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中图谱的设计和运用

2015-03-18 12:41陈丽英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5年3期
关键词:图谱歌唱笔者

陈丽英

现代儿童观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习,是使孩子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学习。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图谱介入蕴含着幼儿自主学习的教育资源,其在运用过程中所具有的丰富的教育价值更值得我们为之探索。

图谱介入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现歌曲的内容、结构等,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恰当运用图谱不仅把歌唱活动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歌唱活动之中,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使幼儿学得愉快;更重要的是学有所得,图谱的运用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但如果把图谱当作普通的教学挂图,那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那么,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利用图谱,笔者对此结合相关实践来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观察“完整”图谱,支持自主识记

完整图谱是指教师在活动中按照歌词顺序排列呈现给幼儿的图谱。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歌词、理解歌词。通常可以用两种方式将完整图谱展现在幼儿面前。

1.同步呈现

同步呈现就是指所有的图谱在活动开始就全部呈现给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大致了解了歌词内容。通常这种歌曲的歌词鲜明,内容并列。图谱形象能通过幼儿的仔细观察,略猜出几分歌词大意。如大班歌唱《小鱼的梦》的图谱形象是鱼儿、池塘妈妈、星星、珍珠被、风儿……通过观察,幼儿都能说出所看到的熟悉形象,细心的幼儿还能发现图谱中的动态描绘。在视觉帮助下,幼儿迅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新的识记对象,这就是最基本的自主学习。针对幼儿的踊跃发言,教师及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提炼,再反馈给热情高涨的幼儿。当幼儿听出所要掌握的新歌词就是自己发言的提升后,自主学习的热情就会被唤醒、激活。同时自我调整对新旧经验的交替更换,减轻了活动中的心理负担,从而以更大的学习兴趣去熟悉新曲调。

2.逐步呈现

如果歌唱活动中的图谱都是以同一种方式出现,幼儿就会出现审美疲劳,从心理上削弱了对歌唱活动的兴趣。所以完整图谱的呈现方式需要教师的巧妙处理,让幼儿保持对歌唱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自主识记能力。大班歌唱《云》的两段歌词不仅具有情节的发展变化,而且还有相似的歌词元素。掌握了第一段的演唱后,教师就可以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在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处思考、想象第二段歌词的大概。会唱“白云白”后,面对图谱中的蓝天,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蓝天蓝”。第一段中知晓了“帆船帆船装的什么,走得这样慢”,观察“雨点”的图谱后,沿着“他们会不会跟着唱,会怎么唱”的线索引发思考情节。当幼儿发现出示的图谱和自己的猜测相近,再对照第一段歌词的结构,第二段歌词就应运而生。由于歌词都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运用现有知识对新歌词进行分析、组合而成的,所以识记歌词并演唱就不是一个难题,反而是幼儿的兴趣所在了。

幼儿是一个个体,每一个幼儿的识记能力也各有差异。在活动中发现,同伴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力量会明显提高更多幼儿的自主识记能力。面对完整图谱,每一个幼儿对每一张图谱都有不同程度的熟悉识记能力。“说说自己的疑惑图谱”活动会邀请到一大批的小专家,以自己的解读方式帮助同伴重新认识、巩固记忆。“找找自己的喜欢图谱”活动也会吸引很多的欣赏者再次观察图谱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可能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你追我赶”效果吧。

二、纠正“问题”图谱,促进自主探索

幼儿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获得亲身经验,这样的经验知识才是幼儿自己内化了的知识。

1.在查漏补缺中发现

改编自《麦兜响当当》主题曲的大班歌曲《我好想》的部分图谱已经在前面的环节中摆在了指定的位置上,其他图谱则似有序似无序地排列在黑板的最下方。幼儿倾听了教师的有表情演唱后,发现空白处全部需要从图谱群中挑选合适的图谱并安排到相应的位置上。仔细欣赏若干遍后,除了最后两张,其余的图谱摆放位置都达成了统一意见。这是两张极其相似的图谱,是两张不同歌词、相同曲调的图谱。两张图谱都画有两张嘴巴,不同点就是两张小嘴的形状。有的幼儿认为第一个“叽里咕噜”这两句要区分开来,图谱不要一样,便于区分;也有部分幼儿认为第二个“噼里啪啦”嘴巴应该是张开的,图谱应该摆放在后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正在大家都争执不下时,乐乐向笔者提出批评意见,“我觉得老师的图谱可以把两张合并成一张图谱。第一张嘴巴是闭起来的,第二张嘴巴是张开的,画在同一张图谱上,不就行了!”大家听了,一致赞成。乐乐只是从最简单的嘴型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是一个不错的好办法!也正是由于笔者的失策,提高了幼儿的分析能力,让更多的幼儿在活动中活跃起来、兴奋起来、行动起来。

只有仔细倾听,才能述说自己的见解,才能发现别人的不同。分析缺失图谱的教学策略不仅能让幼儿逐渐养成倾听的良好学习品质,还能学会在分析中思考、在思考中求知、在求知中探索。

2.在寻找规律中感悟

当孩子们在“听歌排图”的基础上学会了歌曲,接下来就可以发起更大的挑战:让幼儿发现图谱的规律,感受、理解歌词。还是《我好想》的歌曲,笔者在图谱的排列上不仅关注横向顺序,还有意识对应图谱的纵向,当要求幼儿找出这些图谱的规律时,孩子们很快就能说出纵向第一列都是“我好想我好想”, 第二列都是“许的愿望” ,第三列都是“啦啦啦”, 第四列都是“喜欢什么愿望就做什么动作”。揭秘了歌曲来龙去脉的规律后,孩子们犹如猜到谜面一般恍然大悟,识记歌词已是水到渠成。此时乘胜追击,问幼儿有什么新愿望,新愿望替代旧愿望,幼儿轻松寻觅到创编路径。新编歌词应运而生。

通过让幼儿找规律,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理解、熟悉、记忆、创编歌词,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寻找,自主掌握了学习的有效方法。

三、设计“完美”图谱,体验自主之乐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只是个组织者、引导者,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面对教师设计的形象图谱,幼儿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尝试接受新挑战的想法就会掠过一些喜欢动脑筋的幼儿头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笔者尝试着引导幼儿缓步进入自主设计的殿堂。

1.完善空缺图谱

大班歌唱《云》里的歌词简单、明朗。根据笔者对班级幼儿能力的了解,确信他们能在引导下,完成简单的图谱设计。活动中,笔者在黑板上出示了四张空白纸,当引出第一句“白云白,蓝天蓝”后,好多幼儿就迫不及待地盯着黑板要发表言论了。趁热打铁,笔者给大家立下规矩:“如果你有想法,别急着回答,请上来把你的想法设计在空白纸上,让它成为图谱的一部分。”君君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幸运儿,她在第一张白纸上画了一朵白云,就下去了。笑笑看见了,急着发言:“刚才老师不是唱到蓝天了吗?还应该画上蓝天。”话还没有说完,直接奔上去就画了蓝天。虽然小朋友对笑笑的行为有点意见,但观察后又一致认为这样和歌词就更匹配了。接下来,句型相似的歌词就被大家仿编出来了,到“帆船帆船装的什么?走得这样慢”这句时,小朋友有了不同意见,有的说装的什么就画一个“?”,还有的一定要画××,经过老师引导,大家一致同意用“?”。活动期间,幼儿对图谱设计的矛盾时有发生,但通过笔者的合理引导,“战争”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虽然笔者的想法没被设计成图谱,但可以现场演唱给大家听,或者还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自行设计,同样摆放在黑板上过一会瘾。

在给大班歌唱《老鼠画猫》的时候,教师根据歌词设计了图谱,但是这首歌曲中有个上滑音,小朋友演唱的时候老是记不住,经过大家的讨论,图谱中小老鼠的尾巴重新用很夸张的画法并且改变颜色尾巴往上钩,幼儿一看到便自然会把声音唱得像老鼠尾巴一样向上翘,立刻找到了滑音的感觉。这样的歌唱形式,他们觉得很好笑、幽默,因此,幼儿接受得也特别快。大胆地利用美术中的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将它们与图谱融合,为幼儿理解图谱提供了更便利、更丰富的途径,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也在图谱所展示的形象中得到启发和提升。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有矛盾就说明有想法,有想法就会有思维碰撞。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体验,都会让幼儿逐渐喜欢上自发、主动的学习,也更乐意接受新事物的挑战。

2.表现动听音乐

大班幼儿初步具有了较高的思维水平,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能力为一首歌曲设计完整的图谱。他们能通过较高水平的倾听、思考,有意识地把隐性的思维表达到显性的画面上。而教师则以活动的支持者身份参与幼儿的自主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伙伴,也是学习成果的分享者。

大班歌唱《山谷回声真好听》中的歌词情节和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吻合,而且班级中很多幼儿都感受过回声。在活动时,笔者尽量有感情地给幼儿演唱这首歌曲,勾起大家的回忆。然后以探求的口吻征询幼儿:“你们能把我的歌声留在图谱中吗?你们也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优美的旋律吗?……一连串的追问激起了幼儿的设计兴趣。他们从紧张心理逐步缓解到放松心理,再调节到兴奋状态。睿睿用一条连续的“3”倒画线条表示“山谷”,还画了一个嘴巴和一个×,并告诉大家,这是歌曲的第一句“山谷里静悄悄”。看着图谱我开始演唱,大家开始检测。刚唱完,就有幼儿开始鼓掌了,下一句“小朋友进山了”,乐乐是胸有成竹地设计了大家都认可的第二张图谱。接下来的每一个幼儿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机会,每一张图谱也都会得到集体的评价、修改并逐步完美起来。整个设计过程充满欢乐,充满自信。当笔者弹奏起旋律时,惊奇地发现幼儿自主设计的图谱在识记歌词准确性和速度上都超过了平时的设计。而且平时经常发生的相互帮助指导不明白、不理解图谱的环节,在这次竟然取消了,缘由就是“我的图谱,我设计;我的设计,我明白”。此时的教师已完美“隐退” 。

实践证明:幼儿只有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造,才能真正理解与应用知识,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歌唱活动中,图谱不管是以哪一种方式来介入幼儿的学习,它都只是一种媒介,一种鼓励幼儿参与自主学习的策略,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这种策略,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心智满足,在歌唱活动中释放能量,发展能力。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括,就是“利用图谱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教师的教逐渐过渡到教师的不教”。从而帮助幼儿自主学习,促进幼儿自主探索,体验自主之乐,给孩子的自主学习插上飞翔的翅膀。

(浙江省桐乡市龙翔街道中心幼儿园   314500)

猜你喜欢
图谱歌唱笔者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2001-2020)
老师,别走……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图表
会歌唱的伞
歌唱十月
最精确人类大脑图谱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