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省级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信号源的应急灾备

2015-03-19 08:59魏立吉林省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
卫星与网络 2015年4期
关键词:复用器灾备跳线

+ 魏立 吉林省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洪水、地震、台风、冰雪等各类特大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也就对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当越来越多的不可控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摆在公众面前时,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的重要性和建设缺失性也便凸现出来。

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作为我国广播电视的传输与覆盖主要手段之一,具有覆盖面广、实时性强、数据传输量大、信号质量高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响应快速、操作便捷、传输可靠的优势。因此,保证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是当前广播电视最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也正是由于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作为广播电视主要播出手段这一特点,一旦卫星广播电视卫星节目出现问题,将会对更大范围、更多区域的群众造成影响。

由此可见,省级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建立应急灾备系统已势在必行。

1 省级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应急灾备的现状

随着近些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省局对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以下简称“地球站”)的要求和重视,地球站自身积极做好了备份,主要体现在供电系统配备了柴油发电机、利用闲置设备搭建了备用上行播出链路、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62号令建成了一套带台标的应急垫播信号源等。但是,对于本站播出信号源的应急灾备系统,大多还未构建。

除了地球站自身准备外,中央地球站也为省级地球站做了应急备份代播,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系统复杂,仅限于代播站的代播节目源接收正常方可,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2013年全国卫星电视安全播出专题会中,探讨了省级卫星电视应急灾备方案,对于分组、集中方式承担全国省级卫视节目的灾备代播方案仍处于讨论阶段。

由此可见,省级地球站信号源的应急灾备,已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任务,其发挥的作用要比省级地球站未来分组式、集中式应急灾备更直接、有效、快捷、实用。

本文探讨了作为省级地球站,在省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心和地球站之间如何建立应急灾备播出信号传输信道,地球站如何实现应急灾备播出,供同行们交流、参考。

2 省级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信号源应急灾备的实现

地球站实现应急灾备播出时,需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受影响的节目、信号源破坏的程度、灾备的性质以及备播信号源的实际状况,引接合适的应急信号送至上行系统中播出。单一的应急灾备模式已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在制定应急灾备播出的技术方案时,需采用多种收转备份信号源手段并存、互补,并且要考虑上星多套节目(有的省地球站采用MCPC方式,含多套卫视节目及广播)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灾备方案。保证应急灾备方案的可行性、实施的可操作性、节目的时效性。

我认为地球站实施应急灾备信号源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搭建最简易、可行的应急灾备信号源播出系统。

二是,尽量将原节目源中未受破坏的节目(若原来传输通道中只有部分节目被破坏)与应急灾备的节目一起复用后,再上星播出。

三是,用户无须调整接收参数,即可接收。

地球站应急灾备信号源播出方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信号源收转部分、信号的引接与复用部分、监视部分等构成。

2.1 信号源收转部分

信号源收转部分主要考虑当自然或其它原因引起正常传输信号源的通道中断或部分节目受到破坏时,由省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心,到地球站之间,建立应急播出信号传输通道,地球站除了可以做到缩短卫星广播、卫星电视节目停传时间,还可以做到应急节目的实时播出。

虽然本站带台标的垫播信号可以送到播出系统中,但它只能做到避免用户的电视机出现黑屏,只能当无法短时间接收到上星的节目信号源时,方才垫播使用。

2.1.1 利用卫星车传输节目

应急灾备播出时,省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心的灾备方案是利用卫星车进行应急节目的卫星传输,那么我们就利用这一资源,将之收转下来作为应急灾备信号源。所以,地球站需架设Ku波段接收天线。卫星车使用的卫星转发器及接收参数需由省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心与卫星公司协商后提供给地球站。对于Ku波段接收天线,要求其结构要方便手动进行快速调整对星,相应的方位及俯仰角度指示要尽量精确可靠。

这里说明一下,对于卫星广播节目的应急灾备,也是地球站信号源应急灾备的一项重要内容,收转应急广播节目的意义还在于当灾害发生时,为本省的中短波发射台、农村有线广播等提供广播节目源信号,因为本省地球站上星的广播节目一直是本省中、短波发射台获取节目来源的主要方式之一,其重要性和卫星传输电视节目一样重要。

2.1.2 利用村村通平台收转节目

在地球站架设村村通接收系统,从村村通直播星节目中选取本省的卫视节目作为我站上星的应急节目源。但由于中星9号直播卫星村村通系统的信道编码方式为ABS-S标准,只能采用机顶盒解码输出模拟的视音频节目,再送入编码器进行压缩编码,方可形成上星的TS码流,故此方式应急灾备适合于有编码设备的地球站。

2.1.3 接收CCTV1节目

在应急灾备信号未锁定的情况下,我们可通过接收本站所使用的卫星(中星6A或中星6B卫星)上的CCTV1节目实现垫播。

2.2 应急灾备信号的引接与复用部分

2.2.1 应急灾备信号源的引接

信号源节目的切换常采用切换器、矩阵、跳线器等设备。各站可根据各自的上行链路中设备使用情况,合理选择信号源切换设备。个人认为使用跳线器比较简单、方便、合理。

我们将所有可行手段采集的TS码流信号送到跳线器,同时将复用器的各输入端口也连线至跳线器。应急灾备时根据实际需要,在复用器上跳线即可实现将选择的那路信号连接到复用器相对应输入端口,从而实现多节目的复用。

2.2.2 复用器

复用器是地球站信号源应急灾备系统的核心。要求复用器完全符合MPEG-2 / DVB标准,一般地,复用器配有多路输入ASI接口。为方便快捷操作,我们可事先将复用器的若干输入端口定义并配置好所要送入的节目的信息,应急灾备时根据需要将灾备的某套节目用跳线引接至复用器定义好的端口即可。如:复用器输入端口1送本省卫视节目,输入端口2送CCTV1节目,输入端口3送省广播节目等等。很多复用器可实现多达10路多节目传输流(MPTS)的再复用。

对于采用MCPC方式上星的地球站,除了考虑应急灾备节目外,同时还要考虑与其一起上星播出的其它节目,若监测原信号源传输通道中仍有未受破坏的电视节目和上星的广播节目,可将之送到复用器,将它们解复用后与灾备节目再复用,实现一起上星播出。这样就避免了因某套节目需要应急灾备而中断其它正常播出的节目,也避免了接收这些节目的用户电视出现黑屏。

复用器配有多路ASI输出端口。输出端口重新定义了关键参数如Service ID、PMT ID、Video ID、Audio ID、复用速率等,这些参数的定义要求必须与地球站原有上星节目的TS码流参数一致。另外,重新生成PCR,自动滤除TS码流中的空包。这样,应急灾备信号送到原上行射频系统中时,可与原传输通道的信号源码流格式一致,用户无需做任何调整,便可顺利地实现接收,真正起到应急上行的目的,达到应急播出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虽有相当多的调制器设备具有TS码流PID自动过滤、自动填充的自适应的功能,但老的调制器设备无此功能,复用器输出必需配置为原上行的符号速率,方可与上行系统中调制器的字符率相匹配,用户才能正常接收。

对于复用输出的TS码流也要送到跳线器上(当然,系统中的调制器的输入端口也在跳线器上),应急播出时只需在跳线器上将之跳线到上行链路的“online(在线)”调制器即可完成应急的卫星播出任务。

2.3 监视部分

对于新搭建的应急播出链路,我们要对卫星Ku波段的应急广播电视信号采用卫星接收机接收下来监听监视,同时也要对复用器输出的节目质量进行必要的解码来监听监视。

3 小结

各省地球站都在积极地研究探索应急灾备的模式。根据各自播出链路的特点建立高效的应急灾备机制,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地球站系统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建立信号源应急灾备播出系统,通过实际演练确保应急播出系统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可靠性,“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使应急灾备播出工作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以及突发事件来临时,值班人员可以做到快速反应并有条不紊地进行应急操作。

猜你喜欢
复用器灾备跳线
输电线路跳线风偏响应分析及手册计算方法修正
基于线性拟合和差值补偿的跳线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分束器与双向型的光分插复用器分析研究
基于SDH 网络的数字电视平台架构分析
企业级信息系统应用级灾备建设与应用
轨道交通清分系统灾备升级方案研究
深蓝云海“云灾备”正式上线
复用器与遥控设备兼容问题探讨及解决方案
国产ZMUX-2016复用器在KU卫星平台上的试验分析
小康巡诊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