当前的舞蹈区分开来,这也成为了很多艺术家们表现分支。

在我国古代,有非常令人深刻的《春莺啭》、《兰陵王》等舞蹈,但却已经被日本所注册。印度也有传承了五十多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磨砺,其古典舞也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世界欢迎的遗产。显然,中国古典舞在当下的境遇并不理想,同时,也体现出舞蹈研究界当时对于中国古典舞作品的不认同,而究其原因就处在“舞蹈语言”上。

首先,我国古典舞在当代语境中处于断流状态,缺少古代舞蹈中的延续和传承,因此当代的古典舞语言是经过创造和重构形成的,这属于中国古典舞语言的范畴。其次,正是因这种创造和重构,再加上没有人真正了解古时古舞蹈的真正意义和结构,导致当代中国古典舞不仅在语言结构上不统一,更呈现出多种言论共存的情况,涉及到的是中国古典舞的言语研究范围。

三、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和“言语”分析

我国古典舞的历史发展情况曲折,而并没有体现出个人意愿和主观愿望发展的舞蹈语言倾向,而就当下我国古典舞的创作和完善来看,要想进行改善也不能依靠回到过去这样不现实的想法,而必须依靠不断创新、向前,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使得舞蹈界研究者们当代古典舞有了一定的普遍价值认定,他们认为当代古典舞应代表国家形象的一种载体,是重铸我国传统艺术精神、复兴当代传统的关键。因此,我们说,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是民族历史的记忆、是身体符号的外号,代表的是中国历史发展以来人们特有的审美。

1.中国古典舞的语言问题分析

每一个既定的舞蹈种类都有其语言方式,中国古典舞的语言问题遭遇了分类困境后,将不断得到发展。就我们众所周知的芭蕾舞蹈而言,芭蕾主要依靠身体动作中做出开、绷、直等舞蹈动作。而与芭蕾不同的是,戏曲舞蹈则要将就“中正”“方圆”等要求,两者有着清晰的界定和表达。如果一个舞蹈作品中使用的一套语言系统不够清晰、不够单一时,势必会表现出茫然失措的状态,而就中国古典舞作品的表达来看,普遍存在语言体系运用不清晰、各种语言运用混乱的情况。如果单以作品的名字和舞蹈者的着装就将该舞蹈纳入中国古典舞中,未免违背了舞蹈分类的原则。

对于真正的中国古典舞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舞蹈理论研究者们根据发展中的中国古典舞进行实践研究,逐步明确了中国古典舞的含义。古典带包的是一个民族理想化的身体,是人们不断追求文明的结果,古典舞是民族舞蹈文化的象征。有的学者认为,古典舞在时间上界定为历史性和古代性,而在意识形态和艺术成就方面则应归纳为经典性、代表性以及广泛性的。同时,站在古典舞的内容形式上来说,古典舞包括古代为宫廷贵族服务的宫廷舞蹈、宗教祭祀舞蹈以及中古之后的戏曲舞蹈。尽管对于中国古典舞还是没有体格统一的答案,但其强力的文化属性与民族表整形的形式已经能够完全表现中国古典舞。

因此,对于中国古典舞的语言问题也就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也就是说,中国古典舞分类也已经走出了分类困境。总的来说,舞蹈种类的划分关键就是要分析其核心区别与其他的舞蹈,就像语言内部得到独立和自主的能指和所指核心有区别于其他的用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尽管如此,我们仍旧认为“舞蹈语言”中不存在能指和所指集于一体的情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每一种语言个体都必须得到“一元”与自足,才能实现真正的多元。

2.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言语分析

在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言语中,为复兴当代古典舞,有很多种方式正在做着积极的回应。就明清以来的戏曲以及戏曲的基本舞蹈动作、语言形态和舞蹈化的建构,戏曲注重的是对国有传统文化的深入与挖掘与分析,侧重于当代发展,是凸显当代民族生活典范的关键。其次,就古典一词来讲,因对其的概念理解不同,因此建构的语言形态方向、方法也有所差异,最终呈现出来的古典舞话语表现方式与体系也不同。所以,就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建构来讲,其实质就是要将当代舞蹈艺术家所针对的中国古代乐舞的一种体现,包括艺术家们想要的心灵的洗涤、对美学的诉求以及想要复兴中国传统民俗舞蹈文化的心愿和期望。

3.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分析

从不同的舞蹈语言来讲,舞蹈中包括形中表现出来的上下肢动作、典型舞蹈姿势的静态呈现,以及舞蹈“动”中表现的流动连接、动力特征以及动态连接、审美指向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由此得出,及时舞蹈种类的匪类项目不能兼容所有的舞蹈种类,但也有一定的归纳原则。如汉唐古典舞就未被归纳到“八字圆动律”或者其他代表性的动律中,而其他舞蹈种类却没有这样去归类。例如《汉唐乐府》产生于梨园戏曲,而其都为的动律与典型舞姿其实就是一种程式化的动作表现;而“昆舞”与其相似,主要是从戏曲中衍生而来,注重的是舞蹈与音乐、舞蹈与伴奏之间的协调配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汉唐乐府》所要表现的是舞蹈者要遵从与吹奏者的吹奏弹拨,其舞蹈动作必须满足与音乐节奏,表现出统一和谐的舞蹈表演。因此其每一个动作几乎都不能被拆解成单一的元素,且在多数情况下需要以整套表演动作完成

以马家钦的“昆舞”为例,“昆舞”是以昆曲的唱和念为主,再结合舞的韵律表现。站在“昆舞”的角度来看,舞蹈中唱和念主要是服务于舞蹈的,同时,昆舞的审美特征、动作以及韵律等也都有自己的特征。马家钦将“昆舞”的审美特征大致归纳为雅、纯、松、飘、轻、柔、美,而将动作特点则归纳为含、沉、顺、连等;最后阐述了韵律是上、中、下、入和推、拉、延等几个特点。事实上,像马家钦一样,很多舞蹈研究学者也主张将音乐和舞蹈想融。在实际的表演中,舞蹈演员需要牢牢的依附于音乐师的节奏,不能超越音乐、也不能脱离音乐。我们可以讲所有的动作舞蹈成为“科”,在缓慢的寄走中,“科”具有高度的程式化,拥有完整的表达过程,这都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代表性特征。

四、中国古典舞的语言个性化创造

众所周知,优秀的古典舞蹈作品不仅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能超越舞蹈的限制,使观众体会到舞蹈作品自身的人生体验与生命意味。这也是研究当代古典舞的语言和言语理论的关键要素,更是中国古典舞创作者们的追求。及时中国古典舞语言的创造需要深入了解历史和舞蹈形态,但重点在于如何创造。当代古典舞的创造不需要完全复古,但必须把握历史的基础,创造出包含历史基础的个性创造,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做到不拘泥于历史,充分发挥当代人的思想情感。

作为舞蹈创作的关键,语言是中国古典编舞创造上必须关注的焦点,在实际的当代中国古典舞创造中,在民族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以广阔的中国历史文化为背景,合成外在形式与内在含义共存的舞蹈创作。首先,充分研究和挖掘历史,在不完全追求历史复制的情况下,选取与历史相关的题材进行编舞,但要体现出现代人的情感与观念。即使我们不能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注重传统舞蹈的审美现代需求。其次对于中国古典形象的选择一定要突破公式化、概念化的形象,在寻求形象特色与个人创造的同时,更要根据历史环境、生活艺术等因素进行考虑。因中国古典舞的形象大多是源于生活,因此,在实际的创造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对于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创造应注重意境的营造,以传统的艺术注重写意的情况来说,在古典舞蹈的语言、形象以及题材上要营造出体重相得益彰的艺术氛围,以达到舞蹈动作之外的一种意境。事实上,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不仅要具有生动准确的艺术形象,更要有不朽的、回味无穷的意境。而这种意境创造要求也是当代中国古典舞语言创造的终极追求,语言、形象等都是营造意境的优秀材料和手段。

[1]田湉. 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和“言语”[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4):43~49.

[2]邓捷. 当代中国古典舞创作意境的营造[J]. 邢台学院学报,2014,(3):171~173.

[3]田湉. 中国古典舞之“古典”刍议[J]. 民族艺术研究,2013,(3):13~21.

[4]刘青弋. 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18~28.

[5]丁健勇. 探究中国古典舞发展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10.

[6]金浩. 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4):87~93.

[7]史博. 语言与题材 形象与意境——对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几点思考[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1):37~41.

[8]宋海芳.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2):25~29.

2095-4654(2015)11-0065-03

2015-08-12

J645.4

猜你喜欢
能指古典舞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