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中舞台表演的重要性
——以歌曲《一抹夕阳》为例

2015-03-18 02:41夏小玲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子君演唱者夕阳

夏小玲

(湖北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浅谈声乐演唱中舞台表演的重要性
——以歌曲《一抹夕阳》为例

夏小玲

(湖北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舞台表演对声乐演唱的表现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舞台表演有助于受众对声乐演唱美学艺术的欣赏,有助于声乐演唱者内在情感的完美抒发,有助于激发观众与声乐演唱者之间的共鸣。舞台表演实现了声乐作品由生硬呆板的音符向生动形象的故事的转型升级,赋予了声乐作品鲜活的生命,使演唱者更好的诠释于声乐作品,实现声乐演唱的目的。

声乐演唱;舞台表演;人物形象

一、舞台表演对声乐演唱的作用

《诗·大序》曰:“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说明形体语言对演唱语言的支持和补充功能。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精准描述,说明声乐演唱中辅之舞台表演,使受众在听觉、视觉、感觉上得以刺激,激发对声乐作品的“感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感受,对声乐演唱艺术的欣赏更加全面,理解更加深刻,记忆也更加持久。一首声乐作品能够感染听众,演唱者必须把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舞台表演形式进行艺术表现。因此,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在声乐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舞台表演有助于受众对声乐演唱美学艺术的欣赏

舞台表演是表演者通过舞台行为来表现艺术作品,表达艺术情感的集合。表演者的形体变化、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声乐语言相互配合、交互作用,增强了表演者对情感抒发的力度、深度和厚度,达到对声乐作品内涵和艺术张力的充分表现。这种表现使受众对声乐演唱过程有一种艺术美的综合体验。

声乐是由歌词、乐曲和声音组成。声乐演唱则不仅仅靠以上因素来表现,更要通过肢体语言来传导美的信息、美的符号。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常常通过肢体语言与抑扬顿挫的语音协调配合,以加强交流的效果。声乐演唱也是如此,一个传神的表情、一个得体的动作,可以辅助表演者更加准确、完整的传达作品的内涵,丰富声乐演唱的外延,让受众产生愉悦、生动的感觉,达到“心领神会”的艺术享受。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和戏曲表演,强调演唱者“眼随手转”、“眉目传情”,实质是这个道理。

声乐教学的实质不是简单教授学生演唱技艺,声乐演唱不只是炫耀所谓的“中国好声音”,而是要求演唱者带着情感,真切表达作品的美好意境,使人们体会演唱的艺术美,同时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最终实现与观众的心灵共鸣。

声乐演唱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舞台表演,要求学生通过“表演唱”激发、传送其艺术情感和音乐思维,有利于学生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和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这是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一个弱项,也是亟待改进的重点。

(二) 舞台表演有助于声乐演唱者内在情感的完美抒发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画家达芬奇从人物画的角度来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日莲宗的《妙法尼》也说过:“巨人也好,诛儒也罢,其志气乃表现在一尺的脸上;一尺脸上的志气,则尽收在一寸的眼睛中。”由此可见,人的眼睛以及其表情、动作能够反映其内心世界。

舞台表演是能够将人们的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具体方式,这已经被古今中外的心理学、行为学、艺术学等所证明。

声乐艺术是一门舞台表演艺术,表演者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与其心理活动相通。演唱者揣摩作品、分析作品、研究词曲作者创作心理动机与思想情感,选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演唱过程中协同运用眼神、表情、形体变化或手舞足蹈,能更贴切的实现人们情感的表达。这些动作和表情,将声乐作品的故事情节逐次展现在受众面前,给人以无限遐想与情感深思。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是以人体为载体、以人的发声器官为乐器的表演艺术,“以人为本”在声乐中得到最精准的体现。同时声乐也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唱,而重在于“演”。演唱者将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用不同的眼神、表情、动作和各阶段情绪的恰当变化,把作品演绎成故事,把故事“演”出来、“唱”出来。声乐以歌曲诵唱故事,用形体演织场景,让受众的精、气、神能紧跟“剧情”发展,促进演唱者与受众在活动中实现合拍、和协、共振。

(三) 舞台表演有助于激发观众与声乐演唱者之间的共鸣

声乐表演的主要目的,是以“声音”艺术实现演唱者的“自乐”、音乐受众的“他乐”、以及演唱过程的互动带来的“都乐”,在快乐愉悦的环境中提升人们的音乐修养,坚定人们对艺术美的追求。

舞台表演是一种时空的艺术。演唱者在一定的时空中发挥轴心的作用,运用形象思维设计、拓展时空,不断调整、修饰时空的每一部分,使歌唱表演达到完美的效果。只有技巧没有情感的演唱是没有灵性的,当然也是没有灵魂的。只有源自内心的歌唱才能打动受众,形成共鸣。

人们对声乐演唱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考察演唱者在舞台上的声音、表情、眼神及形体姿态综合表现。因此,声乐演唱者不仅要有“动人”的歌声,还要有“动情”的舞台表演,并达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身心合一”。如果一个演唱者在舞台上只是一味地唱歌,没有任何表情和动作语言,这种表演无疑是失败的,充其量只能说是“唱歌”,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也不能够调动观众的情感,无法使观众领会作品的精神实质。

声乐演唱舞台上的表演主要是通过手、眼、身、法、步和面部表情来表现的。适当的手势能够渲染气氛、带动观众,使观众的情绪“随手”高涨;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能更好地传达内心情感,歌唱者可以通过眼神与观众进行交流,这样更容易吸引和打动观众。如果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加入适当的表情,将更能突出作品的主题和底蕴。一般而言,观众比较喜欢那种载歌载舞、手足舞蹈的表演形式,尤其是在演唱民族声乐时,“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艺术不可或缺,只有这样才能使观众产生共振,拉近演唱者与观众的距离。

舞台表演深化了声乐的美学含义,体现声乐演唱的目的,突出了声乐与观众的交流,使演唱者不仅能充分地展现声乐技能及内心情感,还能让观众享受到声乐美。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通过与观众交流能够提高自身的技艺及情感表现力,进而产生共鸣。

二、歌曲《一抹夕阳》在演唱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一)歌曲的剧情分析

歌曲《一抹夕阳》选自歌剧《伤逝》。歌剧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是一个接受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洗礼,出生在封建传统大家庭的小姐。这双重的身份注定了将会有一场变革发生在她的身上,传统、腐朽的专制家庭与革新、独立的解放思想相互碰撞,善良娴静的子君成为了这场激烈战役中的牺牲品。歌剧通过音乐完整表现了子君从一个天真的少女到最终成为一个被抛弃的少妇的戏剧性的变化,让子君的形象深入人心,也成为中国歌剧史上的经典人物。其中子君的选段因为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经常选用的教学曲目。

《一抹夕阳》,是歌剧中子君出场演唱的第一首咏叹调。子君不顾叔父的阻挠,勇敢的来到会馆与涓生相见,站在窗前,等待着涓生,面对着那一抹夕阳唱出了自己复杂的心境,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决心,也有抒发内心对未来的仿徨与疑问。虽然歌曲并不长,但是情绪的层次是很分明的,从一开始唯美的“一抹夕阳,映照窗棂,串串藤花送来芳馨”,到中间勇敢乐观“破网的鱼儿游向大海,出笼的鸟儿飞向云空。冲开封建家庭的牢笼,去寻求自由的爱情”,最终定格在“望着窗前,熟悉的身影,我的心啊难以平静”的这种担心、疑问的情绪上。把握好子君此时的心理活动与层次变化,才能更细致更准确的找到人物的特点,塑造人物阶段性形象与完整形象。

(二)歌曲的演唱表演分析

《一抹夕阳》也叫《子君浪漫曲》,而“浪漫曲”(romance)其实是一种声乐体裁,它具有抒情的性质与浪漫的色彩。Romance最早源于西班牙,之后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欧洲各国音乐中也都有所体现,如德国的“romanze”、意大利的“romanza”、俄罗斯的“P 0 M a H C ”。而在法国,“romance”曾特指描述远古爱情和勇敢精神的叙事诗歌,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生正是用了法国浪漫曲的这种思维,将《一抹夕阳》定位成一首“浪漫曲”,借以此来表现子君和涓生的爱情。同时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一抹夕阳》也具有“浪漫曲”的形式特点。“浪漫曲”是法语艺术歌曲“麦乐迪”和德语艺术歌曲“利德”的前身,俄语艺术歌曲就称之为“浪漫曲”,因此我们经常把《一抹夕阳》作为一首单独的艺术歌曲来进行演唱。表演时结合子君初期的人物形象,此时的演唱应该采用抒情女高音的演唱特点,音色轻柔,气息委婉,行腔连贯,富有线条感,用这种圆润的音色和连贯的气息来表现子君在面对爱情时那种美好的情绪,仿佛她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温暖的、有希望的、美丽的。

歌曲开始“一抹夕阳映照窗横,串串藤花送来芳馨”的16小节对景致唯美的描写与抒情的旋律奠定了整首歌浪漫的气息,所以演唱时需要用连贯的语气和气息来完成,音色则需要圆润柔美。身体可以安静,但眼神充满着美好和希望。“破网的鱼儿游向大海”这16小节,表现了子君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满,要冲开封建家庭的牢笼,去寻求自由的爱情。双手打开的动作,可以帮助演唱者表达内心的情感。“啊心中的歌…”是这首作品的高潮部分,表现了子君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演唱时可以走动两步,面部表情充满着微笑,眼神透露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虽然是“诗一样的花,花一样的梦”,但内心里还是充满着甜蜜和希望,因为“他”是我心中明亮的星,照亮着我的前程,我要去寻求,演唱者还要用肢体动作一起来表现子君此时的内心情感。歌曲最后是再现部,表现了子君复杂的内心世界,演唱时面部是无奈、彷徨的表情,双手抱胸构成紧张的形体,眼神则充满忧郁、迷茫的神态,与歌唱的声音、节奏、歌词等协调配合。通过这些简单的肢体语言的运用及表演,深刻而细致地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更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出歌剧中的人物形象。

三、小结

舞台表演实现了声乐作品由生硬呆板的音符向生动形象的故事的转型升级,赋予了声乐作品鲜活的生命。声乐因民族文化而生、为民生民情而乐,只要演唱者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情感来用心表演,揣摩原创思维和精神寄托,必将能把其中角色和情感在舞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动作张弛有度,情感精准到位,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引起观众共鸣。舞台表演使声乐演唱者更好的诠释于声乐作品,实现声乐演唱的目的。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范继红.论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表演[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7).

[3]耿庆伟.《伤逝》剎作目的的一种解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7).

[4]陈媛媛.试从歌剧《伤逝》看中国歌剧的未来发展趋势[J].北方音乐,2011,(8)

[5]鲁迅.《伤逝——涓生的手迹》

[6]张静.舞台表演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5,(4).

2095-4654(2015)11-0133-03

2015-08-10

湖北科技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声乐课堂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2014-XA-017)

J642.42

猜你喜欢
子君演唱者夕阳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这里的“夕阳”别样红
浪漫夕阳
夕阳的见面礼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为让夕阳更美好
子君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