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以《永州八记》原址考察为例

2015-03-18 03:07周玉华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原址永州柳宗元

周玉华(湖南科技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在情境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以《永州八记》原址考察为例

周玉华
(湖南科技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理解作者文章主旨,乃古代散文教学关键所在,也是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的重要环节。论文以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教学为例,通过原址实地考察,让学生穿越时空跨度,贴近古代作家的创作背景,在古代散文教学创设的适宜情境中,更合理、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散文的主旨,领会古代作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实地考察;情境教学;柳宗元游记;人格教育

对古代散文的阅读理解,最为重要的是理解作家的心志,即散文的内在神韵。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对古代散文中的经典名篇进行合理讲析,既能够让学生了解 作家创作动机、掌握写作技巧以及使用的修辞艺术手法的同时,又能很好地体味作家隐含在作品中的心迹和意旨,则是古代散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也是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的难点之一。其中横亘在教学中的主要困难是如何消解古今理解的差异性,由于时间、空间跨度大,学生对古代作家生活的时代特征、个性思想以及人生遭际大多停留在模糊认识阶段,对古代和古人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主要通过教师讲解以及个人想象,这样的理解往往是间接生硬的或强制性的。由于缺乏直观感受和直接体验,因而就难以与古代作家及其作品形成共识,产生共鸣,无法真正体味古代散文的魅力,理解作品中的人性和情感,也无法真正达到人格教育的教学渗透。

时间跨度难以逾越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无法改变的。因而从空间地理上着手,则成为最好的选择之一。实地考察正是尝试从空间上贴近古代散文作家,感受其创作心境的理想选择,也可以为古代文学教学选择和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山水游记情景交融和融情于景的写作特色,理解古代作家的创作心境,体验古代作家的人格,更好地完成人格教育渗透教学的目的。

所谓教学情境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situation)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context)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教学情境这种环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在的、宏观的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教学情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1]

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及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2]

根据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在古代散文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渗透教师的情感,更为合理地进行人格教育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教师只有身体力行地、当下地付出‘爱心’,才能使专业与道德教育真正地统一起来,道德教育的影响力决不止于表面语言文字的传导,它还有更为直接的心灵共鸣式的交流传导,教与被教者的相关性在同一心灵‘场’中,有时根本不是‘言说’水平高低可以决定得了的,它往往是经由‘整体性呈现’的印象而与受教者统一起来的。”[3]通过实地考察,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心灵共鸣中获得情感熏陶和人格教育,从而凸显出传统文化教学的作用。

笔者任教学校湖南科技学院地处文化古城——永州,这里留下了古代文化名人如元结、柳宗元、杨万里、周敦颐等的足迹,永州自然山水风光幽静深邃,永州社会民情古朴淳厚,这些因素的综合既能陶冶古代文化名人的心怀,让他们在优美的山水与丰富的人文中抚平心灵的创伤,忘却远离宗庙的无奈与远离家乡的孤寂;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成为其复杂幽深情感的承载体。

因此,在主讲《中国古代散文专题》时,笔者依据元结、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都在永州生活数年,创作了优美的山水铭文与游记,将二位作家的山水散文作为课堂讲授与课后考察的重要专题,采取情境教学法,一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则也开展了永州地方旅游如何与文化名人结合的应用性课题研究;三则在实际考察中体验作家的人格精神,渗透了情感和人格教育。从而做到学以致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考察融为一体。

例如在讲授柳宗元山水游记专题时,笔者根据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步骤与原理,创设出恰当的情境。山水游记乃柳宗元散文的精致之作,是作家悲情人生与幽美山水的结晶。首先,课前发放有关柳宗元生平政治思想与创作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整体感知柳宗元的“民本”政治思想、“永贞革新”以及贬谪永州十年的生活情形,并将柳宗元主要山水游记作品“永州八记”打印出来,让大家在朗读与赏析中感受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优美。

然后,组织同学到“永州八记”描写的原址进行实地考察,因为笔者工作的湖南科技学院与“永州八记”所在河柳子景区距离不远,这就为实地考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于是我们选择周末或者课后空余的时间,从《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西山”然后向北到“愚溪”,沿溪而上再到《钴鉧潭记》中的“钴鉧潭”、《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小丘”;再折而向北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再到较远的《袁家渴记》中的“袁家渴”、《小石城记》中的“小石城”、《石渠记》中的“石渠”以及《石涧记》中的“石涧”,让学生在“永州八记”的原址实景中感受柳宗元山水游记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由于外地同学居多,他们未上大学之前,就已经了解柳宗元了,并对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尤其是《永州八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记作品中文字的精美、环境的幽静雅致、浓郁的凄凉情感让他们叹为观止。

然而,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却发觉原址的环境与游记中描绘、创设的环境相去甚远,不仅失却了原来建立起来的审美意蕴,相反还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大呼“大文学家柳宗元忽悠了我们”!“这哪里有游记中展现的美妙灵动啊?”面对学生不断涌现的怀疑、失落表情,我一开始并没有打断他们,而是让他们在眼前真实自然的原址环境中自我体验。

等学生在感叹、争论到一定情形时,我让他们停下来,提问:“为什么我们对眼前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原址环境没有柳文中的感受?”“为何柳宗元笔下的景物如此凄美冷清?”在不断的启发下,一些学生开始联想到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遭受贬谪的心情。这个时候,我首先称赞他们的思路明晰,让他们都保持平静,再仔细观察眼前的景象,然后在结合眼前的情境,有针对性地向他们讲述柳宗元写作《永州八记》的情感。

柳宗元年轻时科举、仕途是非常得意的。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二十六岁第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后又任蓝田尉,监察御使裹行。并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升为礼部员外郎,深受王叔文的器重,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到达其政治生涯的最高峰。然而随后由于宦官何藩镇势力联合反扑,导致革新失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成为其一生的转折点,之后,柳宗元一贬再贬,再没回到朝廷,也没再被重用。虽然他多次写信给上级官员,希望他们为自己求情,上书给朝廷,乞求回京,但是都未能奏效,于是在长期的贬谪与寓居中,柳宗元十分沮丧,倍感悲哀。贬谪永州对于颇富政治抱负的柳宗元来说,可谓毁灭性的打击。政治理想的破灭,僻远之地的贬谪,让柳宗元心情极为低落,于是他亦寄情于永州幽僻的山水。他在《游黄溪记》中说:“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贬谪之后因为不能议政,且还有人监督,柳宗元便如同没有精神归属的流落者,失魂落魄,心情沮丧。而忘情永州山水则让他暂时淡忘了政治革新失败时的痛苦,也让他找到了情感、精神寄托的最佳处所。因此,他只能于山水游记中巧妙而隐微地让心灵之窗略微一开启,瞬时就关闭。而这种隐微而寂寞的情感也更能引起读者的遐想,产生心灵的共鸣。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只能从对苍茫、空廓的景物的描绘中感受柳的寂寞、孤独心怀;《钴鉧潭记》只“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一句就将自己谪居僻远之地的孤独,以及对故土、家园的思念点出,让世人心生戚戚;《钴鉧潭西小丘记》则借“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寄寓自己贬谪的孤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以“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衬托自己内心的寂寞。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柳宗元在山水中找到了心理认同感,因此在意象的选取上也倾向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而且这些意象大多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并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但不为世所用,被远弃僻荒之地的悲哀。如《小石城山记》文曰:“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愤懑;《钴鉧潭西小丘记》文中说:“以兹丘之胜,致用之澧、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购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近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更是直接抒发了对“唐氏之弃地”的同情,也寄寓了自己怀才被贬的不幸遭际;柳宗元在幽美山水之间找到了与悲哀心情的契合点,于是他便用自己的全副精力和才情,去“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愚溪诗序》),借以休憩悲哀苦闷的心灵,并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喜悦。如此隐微、含蓄透露心迹,让我们在为柳宗元的不幸遭遇鸣不平的同时,也为他寓情于景、隐微透露情感的高妙艺术手法叫好。适时地,我们渗透人格教育:为什么柳宗元在人生遭受如此重大挫折,从朝廷大臣贬谪到蛮荒僻远之地担任司马,并且还有人监视,他还能保持独立的人格,坚持自己的为政理想呢?从而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领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应该坚持自我,保持独立的人格。

通过对柳宗元《永州八记》原址的实地考察,不仅为古代散文教学创设了合适的上佳情境,能更贴近作者生活,理解山水游记的创作背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进行人格教育提供了上佳的情境,可谓一举多得,在教学和实践中颇具实用价值。

[1]耿莉莉.深化对情境的认识,改进化学情境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3):72-76.

[2]何克杭.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74-81.

[3]王晖,柳一群.人格教育的理念、取向及其方式[J].江西社会科学,2005,(10):75-78.

(责任编校:张京华)

I206

A

1673-2219(2015)11-0013-03

2015—10—01

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人格教育的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周玉华(1973—),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和媒介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原址永州柳宗元
柳宗元
南府原址新考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江雪
柳宗元“永州八记”新考
2017年第四批农药企业原址更名备案名单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永州植烟土壤有效钙、镁、硫分布状况与聚类分析
2013年第一批农药企业原址更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