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学研体系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

2015-03-18 04:27
测绘工程 2015年3期
关键词:专业型专业学位工科

杨 斌

(西南科技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 绵阳621010)

研究生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硬理论、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日渐成为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类别。由于我国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起步晚、教育规模小(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培养模式和创新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特色,成为现行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区域产学研教育能充分利用学校与区域企事业及重点科研单位等资源,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根据国家《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的精神,高等教育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高等教育需加强校企之间等多元化的合作办学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新机制[2]。此外,教育部也对研究生招生规模做出了调整,今后将重点发展专业学位的招生规模和质量[3]。因此,工科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教育,是工科学校乃至综合学校研究生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1 区域产学研合作办学创新机制下内涵研究

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前者强调科学性和理论性,后者强调应用性和操作性。教育部自2009年开始,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 区域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学生就业、学校知名度提升等环节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5]。因此,如何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资源,把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当前区域产学研研究生合作办学体系下的关键问题。

1946年美国提出合作教育的培养模式,教育部1999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高校和产业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6]。从国内当前的情况分析,尽管许多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相互之间探索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但由于产-学-研各方存在层次、门类、规模的不同,地域、实力和兴趣的差别,导致此教育模式存在各显神通、多种多样,更有甚者以谋取双方报酬为目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并造成优秀教育资源的流失。

2 工科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现学位课程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案与实际培养环节大相径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基本一致,更多情况下仅在提交材料时更换名称而已[7]。也有很多研究生导师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本质属性、理论水平、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和学术型研究生基本一致,导致学生经过努力获取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没有差异,让更多的学生产生困惑和想法。

目前,教育部已明确提出,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调整,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专业学位型硕士逐渐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孵化途径[8]。据资料统计,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为53.9万人,比2012年上涨4.2%,其中学术型硕士32万人,比2012年下降2.4%;专业学位硕士22万人,比2012年上涨15.92%。以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工科专业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2013年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招生比例已接近1∶1。然而,相对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发展和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目标定位相对模糊、组织形式较为单一、管理经验较为缺乏等诸多问题。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形势,如何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升专业学位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已成为广大工科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3 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分析

长期以来,对专业学位教育中培养创新人才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理所当然的,专业学位则不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而需要肯定的是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都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方面,两者在培养规格上有区别,而在培养层次上则无差异,创新依然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共有属性,尤其在以工科学校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层次,创新仍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因此,在专业型研究生学位培养教育过程中,提出以实践、创新和社会能力为核心,以理论课程带动实践课程为纽带,在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下优化提升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

3.1 以区域特色为出发点的校企(事)合作导师培养环节

高等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在于体系,核心在于导师队伍。西南科技大学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和特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点打造西南绵阳地区军民共建和电子科技城发展资源优势,单独建制成立西南科技大学董事会,从研究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多层次吸纳西南地区具有较大优势资源的企事业单位,包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长虹机器厂、长城特殊钢公司等部门,先后从这些单位中聘任校外导师,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和企(事)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近20年的发展得出,这种结合方式能充分发挥多种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让学生能广泛开展科研及生产活动,更早地了解社会和工作对象。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把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教育模式,弥补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

3.2 以外向型评价为主导的培养评价体系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一直是客观衡量学科发展过程的重点和难点,现行高等教育部门主要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评价,而针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则没有广泛考虑联合办学企事业单位的评价。曾尝试在评价过程中,划定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引入层次分析法按照目标层、因素层和方案层3层体系进行设计,做到定量与定性分析评价相结合,确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办学条件、教育目标、综合影响力等若干因素,为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在每年对研究生学科申报或重点学科评估中,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工科院系(共有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和矿业工程),采用专家权重打分评审方式,在层次分析法模式体系下确定当年报送学科及门类,更为每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指标划定提供参考依据。

4 区域产学研模式下专业型研究生培养途径探索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多科性高等工科院校,学校于2000年集两校合并、与地方政府和大型研究院所共建、我国最大规模的产学研于一体,开创了我国高校办学体制的一种新探索。在1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学校以“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省部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办学定位,成立了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西南科技大学董事单位,截止2013年年底,学校已经历了两届董事单位,并建立了与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48家董事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就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建设、专业学位培养环节、各级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课外创新活动实践等方面达成一致,这将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依托(见图1)。

为了深化西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办学体制,在实验教学与实验平台建设方面,实现以西南科技大学校内实验室为基础,以董事单位的相关试验室、车间(或工厂)为补充或延展的校外实践教学网络,使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西南科技大学董事单位和合作产学研单位特有的高技术、高智力、强应用的作用,提高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规模效益,系统在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与实践基地建设及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明确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内容及本质,扩大产学研长效办学,制订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紧密衔接、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培养体系。西南科技大学以高校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为依托,以合作办学单位实践场所为突破,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管理协调机构(董事办公室),以多种形式长期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战略措施。

2)探索以产学研为依托、校内外导师为核心的工科院校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西南科技大学自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来,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每年聘请多名具有丰富社会专业经验的专家担当校外硕士生导师,以规章形式约定专业型研究生必须深入导师所在单位参与相关领域的课题申报、研究、验收、鉴定及报奖等内容,极大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解力和实践动手环节。

3)完善各类专业创新活动体系。在产学研办学体系下,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突出专业型研究特色,形成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创新团队。以西南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点为例,每年学院定期联合各企事业合作办学单位,将最新成果整理总结,连续几年在“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等创新比赛中获得佳绩,不仅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技能水平,更为促进就业提供新的平台。

5 结束语

区域产学研合作办学体系采用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利用企业的良好资源实施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素质培养,产生很好的效果。西南科技大学经过20多年的研究生培养教育发展历程和区域产学研合作办学培养,摸索一些思路,具体如下:

1)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区域产学研董事单位,成立独立的产学研管理机构,构建以董事会为核心的产学研联合教育体系,完成以理论创新、实践教学、应用生产基地于一体的工科研究生教育模式。

2)采用校内外导师耦合培养机制,从研究生合作办学、多元交流互访、协同深入考核等环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尝试。

3)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程应用为依托的办学模式,瞄准地区就业优势,让研究生尽快适应工程师角色,提升实践工程应用能力。

4)利用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和董事单位优势,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形成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各类创新团队,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1] 吴星义,阳永荣,陈丰秋.工科研究生“产学研”培养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1):85-88.

[2] 周秋生,马俊海.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06,15(6):62-64.

[3] 张志红,潘紫微.全日制专业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2-136.

[4] 张华江,许岩.对加强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0):28-30.

[5] 柯福阳,赵显富,孙景领,等.测绘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J].测绘工程,2012,21(5):70-72.

[6] 杨金田.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与模式[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5(4):97-100.

[7] 王成端,赵君科.产学研合作培养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1-5.

[8] 刘蕴.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7):272-273.

猜你喜欢
专业型专业学位工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