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综述

2015-03-19 19:16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基础课高校学生

郑 炜

郑炜/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教师(广东潮州52104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又被称为是“基础课”,它在高校中开设的主要的目的是帮助我国高校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我国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更加全面的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于此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对于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正确的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2006年开始,,我国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新方案。与此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后的主干课程进入到高校的课堂之中。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来讲,它的课程教学实效性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新方案的实施只历经了短短的几年的实践,但我国的学术界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研究,仍然是比较广泛、比较深入的,也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内涵的探讨;对影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实效性因素方面的研究;对增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分析这三个主要范畴。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实效性内涵

大学生对于科学认识的逻辑起点即是概念明析。因此,我们只有明确我国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内涵,才能真正、准确地把握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实效性方面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方面的探讨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别。这两个类别分别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的,第一个角度是哲学角度,第二个角度则是价值角度。

第一、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从哲学的角度讲,实效性从普通的层面上来讲指的是有关理性运用方面的一个浅显的概念,同时,实效性也是理性在观念的把握层面上与创造人与世界关系的过程中目的性体现以及其所达致的程度。过程样态往往只是理性在具体展开的方式以及形态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并不能被看作成为理性运用结果上的实效性依据。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当教学理念通过教育者 (高校教师)传向受教育者(高校学生)时能在受教育者身上得以体现的一种过程以及一种结果。因此,教学的过程形式并不能取代教学的实质的结果。比如,高校的教师讲得好,高校的学生喜欢听,或者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场面等等,都不应该被列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依据中。这些只能被理解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效果”,它与“教学实效性”并无直接的、本质上的联系。

第二、从价值的角度进行思考。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课”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一般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有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具备发挥了不同课程教学要素的关键作用,除此之外,是否通过优化对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最终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基础课”来讲,其教学的实际效果一般是通过显性效果以及隐形效果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显性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从高校学生方面进行分析,它主要表现在于三个方面:到课率、听课率、对教师教学的满意率。从高校教师方面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第二个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课”课程教学对高校学生的长远影响,即隐性效果。从隐形效果的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的课程教育在某种范围内、某种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因此,它对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因素

关于影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实效性因素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分别是学生方面、教师方面以及学校方面。

1.学生方面。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讲,对“基础课”课程的学习态度、认知程度以及学习兴趣等等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基础课”课程的教育效果。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与“基础课”课程教学的认识不准、不够全面,对于课程学习的动力不足,对“基础课”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的问题,都会直接的影响到“基础课”课程的教育效果。高校学生应该深刻认识“基础课”课程并不单单只是一门简单的、单纯的对于思想政治知识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课程,不仅要将自己对这门课的基本理论、方法的了解作为自己学好这门课程的标准,而是要通过观察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道德以及法律素质等方面来判断自己是否已经真正的掌握、领会了书本理论。

2.教师方面。对于教师来讲,他们的教学水平以及理论素养、科研能力、责任感、教师的事业心等,都直接关系到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对于高校教师来讲,他们首先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同时他们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非常执着地追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的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其次,作为教师来讲,他们应该具有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应该进行不断调整、改革,促进“基础课”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正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正,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不断总结与反思,使得自己的教学实效性得到不断的提高。

3.学校方面。作为学校来讲,应该积极改变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认知不准以及对高校学生的发展规律的调查研究不够、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大等的问题,结合高校学生的求知的心理以及求职的特点,促使学校教育时效性的提高。

三、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学术界关注最多、也是取得最为丰硕成果的部分就是关于增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因此,学术界围绕着如何才能更快提升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提出了一些切实的对策以及建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以被概括为以生为本论、围绕教学目标论以及各类具体的实施策略三个方面。

1.以生为本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提升,是不能脱离高校学生的;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做到以生为本。因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即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课程教学,而其教学的对象即是高校学生。因此,其课程教学能否取得实效,能否发挥育人的重要功能,关键就在于其是否能够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能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高校的教师应该积极地把握高校学生主体需要,注重对高校学生的功利目标等方面的引导;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行合一,把握高校学生在课程教学接受方面的主体接受兴趣点,注重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乐学情境的创设,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根本,高度重视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和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2.围绕教学目标论。由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部分教师缺乏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价值目标等的科学把握和准确理解,导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如果要大幅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做到以下几各方面:首先要正确理解、准确把握该课程的价值目标;其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努力构建教学逻辑体系的实践理性;最后,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3.各类具体方面的对策。首先,高校教师在教学之前,便应该认真的钻研课程教材,吃透、吃准其教材的基本内容以及教材的基本精神。因为高校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便是教材,因此,深入的钻研课程教材,熟练的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高校教师上好课程的第一步。只有对教材驾轻就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丰富、拓展教学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材,同时也要做到适当的开放教学内容,努力用最鲜活的素材以及最及时的讲解,最真切的感受等来激发教学活力。

再次,运用案例分析法。教师收集一些真实性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讲解、讨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实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现实问题,分析、讨论典型案例的过程中,深刻认识理论、全面理解理论和实际应用理论。例如用大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事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拓展课堂空间,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通过E-mail、QQ、MSN等网络工具进行答疑、交流、讨论,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通过参观学习促使学生了解国情,体察民意,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使学生融入社会。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和一些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了师生共同参与、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思想距离,学生可以大胆思考、广开言路,教师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的放矢地教学。师生以一种平等的交流者的姿态出现,从而加强师生的沟通合作,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魅力和实效性。

另外,还应该做到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更加重视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创新教学等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使得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得以增强。最重要的是要改进、完善我国高校的考核方式,更好地发挥高校教师人格魅力,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根本上取得更大的提高。

[1]张舜清.关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哲学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3):59-62.

[2]刘韵清,蒋福明.以生为本民主开放――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探索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5):32-33.

[3]周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探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3)111-113,124.

[4]宋颖惠,杨航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8(5):69-71.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基础课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