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015-03-19 02:12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9期
关键词:艺术形象语段想象

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 李 芸

针对当前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导向和现实中考压力的影响,我们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训练,想方设法地训练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些分数,因此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

一、读思结合、以思促阅

1.阅读要伴有问题思考

阅读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浏览,更应是通过展开思维,调动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最充分的感知、领悟和鉴赏,并借助联想、想象内化积淀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有读有思,边读边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由于现代中学生阅读内容十分广泛,文章意蕴理解多元化,再加上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如果没有问题引导、点拨,学生阅读时就会天马行空,或暗中摸索,阅读的作用、语文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设置出最佳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将作品内容与社会生活连接,让作者的情感渲泄与自己的心灵体验碰撞,那么,学生就会展开思维,凝神思索,进而披文入境,由事见情,就会慢慢感受到文章的文学气息和人文精神。

在我组织学生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教学时,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作者对这间陋室是怎样看待的?据此,你认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画出作者知足常乐、生活乐观的句子。这三个问题既有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点拨,又有细节体味、注重积累的提示。

2.阅读切勿语段思考

民族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多样性及文章阅读中许多东西“可意会而难言传”的特点决定了阅读中的思考应是历史的、情感的、审美的。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忽视了全文阅读去思考,注重眼前看到了语段加以考虑、思考,并作以阅读评价,造成了学生阅读思考的片面、不具体,因为这种思考重在过程而不是终结,追求的是主观状态而不是客观答案,所以思考设计必须是深层的、感性的、整体的。试想每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后都跟着这样的分析题:这个词和哪个词呼应,哪句是中心句、过渡句,中心思想是什么,段落大意是什么,文章分成几部分,段落又有几个层次……那么,文章内容结构被肢解成一组组毫无血色的语言零件,文章和谐浑然的意境被割裂、被浅化,学生根本无法去进行整体理解和审美感悟。这样的阅读完全成了以前盛行的“语段训练”,理性分析,死记硬背,既耗时费力,又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二、有阅而想 有思而悟

想,这里指想象、联想。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因为一切作品的语言无论它的形象性多么强,在书面上总是平面的毫无生气的,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煽动起学生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尽情纵意地去勾画、涂抹各种艺术形象。

这就需要教师给以方法上的诱导:一是对课文略写部分进行扩充想象。如学习《天上的街市》就可让学生继续想象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生活情景。二是随文章内容发展摸透作者情感去塑造形象,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新形象。如读完《孔乙己》后,我就以“孔乙己拖着一条断腿走出酒店后的生活情形将会怎样”的问题来诱导学生创造新的“孔乙己”。

只有在阅读中保持想象,让艺术形象像过电影一样始终呈现在学生心中、眼前;或以在阅读后回忆想象,将艺术形象置于生活中,使其与现实对照,从而完成形象的再造。如读完《安塞腰鼓》一文后,假设有机会让学生看看现场的情景,或让学生看看有关录像资料,那学生对原文所塑造的形象就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阅读中想象,想象中阅读,这是一阅读技巧,也是一种读书方法。学生开始可能不习惯,顾此失彼,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强化,使之慢慢形成。

三、巧诵硬背 循序渐进

背诵是阅读的延伸和强化,作用不可低估。梁衡曾说:“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其所用。”由此说,“死记硬背”也不失为一条学好语文、增加底蕴的终南捷径。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阅读中背诵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选准章段。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大纲中推荐背诵的古诗词,必背不疑,一字一词不差毫厘,标点符号也不例外。写景状物文辞优美的、人性文气久揣不透的、富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语段也要背下来。

二是背书如吞。理解的要背,不理解的也要背,要尽可能多地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性篇章和优秀时文,让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吃下去,沉积到他们的记忆中去。至于意境主题之类的东西,学生大致了解即可,尽管学生对此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这是必然的,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那些东西就会像堆积的冰块一样渐渐融化,形成汩汩小溪源远流长。

三是背诵结合。如果说背是为将来积累财富,那么,诵则是即时享用。当背则背,当诵则诵。有些精美语段或文章如当时就有所理解或感悟,不妨“摇头晃脑”地吟诵一番,如此吟诵,方能领略文章的各种精妙。自我感觉已“诵”出滋味的,也就不必非背不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也是很多的,老师们也许有更好的办法,这里仅仅只是我个人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同时,希望我们广大教师们能携起手来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努力奋斗。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面世,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让我们的阅读教学设计向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文,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发挥更大的效果,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在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上取得了很多收获,实践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

猜你喜欢
艺术形象语段想象
快乐的想象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
试论广告艺术形象的伦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