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化的学校德育管理形式

2015-03-19 02:12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北安小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9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社会化集体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北安小学校 李 志

马克思曾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生个性的发展时时刻刻都在受集体的影响,集体的水平愈高,它的成员个性便愈发展。也就是说,个性的社会化是通过集体而实现的。那么想培养学生的个性就应该构建社会化的学校管理形式。下面就结合朝阳区“阳光德育”的实际情况来谈一谈我校是如何构建社会化的学校德育管理形式的。

首先,构建社会化的学校德育管理形式应明确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维果茨基主张教育过程有三个主体,即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教育过程的社会环境也是主体。尽管和我们现在常说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不尽相同,但在“学生是主体”这一点上是完全吻合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表现在他学习的主动性上,即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把学校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动机、信念以及知识、技能等,才能逐步地社会化和个性化。而教师只有把学生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才能建立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使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那些要他们掌握的原理和规律,成为学校的真正主人。也只有这样,社会化的学校管理才可能实现。

其次,构建社会化的学校德育管理形式应处理好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三种:一种是教师间关系,一种是师生关系,一种是同学关系,集体中建立良好的民主、平等与合作的人际关系,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一般地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每个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他们具有善于团结同学,包括团结与自己有过冲突、闹过对立的同学的良好品质,让他们学会与同学赤诚相见、坦率交谈;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学会关心别人和理解别人等等,总之,学会交往,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我们要培养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之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调动集体成员的积极性以及集体成员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条件,是集体成员个性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三,构建社会化的学校德育管理形式必须按规范培养学生。当前小学的正式行为规范,主要是国家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校的每一个班级都按这些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此外各班还和学生讨论制定了一些自己班独有的班规班法:如不许多带一分钱,不在教室内戴帽子,不许用脚蹬桌子撑,冬天随手带门等。这些规范在培养学生及班集体创建过程中具有哪些意义呢?一般地说,它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社会化所必需。

所谓学生的社会化,是指学生个性的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即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在社会生活环境的积极影响下,参与一定的社会关系,与人们不断交往,接受社会的经验、规范,从一个无知无能的生物个体发展成一个较为成熟的、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因此,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这是学生社会化所必须的。

(二)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必需

国家制定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对学生的行为的规范性要求。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所不可缺少的。

(三)为良好的集体创建所必需

没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没有严格的规范,任何集体都不可能存在,削弱了规范的道德约束力,就削弱了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没有规范,集体的目标不能实现,集体的组织机构不能发挥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建立,集体核心力量也要受到破坏。

鉴于学生行为规范的上述重要作用,在集体的创建过程中,加强规范的教育训练和检查考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有一种观点,把集体的规范简单地与纪律等同起来,甚至用纪律来代替规范,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因为纪律能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生活秩序,所以一向为社会和教师所关注,也是德育常常考虑的中心内容,在贯彻规范过程中必须注意加强纪律性,注意培养自觉纪律。

第四,构建社会化的学校德育管理形式要致力于培养学生个性化教育。

集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全体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良好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具体指标应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崇高理想和信念的形成。第二,人的性格的和谐发展。第三,人的能力的多方面的,迅速的发展。第四,个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以上指标呢?我认为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熔炉,通过在班集体中建立民主平等与合作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尽可能地多参加共同活动,学生良好的个性就一定会形成并得到发展,具体地培养学生个性化教育应通过三种渠道。

(一)课堂教学活动

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外活动

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属于兴趣型,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例如,乐器组、合唱组、舞蹈组、书画组、电脑组、生物组、数棋组、小记者组、篮球组、足球组等。第二类型属于公益型,包括公益劳动,为社会献爱心活动以及公益宣传活动等。第三类型属于娱乐型,例如:郊游、野炊、看电影、参观等,以上三种类型课外活动主要都是培养学生各种特殊能力。

(三)班队会活动

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民主意识、主人翁精神以及组织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聪明才智。

德育管理是一项艰辛且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有科学的方法、灵活的头脑以及持之以恒、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热爱这项工作,也会为之而不懈地奋斗!最后就此以我国著名教育家、优秀班主任魏书生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青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社会化集体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我为集体献一计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警犬集体过生日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