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中国德育范式的逻辑——评《德政之分与德政之合:中西德育范式的逻辑》

2015-03-19 10:36胡春光
关键词:德政范式逻辑

胡春光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中国德育是否具有自己的范式或者基本理论体系,一直是中国德育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科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冉亚辉博士的《德政之分与德政之合:中西德育范式的逻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对此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全书提出了中西德政之分与德政之合的两种德育范式,从哲学、文化、历史、社会、教育五个维度论证了两种德育范式的基本构成逻辑,探索了两种德育范式的起源、理论基础和理论分歧,并分析了德育范式的差异对于中国和西方的个体、社会、国家及教育的差异影响。从历史、哲学、文化、社会伦理等多维度分析,中西比较,史论结合,在学术性之外,并有很好的可读性。

作者在后记中详细阐述了写作的初衷,该书的选题是源于对西方教育的对比性阅读。在当前西方教育与文化具有明显的强势地位之际,促使作者反思:“难道中国文明、中国社会范式、中国教育就没有自己的价值?”

作者提出了一个现实性的假设:中国教育与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教育,在德育实践范式上呈现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分歧,中国德育范式中道德与政治紧密结合,而在西方国家中,道德与政治明显分离。基于两者的现实实践的重大差异,作者提出了两个德育基本假设:一是德育范式是社会历史文化教育逻辑发展的结果;二是德育是社会关系在教育中的投射。

深入比较研究,作者认为两种德育范式背后的哲学逻辑主要是两方面:其一是哲学思维范式的差异,即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的经验主义范式和西方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范式,最终导致道德与政治的分合;其二是中国一直是道德与政治紧密结合的伦理型政治,西方则从马基雅维利开始,最终形成无涉道德的政治科学,形成道德与政治的分离。

在文化逻辑方面,中国德政之合的德育范式,其背后是社会本位、整体主义取向以及社会大一统文化;西方德政之分的德育范式,其背后的文化逻辑是宗教文化、个体本位道德观以及自由主义社会文化传统。在历史发展逻辑方面,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主要是一部统一的历史,统一的意识必然反映到现实社会之中;西方则主要是一部分裂的历史,长期的分裂同样将分裂意识渗透入社会文化中。如果说中国文化是维护中国文化的统一性,则西方文化强调维护独立的各国文化特点。

中国德政之合德育范式背后的社会逻辑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中国和谐发展的社会哲学;其二是中国强调正义为首位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前者强调政治在社会中的协调、发展能力,所以政治必然广泛进入社会各个层面;后者强调正义价值观,所以政治必须符合道德,这促使政治与道德紧密结合。西方德政之分的德育范式背后的社会逻辑主要也是两方面:其一是西方独特的动态平衡的社会发展哲学;其二是西方以自由为首的价值体系。动态平衡的社会发展哲学强调社会中各种力量的均衡,以及自由价值观的强势,政治作为社会力量之一,而不是社会的必然中心,这两方面促使西方社会中道德与政治保持距离。

在最重要的教育逻辑上,作者认为,中国德政之合的德育范式的教育逻辑主要有:行为主义的德育学习观导致中国德育强调德育内容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的德育内容必然潜意识地扩张到社会的所有层面,包括道德与政治;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社会哲学中是个人的小善和社会的大善的结构,这种环境中的教育难以拒绝政治在德育中的存在;强调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德育,其目标指向社会和谐,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就在于政治,这是政治在中国德育范式中存在的核心原因。

而西方德政之分德育范式的教育逻辑则是:建构主义的德育学习观,导致德育强调个体的自我建构,排斥外界灌输,政治也成为一种自由选择,这就排除了政治在德育中的地位和存在;自由主义的德育理念,强调教育中的政治中立,禁止现实党派政治进入学校教育;社会的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了政治成为社会中的必要的“恶”的存在,这种存在方式决定了政治在西方学校教育中的被排斥。

当然,德育范式的研究不能回避德育范式的差异对于德育实践的影响。作者认为,德育范式的差异对于个体、社会、国家以及德育研究都有明显影响,但还需注意的是,德育自身有着复杂系统的性质,不能用一种完全静态、分离的思维理解这种差异影响。

在德育范式对于个体的影响层面,作者认为,德政之合德育范式对个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体道德与政治联系密切;个体在社会认知上习惯于系统化理解;政治的道德性压力的普遍化;德育对个体发展泛政治化的危险。德政之分的德育范式对个体的影响则在于:自由主义的道德思维范式;个体认知上政治与道德的分离;社会个体的共性趋于减弱;政治被视为一种现实主义的权力游戏。

德政之合德育范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于:社会统一性较高;政治具有道德自觉;社会对政治有较高道德要求。其不利之处在于:在这种社会中,政治具有沉重的道德感;社会的道德容易理想化;政治可能绑架拔高道德,因为政治与道德的一体,政治有着天然的服务于自己的倾向。德政之分的德育范式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政治被视为一种权力游戏;原子化社会;政治失去道德权威。其不利之处在于,政治的现实主义倾向导致失去道德理想,社会的共识可能被消解。

在德育研究的影响方面,德政之分的德育研究范式更为强调个体的自由,这种德育研究能够更为深入个体的德育发展历程;而德政之合的德育更为强调社会的整体发展,将政治教育视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赋予道德以政治使命,这种道德与政治一体或者紧密相连的德育研究范式,将更为重视社会的整体发展,社会的发展的健康度和凝聚力更强。两种德育研究范式在价值观的分歧上也极为明显,一种视自由为唯一的终极价值,另外一种则认为个体需要跟社会协调。

在探索德育范式的影响差异之后,作者试图思考道德与政治在德育范式中的限度与边际。因为道德在两种德育范式中都存在,其表现形式差异不大,所以两种德育范式的比较研究其最终差异点就在于政治内容和政治教育方面。德政分合的边际主要指德育范式中政治内部的划线,限度主要指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道德与政治在德育中的边际主要由三个维度构成:其一是政治哲学应该是德育的构成内容;其二是现实政治不宜过多进入德育;其三是德育需要跟现实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道德与政治在德育中的限度构成主要也是三个维度:其一是政治教育不能取代道德教育;其二是现实政治不能用权力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道德的内涵;其三是德育不宜简单排斥必要的政治教育。

全书重点在于探索中西德育范式的逻辑,力图理解德育范式差异背后的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等多维度的逻辑,体系庞大,涉及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等多个学科知识,多维度全方位的阐释了德育背后的逻辑,是对中国德育范式逻辑的大胆探索和建构,从这个角度上看,本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专著,将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体系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猜你喜欢
德政范式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创新的逻辑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中国传统行政理念的内蕴与现代启示*
依法治国方略对传统儒家思想精粹的融合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