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专业物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20 02:26常佩芬常阿喜刘丽杰杨承芝
河北中医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互动式角色扮演多元化

常佩芬 王 玫 常阿喜 刘丽杰 郭 楠 杨承芝 李 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西医内科教研室,北京 100700)

多元化教学法,即在物理诊断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习了基本知识,又掌握了基本技能操作。多元化教学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学生自检与患者查体相结合、互动式病例讨论情景教学相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其目的是传授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认识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进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孙颖立、戴万亨主编的《诊断学基础》是针对中医学专业学生编写的一部教材,侧重于物理诊断,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和病历书写内容。本研究对32名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诊断学基础》,物理诊断内容部分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并与32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级和2011级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共64名,均已完成3年医学基础课程学习。2010级(32名)为对照组,2011级(32名)为观察组,2组男女比例、入学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采用2006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诊断学基础》(孙颖立,戴万亨主编)教材,由同一教师授课,教学内容统一(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和病历书写三大部分内容),教学时数统一(均为63学时),考试试卷和监考教师统一,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授课模式。理论课(症状诊断)由教师以大课形式进行讲解。检体诊断先由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再用普通模型人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进行反复练习。病历书写由学生根据对临床患者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果进行书写。

1.2.2 观察组 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即根据所学内容采取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法、学生自检与患者查体相结合、互动式病例讨论情景教学相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进行讲授和学习。

1.2.2.1 按教材章节采用不同的多元化方法①症状诊断部分:以PBL教学法和互动式病例讨论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②检体诊断部分:以学生自检和患者查体相结合和角色扮演教学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和PBL教学法;③病历书写部分:以角色扮演教学法和互动式病例讨论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为主,辅以PBL教学法。

1.2.2.2 同一章节内容也可采取不同的多元化教学法 如在讲授心音听诊部分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对杂音的产生机制进行演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二尖瓣狭窄患者心脏听诊有什么特点”采用PBL学习法,也可采用学生自检与患者查体相结合的教学法,让学生先熟悉正常心音听诊的部位、顺序、内容,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然后再到临床中去听诊患者,最后讨论总结。

1.2.2.3 在具体章节中也可以在不同阶段纵向穿插各种教学法 如讲授腹部查体时,可先以理论授课和示教为主,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腹部查体的标准操作;再将演练的案例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巩固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手法;然后由学生自由选配角色,扮演患者、患者家属或医生,其他学生为观察者,进行情景模拟练习。模拟演示结束后,所有学生围绕整个模拟演示过程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教师负责回答所有疑难问题,并予总结性点评和指导,学生再行分组练习。

1.3 考核方法 课程结束后,对2组学生进行理论闭卷考试和随机抽签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每人考1项技能,包括操作前准备、操作中相关问题的处理、操作后整理工作等。考试结束后,对2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方差齐时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校正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 32例,理论考试成绩(75.74±12.32)分,技能考核成绩(77.94 ±10.26)分;对照组32例,理论考试成绩(69.84±9.62)分,技能考核成绩(72.44±8.26)分。观察组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物理诊断是一门研究疾病诊断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医生通过病史询问,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等体格检查,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提出合理的诊断,建立正确的诊断思维[1],是临床课程的基础,也是临床教学的起点。作为横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诊断学并非简单地传授知识给学生,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示范—模仿的学习模式(简称示教法),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教材逐章逐节地讲授,最后利用考试手段迫使学生强记硬背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枯燥,缺乏新意和交流,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医学教育的需要[2]。

中医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同时学习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加强中医的教学和实习,还应重视西医的教学。西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完整掌握中医药学理论的手段,而不是培养“半中半西”、“中西合璧”的学生。根据本研究结果,在物理诊断的教学中采取多元化教学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弥补了课时不足带来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多元化教学法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互动式病例讨论情景教学相结合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授课内容生动、直观、形象,且从多个不同的角度阐述问题,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②多元化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需要,选定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进行互动式病例讨论情景教学相结合或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剖析、讨论,在具体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真正走向临床打好基础。③多元化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应变能力:以往的教学注重讲授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忽略了患者和环境,所以当学生遇到临床患者时往往无法应对。多元化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中,感受临床实际场景,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不但掌握了问诊、症状鉴别、体格检查等单项诊断要领,对医患沟通、病历记录等要求也有了系统认识,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操作之间的距离。④多元化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会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造成认知和智力下降或信心丧失。多元化教学法从不同角度出发,可设定普通病例、急重症病例,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身临其境,树立自信,当真正面对临床患者时,能表现出沉着冷静的良好心理素质。⑤多元化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多元化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熟悉临床操作,还要能结合典型病例设置问题;教师不仅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要将临床经验上升为理论传授给学生。通过多元化教学法,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均可较大程度的提高,对临床培训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 欧阳钦.临床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

[2] 周仑,张胜桃.改良示教法在诊断学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77-78.

猜你喜欢
互动式角色扮演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角色扮演游戏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