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溶血病人的护理

2015-03-19 19:48任梅惠,王乐乐,侯春英
护理研究 2015年30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溶血病人的护理

任梅惠,王乐乐,侯春英,黄文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溶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码:C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30.050

文章编号:号:100-6493(2015)10C-3833-01

作者简介任梅惠,主管护师,本科,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乐乐、侯春英、黄文娟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14-11-10;修回日期:2015-09-07)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畸形的一类常见病,每年新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万~20万,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由于单纯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自觉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略,因此有很多病人至成年时才进一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方法为手术治疗,目前有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治疗及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后者较前者创伤小,除年龄过小或合并精神疾患等难以配合体位要求者,大部分病人采用局部麻醉即可进行手术治疗。介入封堵术目前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其风险较开胸手术大大降低,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急性溶血,一旦发生,需紧急处理。2006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后共并发溶血7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598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206例,室间隔缺损197例,动脉导管未闭195例;发生溶血的7例病人中,男3例,女4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

1.2治疗方法病人绝对卧床休息,行导尿术,嘱病人大量饮水,遵医嘱静脉补液并给予膜稳定剂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及5%碳酸氢钠溶液,同时应用利尿剂、地塞米松注射液对症治疗。

2结果

3例经处理24 h后血尿停止,2例治疗36 h后尿色转清,1例治疗24 h后再放置弹簧圈封堵残余分流后血尿终止,1例48 h急诊外科手术开胸取出封堵器并补片。

3护理

3.1溶血机制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缺损面积与患儿自身升主动脉内径相比,一般认为在1/3以上者即可称为中型以上缺损,且其类型多不规则,故人工封堵后往往会有残余分流。分流<3 mm者由于流量微弱,多不会引起明显病理改变,可于术后半年内逐渐消失,而分流较大者,由于心脏内血流高速运行产生较大的压力,冲击封堵器金属结构,其内的红细胞在撞击、摩擦、外力机械损伤下破碎,引起机械性溶血[2]。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经肾脏过滤形成血尿,重者表现为洗肉水样、茶色甚至酱油色尿。此外,破碎的红细胞可堵塞肺、肾等重要脏器造成器官梗阻及灌注不足,而其碎片可引起炎症反应及肝脏代谢异常[3],导致发热、黄疸、贫血等,重者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故需紧急处理。

3.2溶血前护理术前评估病人超声心动图、四肢活动、足背动脉及下肢循环情况,记录病人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精神状态,为术后护理提供依据。术前测定病人血型,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系列等,有条件者完善红细胞脆性试验等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溶血的血液病等。此外,术前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指导,根据其语言习惯详细介绍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方法、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反应,并鼓励病人之间互相交流,减轻病人术前的紧张情绪,克服心理恐惧,增强治疗信心[4]。

3.3溶血后病情观察从本组病人发生的溶血情况来看,溶血易发生于术后24 h内伴明显残余分流的病人。成年病人溶血前无明显不适,年幼患儿精神及食欲差。本组5例病人术后首次排尿出现尿色加深,呈茶色;2例病人术后首次排尿正常,第2次排尿颜色变红,尿常规示尿血红蛋白阳性,24 h内病情观察较为重要,对于术中示残余分流者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精神状况、生命体征、尿液颜色,术后3 d内每日早晨常规送检尿常规,术后第1天早晨常规送检血常规,必要时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早干预。

3.4年幼病人的特殊护理对于年幼患儿,应向其家属详细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术后穿刺肢体制动,必要时适当约束或给予水合氯醛灌肠镇静,避免患儿因哭闹或手足躁动致封堵器移位、加大残余分流[5],加重溶血或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通过对我科7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溶血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体会到术后24 h为护理的重要时期,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特别注意其尿液颜色的变化,发现异常须及时送检,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明确病因后协助医师进一步处理。

参考文献:

[1]郑莉娟,朱小梅,卢雪珍,等.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9):3754-3756.

[2]潘微,张智伟,李渝芬,等.小儿动脉导管封堵术后9例溶血的诊治体会[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3):181-182.

[3]程梦佩,张陈,顾虹.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溶血1例[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3):221.

[4]吕美霖,李宜,杨素平,等.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953-954.

[5]秦永文,陈金明,赵仙先,等.实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4.

(本文编辑崔晓芳)

猜你喜欢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早孕期软指标阳性筛查胎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脏声带综合征患儿心脏矫治术后肺动脉压力及声带症状的变化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四腔心切面联合降主动脉逆行跟踪法产前诊断胎儿先心病的价值分析
右腋下小切口行小儿先心病手术后气胸发生的外科治疗
先心病术后ARDS患儿肺复张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