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三个课堂有效协同的研究与实践

2015-03-18 03:07刘乐山杨子慧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商学院经济学湖南

刘乐山 杨子慧(湖南商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经济学专业三个课堂有效协同的研究与实践

刘乐山 杨子慧
(湖南商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是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对湖南商学院经济学专业第一、二、三课堂的有效协同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

经济学专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近几年来,我国普通 高等学校经济学本科专业尽管也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做了许多探索与尝试,但三个课堂不协同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而经济学专业如何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与实践能力;如何进一步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是经济学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但是,自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和教育经费等的限制,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弱化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在经济学专业中则更为严重。因为随着经济理论研究的推进,经济学专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强调分析推理,重视第一课堂教学。导致当代的经济学专业更加注重推理、数理分析方面的训练,希望同学们掌握较高的抽象分析能力。但经济学毕竟是一门来自社会经济活动和具体社会实践的学科,通常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济活动实践经历,在此情况下,要使学生具有抽象分析能力显然比较困难。此外,经济学专业的理论化倾向导致了学生就业时面临的窘境。下面试图结合湖南商学院经济学专业的情况对第一、二、三课堂的有效协同问题进行研究。

一 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研究简述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近年来,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将本科教育目标由原来只注重“精英教育”、强调培养“领导型人才”与“拔尖人才”,转变为强调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基础性,突出能力培养,尤其是表达与交流、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越来越重视本科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曾说:“不安宁和叛逆对于思想的自由、创造和革新的自由来说是必需的,它是塑造未来的关键,这种无限的想象力是一所大学真正依赖的。”尽管国外的大学教育主要是针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不能简单拿来为我所用,但对于我国的经济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国内的专家、学者对经济学专业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的研究还不多,但江晓铃老师对此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她的研究主要从整合制度、整合平台、整合内容与整合队伍等方面进行。国内其他的专家、学者主要是结合其它的专业、或者其它的课程探讨了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调问题。当然,专家、学者对经济学专业第一课堂中的理论教学,比如如何搞好《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教学问题进行了较多研究,取得了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艺术等不少的研究成果。而在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国内专家、学者也进行了较多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一是对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存问题进行了揭示。二是对实践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三是对如何加强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认为要构建起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等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依托模拟实践教学环境建立网络虚拟企业、银行与股市,这既可以实现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也能够减少实践环节的建设经费压力。这些研究成果对经济学专业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问题进行探讨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二 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要对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必须弄清楚下列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三个课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老师和学生在第一、二、三课堂中的地位或者作用怎样?

(一)第一、二、三课堂的界定

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的查找,发现对第一、二、三课堂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界定,综合一些学者的论述,简单界定如下。

第一课堂是指校内的课堂教学,即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材内容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校内课外的各种学习小组、科研小组、协会、社团,以及竞赛和论坛等活动。第三课堂是指校外(课外)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通过实习基地、创业实践基地等教育平台进行的实践活动,也包括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二)第一、二、三课堂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目前的大学教学中,第一课堂仍然是教育的主渠道,经济学专业也是如此。经济学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已经建立起庞大的理论体系。即使对于经济学专业所开设的核心课程来说,其知识就有相当的广度与深度,其中的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资本论》选读等课程的理论性都是很强的,因而经济学专业学生必须在第一课堂学好基本理论知识及其方法,为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但是,如何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是经济学专业培养人才的内在要求。而把理论性与应用性结合起来的最好途径就是第一、二、三课堂的有效协同,所以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的教学就不可缺少。第二课堂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以模拟实践的形式与社会进行初步对接,使理论知识向应用能力转化。而第三课堂则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真实的经济社会进行对接,进一步提高应用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当然,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的实践性也能够促进学生学好经济学理论的自觉性,有利于第一课堂的教学。

(三)教师和学生在第一、二、三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二、三课堂既有明确的边界,又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在第一、二、三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作用是怎样的?

毫无疑问,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居于主要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根据相关要求,运用恰当教学方法,把相应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虽然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但也不能成为学习的机器,被动地接受知识,也应该在课堂中勤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和三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其地位与作用是不同于第一课堂的。在第二和第三课堂中,学生应该居于主要地位,教师则是发挥引导作用。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结合经济社会实际,认真思考经济社会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管怎样,第二和三课堂仍然离不开老师的作用。比如,第二课堂中的校内实践训练平台,就需要老师以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旨,来构建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境;第三课堂中的校外实训基地,也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向多行业、多领域拓展,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实际,积累经验,提高学习兴趣与实际工作能力。

三 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的实践

早在2009年,湖南商学院经济学专业就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其实,自成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之后,该专业就开始了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问题的探索,下面对湖南商学院经济学专业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实践做一初步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的“总纲”,只有在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三个课堂的重要性,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才有基础。2010年、2013年湖南商学院经济学专业两次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既重视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也把第二、三课堂的教学提高到非常重要的高度。比如,通过设立素质拓展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第二、三课堂教学活动才可以毕业,从而使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实践有章可循。

首先,想方设法提高第一课堂教学质量。采用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国内教材必须是同行普遍认可的精品教材,国外教材必须是国际主流教材。在程序上是教师提出,再由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认可,最后是专业负责人把关。二是选派优秀教师授课。主要课程都由具有博士学历的讲师、或者拥有硕士学位的副教授及以上教师担任。三是革新教学方法。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推行“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四是坚持“小班”上课。在课堂组织上,绝大多数课程,一个班级的上课人数限制在50人以内,以保证教师能够充分驾驭课堂。

其次,灵活多样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经济学专业学生除了能够参加各级各类,如“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竞赛,以及参与学校的各类协会、社团等的活动外,湖南商学院经济学专业所在的经贸学院还主办了经济论文大赛(校级),同时,经济学专业学生成立了多种学习小组和科研小组。几个人聚在一起的学习小组研读《资本论》等经典著作,科研小组则一起申报研究性项目、或者参与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通过第二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再次,千方百计拓展第三课堂实践教学。

经济学专业第三课堂的实践教学,既可以像其它专业一样,通过社会调查或者“三下乡”、毕业实习等活动,使学生在认识与了解社会、或者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业务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湖南商学院经济学专业还在大一就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两型社会建设典型企事业单位、两型社会建设成果展览、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等,使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就初步树立起大学四年要培养怎样的实践能力的意识,大二则组织部分学生下企业与农村参加劳动,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同时,还聘请企业家、政府官员与知名专家学者等来校开设讲座,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经济学专业学生从中懂得自己要具备怎样的知识、素质与技能。

此外,湖南商学院经济学专业编写了经济学专业学习指南和创新了导师制。为了帮助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由刘乐山教授担任主编,组织编写了10多万字的经济学专业学习手册。导师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担任导师的条件做了明确规定,经济学专业的候选导师除了符合商学院导师选拔的基本要求,还必须是教授、具有硕士学位的副教授、或者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在导师制的模式方面,实行导师组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每位导师指导一个年级的学生一般为3-5人,采取导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面对面”、“一定四年”、“全程负责”的指导方式;单个导师不能完成的指导任务,则由导师组集体解决。

[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课题组.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J].教学与研究,2005, (2):36-41.

[2]刘国光.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5,(9):23-25.

[3]靳环宇.试谈经济学专业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习得[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4):101-103.

[4]江晓铃.科学整合“三大课堂”,探索全方位育人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12.

[5]王多明.整合一二三课堂教学资源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昌吉学院学报,2008,(4):54-56.

(责任编校:周欣)

F011

A

1673-2219(2015)11-0101-02

2015—07—16

湖南商学院教改重点课题“经济学专业第一、二、三课堂有效协同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刘乐山(1967—),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教授,博士,湖南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收入分配与消费经济。杨子慧(1996—),女,湖南怀化人,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经济学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商学院经济学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HICOOL商学院 集结来自世界的科技力量
简明经济学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商学院撞上新媒体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