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平山病的围术期护理

2015-03-19 19:48王辉,张颖斋,胡秀兰
护理研究 2015年30期
关键词: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

手术治疗平山病的围术期护理

王辉,张颖斋,胡秀兰

关键词:平山病;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码:C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30.052

文章编号:号:100-6493(2015)10C-3835-02

作者简介王辉,主管护师,本科,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颖斋、胡秀兰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收稿日期:(2014-11-27;修回日期:2015-09-07)

平山病是一种罕见的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又称为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最早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于1959年报道,多发于日本、中国等亚洲地区[1.2]。平山病多见于男性,发病隐匿,好发于青春期,表现为手指、腕关节及前臂远端肌肉的萎缩,随病变进展逐渐出现相应肌群萎缩,可为双侧或单侧发病,即使双侧发病,也多以单侧症状严重[3];一般不伴有感觉的异常,括约肌和脑神经一般无损害。此病具有自限性,多在5年内停止进展,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有研究表明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平山病能迅速缓解疾病发展的自然过程,改善病人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提高生活质量[4,5]。平山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脊髓动力学说、生长发育学说、运动神经元病学说、免疫机制、遗传机制等[6,7]。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平山病是由于颈部反复屈曲时硬膜囊后壁和硬膜外腔的静脉丛压迫颈髓造成颈髓前角缺血而导致的病变,属于屈曲性脊髓病变。Hirayama等[8]对平山病病人中立位和屈曲位颈椎核磁对比发现,在颈椎前屈位时,发生硬膜囊前移和脊髓变扁,且这种异常与萎缩的肢体相对应。Xu等[9]发现平山病病人较正常组颈椎整体及节段前屈活动度均有较大程度增加。提示颈椎前屈活动度过大可能是平山病发病原因之一。在神经电生理方面的研究也支持脊髓动力学说,Restuccia等[10]发现平山病病人在颈屈曲位时体感诱发电位的M3波幅明显下降,而在中立位时没有异常改变,提示颈部异常活动可能导致脊髓直接受压并出现神经损伤。鉴于颈部过屈可能是平山病的致病因素,临床上常用颈托外固定或内固定手术等手段来治疗该病。各种治疗方法目的均为减少病人颈部活动,保持下颌与胸壁之间的距离。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科共收治7例平山病病人,所有病人均经过保守治疗,严格佩戴颈围制动治疗6个月以上。4例因长期佩戴颈托极不方便,影响日常生活要求手术,病人均处于青春期,年轻、精力旺盛、在意形象,佩戴颈托既影响活动,又影响外观,因而无法坚持长时间佩戴,选择手术治疗。3例病人因病情进展或拒绝长期佩戴颈托,要求手术治疗。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顺利出院。现将平山病病人的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总经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科共收治了7例平山病病人,均为男性,年龄17岁~33岁,病程0.5年~5.0年,均出现明显上肢远端肌力下降及肌萎缩。均在我院神经内科排除运动神经元病后,依靠电生理学检查和临床特点[11]明确诊断为平山病。

1.2手术方法7例病人均行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未行颈椎间盘切除,手术节段依据术前体格检查、颈椎核磁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综合评估决定。其中6例行C4~C5、C5~C6钢板螺钉内固定术,1例行C5~C6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2结果

7例病人随访3个月至1年,末次随访所有病人肌无力症状均缓解,肌萎缩情况好转或未进展。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术前评分11分~14分(13.0分±1.2分),术后评分14分~16分(15.1分±0.7分),手术改善率为52.5%。

3围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7例病人年龄17岁~33岁,均比较年轻,4例尚处于青春期,情感波动较大,心理承受能力差。护士应创造良好的氛围,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放松情绪。对疾病及手术效果的不了解是病人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平山病发病率较低,很多医院对此认识不足,7例病人均经历过0.5年~5.0年的就医过程,2例还曾被误诊为预后较差的运动神经元病。护士应耐心地向病人讲解平山病及平山病手术治疗方法的相关知识,并参与术前谈话,与医生、家属和病人一起讨论,充分告知病人手术的原理、目的和必要性。此外,病人年龄尚小,对手术长远影响存在较多顾虑,护士应在术前和医生一起向病人交代清楚手术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使病人对手术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同时护士还要着重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疏导,提高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3.1.2常规准备教会病人有效咳嗽的方法,防止病人术后咳痰困难,造成肺部感染。术前指导病人进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为术中牵拉气管暴露手术部位创造条件。术后病人需要长时间佩戴颈托,术前指导病人进行适应性练习,便于病人术后应用颈托固定颈部,从心理上接受、行动上坚持。吸烟对颈椎手术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入院时要求病人戒烟,告知吸烟对手术的不良影响,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3.2术后护理

3.2.1监护与观察遵医嘱给予病人心电监测、吸氧,7例病人均为颈前路手术,需密切观察自主呼吸情况,有无突然呼吸困难、憋气,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病人四肢活动、感觉情况,重点为四肢肌力有无突然减退或明显加重。

3.2.2体位术毕回病房佩带合适颈托,颈前路术式去枕平卧或仅垫小薄枕,保持颈部中立位,平卧6 h。翻身时应保持头颈与躯干一同转动,侧卧式应将小薄枕换为高枕头,以保持颈部与躯干在同一水平。

3.2.3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30 min挤压引流管1次,一般在术后48 h~72 h引流液明显减少,即可拔除引流管。本组7例病人均在72 h内拔除引流管。

3.2.4佩戴颈托病人的护理7例病人术后握力明显提高,往往忽视颈托的佩戴。平山病病人虽然长期佩戴颈托,但戴颈托的目的不同,护士一定要向病人说明颈椎手术后佩带颈托的重要性,睡眠时也勿随意取脱。平山病不同于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多为青少年,没有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钙化、椎管狭窄,出现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几率很低。手术的主要作用是解决颈椎部分节段的过度屈曲。本研究的7例病人均采用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未行颈椎间盘切除。术后颈托保护3周~4周即可,避免颈部外伤和剧烈动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门诊随访。

3.2.5饮食护理术后第1天遵医嘱给予病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颈前路手术应给予病人温凉的流质或半流食饮食,1周后病情允许时可改为普食。平山病典型表现为手及前臂远端肌肉无力,所以在恢复正常饮食后,要给予病人高蛋白、高能量食物及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

3.2.6功能锻炼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疾病恢复意义重大。手术当天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抬腿、屈腿练习;拔出引流管后应鼓励病人尽早下床。

3.3出院指导有研究表明,通过对进行关节融合手术的脊髓病病人的长期随访发现,有部分病人发生了手术相邻节段的退变,脊柱关节融合影响了相邻的非融合节段。平山病病人多为年轻人,经颈椎手术后要注意颈椎保护。①坚持锻炼腰背肌,避免颈部急剧的前屈、后伸及旋转动作,注意颈部保暖、防寒、防潮湿,避免长时间看电视或长时间坐立,立、走、坐姿势正确,拾物时做下蹲动作或屈膝。②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头颈的正确姿势,睡眠时要选择合适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枕头以10 cm的高度为宜,注意避免颈部的剧烈转动。③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要注意每工作1 h就要适当地活动颈部,以消除颈部肌肉、韧带的疲劳,防止劳损。

参考文献:

[1]Hirayama K,Tsubaki T,Toyokura Y,etal.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unilateral upper extremity[J].Neurology,1963,13:373-380.

[2]林智,潘瑞福.20例单肢肌萎缩的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4):248.

[3]Huang YL,Chen CJ.Hirayama disease[J].Heuroimaging Cin N Am,2011,21(4):939-950.

[4]Watanabe K,Hasegawa K,Hirano T,etal.Anterior spin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for cervical flexion myelopathy in young patients[J].J Neurosurg Spine,2005,3(2):86-91.

[5]Fujimoto Y,Oka S,Tanaka N,etal.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for cervical flexion’myelopathy[J].Eur Spine J,2002,11(3):276-285.

[6]高社荣,胡冬梅,李小刚.平山病的诊断及治疗[J].医学综述,2008,14(3):396-397.

[7]Hilibrand AS,Carlson GD,Palumbo MA,etal.Radiculopathy and myelopaty at segments adjacent to the site of a previous anterior cervication arthrodesi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9,81:519.

[8]Hirayama K,Tokumaru Y.Cervical dural sac and spinal cord in 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distal upper extremity[J].Neurology,2000,54(10):1922-1926.

[9]Xu XJ,Han HB,Gao H,etal.The increased range of cervical flexed motion detected by radiographs in Hirayama disease[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1,78(1):82-86.

[10]Restuccia D,Rubino M,Valeriani M,etal.Cervical cord dysfunction during neck flexion in Hirayama’s disease[J].Neurology,2003,60(12):1980-1983.

[11]陈强,樊东升,康德瑄.平山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1(4):3-4.

(本文编辑崔晓芳)

猜你喜欢
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单髁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