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思考

2015-03-19 10:23沈智清刘光东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经济带苏州一带

卢 宁 ,沈智清,谭 槊 ,刘光东

(苏州市政府研究室,江苏 苏州 215000)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苏州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地处“一带一路”在长三角的交汇点,要抢抓机遇、积极进取,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全国开放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情况

(一)“一带一路”战略概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1]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最早是由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开辟,今年已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欧大陆,绵延7000多公里,途经多个国家,总人口近30亿,上海合作组织①上海合作组织(The Shanghai Cor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上合组织(SCO),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观察员国包括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和印度;对话伙伴包括斯里兰卡、白俄罗斯和土耳其;参会客人包括土库曼斯坦、独联体和东盟。大部分国家都位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内既包括西部多个省份,也涵盖江苏在内的众多沿海省份。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固定的线路,目前,通常把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航线都算作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根据明代文献,郑和从苏州的太仓刘家港起锚,到达的地方涉及现代的17个国家,其中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为东盟国家,属于我国与东盟签订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之内,与我国经贸关系密切。

(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

据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具体方案有待批准。从各方面透露出的信息,可以大概看出国家在战略布局上的整体思路。国内覆盖区域方面,最初规划考虑纳入的范围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北五省,重庆、四川、云南、广西西南四省市和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东部五省,现在扩大到山东、河南、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贵州等20多个省市区。战略走向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立足于向西开放,以我国西北、东北、西南区域为主要起点,连接中亚、西亚(波斯湾)、南亚、俄罗斯、欧洲各国,战略重点是以中亚5国、南亚部分国家和俄罗斯为重点,联通西亚、中东和中东欧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突出建设海洋强国,从我国沿海区域出发,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抵印度洋并延伸至欧洲和经印尼抵南太平洋,战略重点放在东盟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区域。规划内容方面,更加注重推进区域一体化和国内与国际的合作发展,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丝绸之路经济带强调在公路、铁路、口岸、航空、电信、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互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突出在航空、信息、高速铁路等方面实现互通。[2]

(三)“一带一路”战略意义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聚焦的是国家安全、对外开放、区域协调发展和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等四重目标。一是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可以有效增强我国在中亚地区的认同感、参与度和话语权,消除“东突”分子存在的思想土壤和社会经济土壤,有助于拓展资源能源进口和产品出口的陆海通道。二是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潜力,利于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三是有利于沿线国家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我国与沿线国家发展互补性强,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形成互补互利互惠的良好局面。四是有利于打造国际经贸合作新模式。随着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等的推进,WTO的作用很可能进一步弱化,国际经贸规则也将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力求形成一种务实灵活的经济合作安排,这种合作既包括次区域和国家间的合作,又包括地区间的合作,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也包括经济走廊、经济开发区、跨国运输线、金融合作等。

二、苏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劣势和发展诉求

苏州在我国古代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交流窗口,与“一带一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苏州既有优势,又有挑战。

(一)苏州与“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

苏州与丝绸之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苏州在古代是中国重要的丝绸产地,享有“丝绸之府”的美誉。古丝绸之路贸易的起点虽然不在苏州,但苏州是中国丝绸的重要产地,苏州丝绸必定凭借丝绸之路行销国外。

苏州是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力量。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隋朝,繁荣于唐宋,明初郑和下西洋时,发展到巅峰。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在如今苏州太仓港,太仓港古称刘家港,自古漕运万艘,四方商贾毕集,史称“天下第一码头”,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二)苏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劣势

主动对接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苏州具备雄厚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一是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苏州是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门户。2013年,苏州实现进出口总额309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757亿美元,位列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第4位和第3位。全市拥有12个国家级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4个综合保税区、1个保税港区和3个出口加工区,是我国开发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最为密集的城市。当前,苏州正积极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向自由贸易试验区整合提升,努力增强在开放创新上的活力和动力。二是与沿线各国经贸关系良好。苏州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区的16个国家和东盟国家均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2013年共计实现外贸进出口 120.7 亿美元和 285.8 亿美元。[3]2013 年 10月,在土耳其召开的丝绸之路国际大会上,苏州作为中国丝绸展的唯一参展代表,丝绸产品一经亮相即被抢购一空。三是陆港交通条件比较优越。陆路方面,2013年开通的“苏蒙欧”五定班列,架起了一条新时期的“丝绸之路”,成为与欧洲国家直接进行贸易往来的新型跨国通道;途经苏州的312国道,横跨整个中国,是直通丝绸之路重要口岸——霍尔果斯的陆路运输大动脉。水路方面,2013年,苏州港吞吐量超过4亿吨,在全国所有港口中排名第五,名列沿江各港口之首;太仓港正加快开辟东南亚航线,积极构建与世界各地港口相连的海运通道;近年来,通过搭建太仓港至上海洋山港区的穿梭巴士平台,外贸货物可以“弃路改水”,陆路运输至上海洋山港区改为从太仓港中转至洋山港区。四是双边及区域合作经验丰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被定位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国内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去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并建立部省际联席会议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由苏州企业主建,是我国产业向非洲转移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境外加工贸易基地的作用。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是苏州的援建项目,已投资约15亿元,随着两地合作不断深化,将会更加凸显苏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苏州也面临着不利条件:一是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伟大战略构想,是国家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涉及范围广、影响层次深。虽然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一带一路”规划并没有明确提及江苏省,但国务院已经表态,一带一路没有哪个省缺席,各省都要编制方案,苏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容小视。目前,苏州的各地各部门尚未出台比较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不积极争取,很有可能会错过参与国家战略的良机。二是苏州在国家政策上不占优势。当前,全国涌现出了上海自贸区、天津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福建自贸区等一批国家战略支持的政策高地,而苏州的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先行经验也已经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原有的优势受到削弱。三是苏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切入点比较难找。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空间有限,苏州与其之间的贸易量太小。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凭借低成本优势正在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加工基地,与以制造业为主的苏州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如何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值得思考。

(三)苏州参与“一带一路”的发展诉求

苏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诉求:一是在政策创新上力争新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比资金、项目更为重要,政策体制上的落差往往会带来资源要素配置上的落差,最终会导致区域发展水平的落差。苏州的发展成果既来自苏州人民的大胆创新,也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目前,苏州在全国的政策比较优势明显下降,亟须抬高眼界、创新理念,争取纳入国家战略框架,争创新一轮的竞争优势。二是在错位发展上谋划新亮点。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包括上海在内的22个省市自治区,在2014年的工作重点中,都提及自贸区的对接、准备、申报或建设,其中,西安、重庆、连云港、青岛等地均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自贸区申报的重要优势。苏州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主动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制造业基础雄厚、开放型经济相对发达的优势,寻求机遇、找准定位,积极接轨自贸区政策、申请自贸区建设。三是在转型升级上探索新路径。苏州向外寻求发展空间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的战略意图相吻合。随着转型升级的持续深入,要求苏州在强调内部转型的同时,还要积极向外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传统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形式转变,从而实现内外兼顾的全面转型。

三、苏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

“一带一路”的基本要义是依托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突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在新的国家战略布局中,苏州应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更广领域开展区域合作、更大范围集聚要素资源、更深层次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做出更大贡献。

(一)明确角色定位,彰显战略交汇优势

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是当前世界经济活跃的重要区域,为了连接两大经济圈,我国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不久,国家又提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设想,意在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结合起来,共同构筑中西互动合作、国内统筹协调发展的大格局。苏州处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在长三角的交汇点,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虽然“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城市有很多,但是同时与“一带一路”存在重要联系并且又在长江经济带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城市却是屈指可数,这使得苏州既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又可以据守广阔的内陆腹地。立足苏州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结合国家各类战略规划,我们将苏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定位为:以“苏蒙欧”、“苏新欧”、“苏满欧”、苏州港等通道为基础,以多边、双边合作项目为载体,以投资贸易、能源合作、产业转移、文化交流等为重点,努力把苏州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上辐射东南亚、连接中亚和欧洲的综合枢纽城市之一,把苏州建设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金融、物流、商贸中心和资源要素集散地和引擎之一。

(二)优化交通条件,提升立体通道功能

完善的集疏运体系直接关系苏州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成效。一要加快发展铁路货运中心平台。目前苏州开通的“苏蒙欧”五定班列、中欧快线“苏满欧”班列,为苏州乃至周边地区的广大企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安全、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奠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物流基础。要积极争取将“苏蒙欧”、“苏满欧”班列列入国家铁路部门拟定的“实施‘一带一路’,培育国际铁路快线计划”,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扶持,降低境内运输成本,保持班列的市场竞争力。二要积极开拓海内外航线。截至目前,苏州港太仓港区的集疏运体系已基本形成,其开通的航线可覆盖沿海所有大港;张家港港区共有近洋航线4条,外贸内支线26条,内贸航线21条;常熟港区有至东南亚泰国的航线,至上海洋山港和外高桥的内支线班轮航线。要继续加快发展近洋航线,进一步开拓远洋航线,深入推进区港联动,加快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亮增色。三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最近,中央已经明确,将从综合交通、产业转型等方面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长江经济带将直接带动超过1/5国土、约6亿人的发展区域。[4]要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以建设沿江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大港口、公路、铁路的联合建设力度,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的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促进长江水道与纵向、横向出省快速通道相连接,构建苏州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

(三)拓展合作对象,促进对内对外开放

苏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要在巩固既有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拓宽合作范围,促进区域合作互利共赢。一要密切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联系。扩大内陆开放、沿边开放、向西开放,是我国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对外合作的新重点和新亮点。2013年,苏州和中亚五国的贸易总额超过5亿美元,具有一定的贸易基础,但是与苏州全部的对外贸易额相比,这一数字还很低,尤其是在能源、交通、纺织、机械制造等领域合作空间巨大。苏州要紧扣国家战略取向,立足自身发展实际,通过与沿线国家缔结友好城市、互设经贸代表处和合作机构,加强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亚欧大陆国家的合作、扩大相互开放。二要加强与东亚板块互动。当前,韩国、日本的产业投资项目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拓展的迹象开始出现,比如三星投资70亿美元正在西安建设芯片项目[5]。建议苏州充分发挥海陆枢纽和韩资、日资企业集聚的优势,完善与日韩的海空通道建设,开展中韩陆海联运,申报整车进口口岸等,努力成为中国与东亚贸易的重要中转集散基地。三要推动与内地区域合作。沿线内地区域是苏州的直接腹地,联动发展空间大。向西深化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之间的联系,向东与上海自贸区实现对接和错位发展,使得苏州与长江经济带城市之间互联互通,向北积极与苏北及中西部区域之间联系,借助欧亚大陆桥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

(四)丰富合作领域,发挥支撑带动作用

充分依托苏州在东西南北和海陆交通的便利条件,发挥苏州开放水平高、产业集聚能力强的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联系,积极开展贸易、能源、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一要强化能源合作。苏州既是经济大市,又是能源消耗大市,且消费结构以煤为主,2013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超过5000万吨标煤,天然气消费量约35亿立方米,仅仅占到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均是能源大国,石油和天然气储存量巨大。要紧抓中央“一带一路”战略能源合作优先契机,密切关注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升温态势,充分发挥苏州与中亚良好的贸易关系优势,以能源开发、贸易、加工转化、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为重点,参与重大能源项目建设,进一步延伸能源合作领域。二要推进产业合作。引进吸收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金融、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有效应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带来的挑战。抢抓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机遇,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推进产业梯度转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腾笼换凤”成效。三要增进文化交流。争取尽快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行列,拓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渠道。积极开展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经贸文化会展活动,比如联合沿海城市召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经济合作会议,提升中国苏州国际丝绸旅游节、吴江盛泽丝绸文化节等节庆会展的内涵和影响力。开展国际招商、投资、贸易的跨海合作,密切经贸、旅游、人员往来,开展历史研究及学术研讨。

(五)深化合作方式,创新区域交流模式

在区域合作方式上苏州有着许多成功经验,要将这些成功经验复制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创新区域合作新途径,探索联动发展新机制。一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发挥苏州制造业基础雄厚、企业实力强优势,指导苏州企业拓展中西亚市场,利用中西亚资源进行投资办厂,持续深化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与欧洲地区的联系,支持企业通过组成联合体或战略联盟方式组团走出去,鼓励骨干企业到欧洲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将对口援助和建设“一带一路”相结合,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市场优势与苏州的产业、资金优势融合,实现互利多赢。发挥苏州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既有优势,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两地在贸易、投资、旅游、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二要打造一流对外贸易平台。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贸易转型升级,重点推进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发展服务贸易经验,加快探索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争取设立苏州自贸区,推动苏州与沿线地区的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充分利用苏州与东南亚国家服务贸易关系良好的有利条件,推动产业链低端生产环节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着重发展研发、营销、服务等环节,为东南亚国家做好配套服务。做大做强苏州电子博览会,组织针对东南亚相关产业的拓展工作,争取把参展单位扩展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鼓励本土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苏州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网上交易平台,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三要创新区域合作形式。学习借鉴中新合作、苏台合作经验,争取规划建设一批双边、多边合作产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苏州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创办开发区。加强东方工业园建设,发挥产业转移载体作用,将其打造成为我国企业进入非洲、中东和欧洲市场的重要跳板和我国适用科学技术和文化对外辐射的窗口。继续加强沿边口岸合作,深化与苏州援建对象霍尔果斯之间的合作领域,研究在霍尔果斯、二连浩特等地合作建设贸易物流中转平台。

[1]王敬文.习近平提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EB/OL].中国经济网,(2014-08-11)[2015-04-13].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408/11/t20140811_3324310.shtml.

[2]高敬,江国成.中国正抓紧编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EB/OL].新华网,(2014-06-10)[2015-04-13].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6/10/c_1111073565.htm.

[3]钱腾飞,吴亚松.“一带一路”建设 苏州扮演重要角色[N].苏州日报,2014-09-02(2).

[4]郭家轩,姚永梅.长江经济带升至国家战略涵盖9省2市[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05-12(8).

[5]刘浩春.江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调研与思考[J].经济纵横,2015(5):36-37.

[6]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人民网,(2015-03-28)[2015-04-13].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328/c1 002-26764633.html.

猜你喜欢
经济带苏州一带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