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农村特色优化生物课堂

2015-03-19 02:12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五山中学梁励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9期
关键词:蚯蚓生物农村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五山中学 梁励玲

农村初中教育中,生物作为一门副科,教学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着师资不足,教学条件差,尤其是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很少涉及农村、农业、农民方面的问题。教学过程沿用着陈腐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有的甚至于给学生划重点、总结提炼课本的要点,以利于学生背诵,应付各种形式的统考,既忽视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结合农村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一、求趣——激发爱好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使其由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农村孩子身处大自然中,绝大多数学生看身边的“万物生灵”,就像空气一样,广泛而平淡,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我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实践证明,学生对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传统直观教具有极大兴趣,而且对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感兴趣。例如,学习“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时,我发现在学校附近的肉菜市场经常能买到一些小鱼,很适合用做观察尾鳍血液流动,当我在课堂上把这些小鱼分发给学生时,学生们发现是自己经常吃的鱼都非常好奇,我随即要求学生用湿棉花包好鱼体,露出尾部,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通过观察,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区别不同血管的血液流速、方向。通过此次实验学生除了使学生在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掌握知识,还认识到身边有许多生物资源值得我们去珍惜、爱护。

二、求异——形式诱发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生物实验室设备简陋,缺乏实验器材的不足,但其有利之处是能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环境这块“试验田”,生物环境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开放的,让学生去做自己想做的实验,使大自然真正成为开展科学探究的场所。

课堂中适当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有“生的”就不要“死的”,有“真的”就不要“假的”,有“会动的”就不要“不会动的”。在学习“环节动物门”时,蚯蚓是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获得的,对学生了解“环节动物”特征是非常有利的感性材料,我安排学生在课外观察蚯蚓的习性,实验前让学生说出寻找蚯蚓的方法,引出蚯蚓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介绍蚯蚓对人类的意义,再提出实验的具体要求,但要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

三、求新——质疑问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不愿回答、不敢质疑的情况比较普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意识轻易被抹杀。我发现“尖子生”之所以成为学习上的“尖子”,是他们进行着“成功→兴趣→更大成功→更浓厚兴趣”的良性循环;“差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是他们进行着“失败→缺少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失败使他们感到无能、无力、无望。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人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当一个学生能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就会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感到自尊、自信,会激起他要干得更好的愿望。

课堂上我允许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每当有新问题提出就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而非教师下所谓“权威”定论,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血液循环”时,我让学生分析如果把心脏分离出来,从下腔静脉灌水,水会从哪条血管流出?前两个班的学生都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出应该从肺动脉流出,第三个班的学生也很快得出这一结论,但一位男生则质疑:是否也会从上腔静脉流出?他认为心脏的心房与静脉之间没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我并没有立刻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全班学生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最后学生肯定了他的想法,我也表扬了他。后来我发现这位学生每次上课都特别专注,经常举手回答,并且这个班对“血液循环”这章节的掌握程度比其他班要好。

四、求活——学以致用,是优化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死背硬记的“书呆子”,教学必须让学生具备适应和改造未来的世界的能力。生物学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门课程,教材包括“生命”“生活”“生产”几个部分,“生命”中有生命的现象、本质、意义,让学生懂得熟悉生命、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生活”中通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生产”中对生物的利用让学生感悟用生物创造生活。合理拓宽教学内容,即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适当地增补一些知识 ,以说明这些内容与社会的关系,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

让教材内容在生活中“活”起来,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又能创造很好的经济价值。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作为一名普通生物教师,为了能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假如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时,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

总之,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要因地制宜,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蚯蚓生物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第12话 完美生物
“害羞”的小蚯蚓
挖蚯蚓
挖蚯蚓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