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教育途径与方法

2015-03-19 02:12吉林省图们市长安中学张勇志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创设德育

吉林省图们市长安中学 张勇志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说白了,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经过历年来课堂教学改革,语文课堂由教师教、学生学演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绝大多数时间还给学生,即使教师讲的一部分,也大多数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这样语文课的德育教化功能就渐渐淡出了课堂。但实际上,语文教学由于其内容的独特性,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德育渗透条件,依然能够在新课改中发挥德育渗透功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以下几个环节做足功夫。

一、备课环节

(一)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的教育性

新版语文教材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几百篇,教材的编选大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替。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清新自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针砭时弊的杂文等,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沁园春雪》表现毛主席对祖国的壮丽山河的热爱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气概的歌颂;《背影》记叙朱自清先生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范进中举》通过范进中举前后各种变化反映当时社会世态炎凉、趋炎附势;《敬业与乐业》则通过事例和道理告述人们生活的价值。这些都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极好教材,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找教材与德育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使二者融为一体。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师导学案设计上,充分体现德育渗透

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设计的问题除了语文知识外,还应当设计相关的的理解问题,这其中就包含德育渗透。这在自主、合作、探究几个环节中都应有所涉猎。每节课德育问题不用多,一到两个即可,可以是自己理解,也可以是讨论或探究,只要抓住教材中最适合进行德育教育内容即可。如《斑羚飞渡》一课,我抓住老斑羚甘愿作垫脚石,让小斑羚飞渡成功的场面重点分析,让学生感受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团队精神、牺牲精神以及以身作则、敢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在《背影》一课,我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使学生明白从生活的小事中体会父母无处不在的爱;在《最后一课》中,我及时地融合德育工作,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课堂该干什么。

(三)教师要充分的背学生

学生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与社会中的种种现象接触,对各种社会现象有感觉,有思维。他们既能看到社会中光明的一面,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也会看到一些丑陋的社会现象,使他们产生种种不正确的认识。他们还会对种种社会现象以及他们个人面临的困难提出各种问题。对此,教师必须面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状况,有针对性地通过课堂教学加以教育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二、授课环节

(一)教师创设情境上,充分体现德育渗透

语文教师要创设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耳濡目染,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文章生动化、形象化。语文教学要使抽象的字变成直观画面,幻灯片、挂图、多媒体视频的展示不失为好办法。

第二,把握背景,创设情境,使学生把握中心。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的,更能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目的。

第三,善用语言描述,创设出逼真的课文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和良好的表情达意能力,如的眼神和表情、高低适语音、快慢适宜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和生动的叙述能力等,创设出逼真的课文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融入,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德育渗透达到完美的效果。

(二)教师补充讲解阶段,适当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学生展示后,要对学生展示内容进行简要评价,并适当补充讲解。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三)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将德育渗透其中

在作文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写出的作文才有“骨力”,才能感染和教育人。思想健康的文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对其中的有关思想内容的指导做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在整个作文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感悟,必然会触发各种情感,对所写事物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因此能收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三、课后环节

课外阅读也是语文德育实施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可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外读物,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而使他们在阅读中受到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规范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激发学生潜力和创造力,使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出不断的努力,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中的优势,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德育渗透的素材,坚持常设情境,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正确引导学生,一定能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创设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