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寒地黑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015-03-20 06:58张俊娥尚红玉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506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500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魏 宇,张俊娥,尚红玉(,.绥化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绥化 506;.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5005)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寒地黑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魏宇1,张俊娥2,尚红玉3
(1,2.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3.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的未来.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到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的目标.绥化市结合其得天独厚的黑土地资源,继续打造寒地黑土的品牌并努力把寒地黑土的项目向其他地区推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视角,运用案例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通过对绥化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措施,希望对发展寒地黑土品牌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寒地黑土创立于绥化,植根于黑龙江,寒地黑土品牌目前正在逐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绥化隶属于黑龙江省,地处于黑土区中心地带,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产,但随着追求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脚步的加快等因素,寒地黑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使黑土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造福寒地黑土人民.①而要使寒地黑土品牌得以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1寒地黑土资源发展的特点和现状

寒地黑土在世界的分布主要为三大片,一片在乌克兰大平原,面积大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第二片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所占地理面积大约120万平方公里.其三就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吉林两个省,从北黑龙江省的嫩江、克东县起,经过海伦、绥化、哈尔滨等多个县和市,一直往南延伸到了吉林的四平市南部边界.世界的黑土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冬季十分寒冷,茂盛植被的枯枝落叶很难腐化和分解,经过千百年的时间就形成厚厚的腐殖质,成为了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大约是黄土的十倍.自然肥力高,适宜耕种.黑土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重要的粮食基地.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黑土耕地在农业生产中更是起着重要作用.

寒地黑土经过多年打造成了代表我国区域农产品的一种知名品牌,于2004年工商总局注册成功,寒地黑土品牌就此孕育而生.省供销合作社在2008年投资组建了黑龙江寒地黑土农业物产集团公司,一个省级寒地黑土农业物产协会就此成立了.之后协会与集团合作密切,推动寒地黑土品牌进入到快速整合黑龙江优质农产品资源的新阶段,为黑土区域经济发展做了贡献.2011年寒地黑土品牌取得了大丰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绥化市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以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为标志的寒地黑土经济.近几年来,绥化寒地黑土经济依托品牌进行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吸收引进省内外集团和企业的进入和投资,寒地黑土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增长.近年来,绥化农民收入的增长大约一半以上都来自寒地黑土.然而,寒地黑土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逐步出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寒地黑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绥化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变化造就了黑土资源这一神奇的生态奇观,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绥化市地处于黑龙江省黑土区中心地带.然而,绥化作用这一独特资源的同时,怎样保护好这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成为一个巨大挑战.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显得尤为困难,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

2.1水土流失,土层变薄

截止2009年底,绥化市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57万公顷,占总面的的44.9%.黑土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分为两种: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黑土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很严重,黑土层每年约减少4-5毫米,严重影响作物生长.而且水力侵蚀使黑土层变薄的同时会带走泥土,堵塞河道和水库,影响灌溉和防洪抗旱.每年的4、5月正值黑土区播种期,却也是干旱大风期,黑土层被刮走,表层的有机质不同程度消失.水土流失将影响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和进步.

2.2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中低产田面积扩大

农民为了保证产量收入,向土壤中大量施入化肥农药来防止病虫害,土壤肥力严重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而土壤质量的下降与农民的化肥大量使用形成了恶性循环,土地质量逐渐不好,为了稳产便更多施肥.

土壤物理性状恶化、整体地力下降,抗御旱涝能力下降.致使土壤理性化恶化的另一原因:大中型农机具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小型农机具急剧增加,土壤耕层越来越浅,犁底层加厚.

在黑土耕地的开发利用上,由于自然灾害、耕种结构不合理等人为因素,出现重用轻养.土壤元素的缺乏,土壤养分肥力降低,中低产田增加.

2.3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耕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及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坚持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加强土地调控政策,对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经济平稳运行具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绥化市土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人与地之间矛盾尚且不太突出,但是个别地方违法违规用地,破坏并浪费土地资源,用地效益低下问题仍然时有发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迅速发展,城镇规模不断向外扩延,占用了大量的优质耕地.

2.4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

自然灾害与土壤侵蚀进入了恶性循环.大规模垦殖和乱砍乱伐,森林覆盖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不合理的放牧使得草地资源退化.土地盐碱化加剧,黑土退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产能力降低.干旱、大风、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干旱大风加速土壤侵蚀,流失的无机肥料污染水体,加剧土壤的病虫害.湿地的重要功能就是抵御洪水、蓄洪抗旱、净化水质,然而湿地面积的大幅度锐减,使得湿地生态功能的大大衰退.

2.5污染严重

引起土壤污染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主要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关注,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污染已经受到高度重视,但是仍有相当大部分的工厂没有采取必要防护措施或者说缺乏污染源的处理技术,导致“三废”严重超标.大量的粉尘随着大气的传播降落在土壤里,引起土壤的污染.

水污染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二是城市生活的污水.污水废水进入河道流入农田,造成土壤污染.由于城市河段水质的严重污染,造成水资源的短缺.

3绥化市寒地黑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黑土区土质形状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黑土耕地退化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潜在的因素,所引起的危害也是缓慢的,造成黑土区耕地退化的主要是认为因素.

3.1自然因素

大气降水是黑土区的主要水分来源,根据近五年的降水资料分析,灾害性(旱涝)天气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量的减少是黑土土质退化的一个隐形原因.

受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从50年代到90年代以来,生育期间的气温逐渐上升,致使黑土区容易出现干旱灾害.

根据几年来的数据显示,黑土区大风天数也呈现增加趋势.黑土侵蚀的两大最重要因素就是水、风.黑土区主要以西北风和东南风为主,频率也逐步增高.

黑土区平均受灾面积逐年增加,主要干旱、洪涝灾害影响,粮食产量波动较大.

3.2人为因素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为了满足需要,单纯地追求粮食的生产,盲目地扩大耕地.进行过度开垦和掠夺式经营,毁林毁草,天然植被基本绝迹,黑土裸露面积增多,防风固沙的林木减少,使风力侵蚀加剧,加速了水土流失.

农民对黑土耕地进行急功近利的生产,种地不养地,导致土壤土质下降,种养失调.而且,由于北方的气温环境,对燃料的需求量非常大,秸秆成了农民的燃料,而黑土的养分正是需要秸秆在冬季积肥,所以黑土地的土质没有得到及时补偿,使得土质肥力下降.为了提高产量就拼命地施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形成恶性循环.

城镇人口数量增多,生活废水排放量增多.部分工厂技术落后,对污染源处理不够完善,污染导致黑土土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生产,直接影响黑土经济发展.

为了顺应工业化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大面积的农业耕地被占用,土地的耕种功能被转移.城市建设需要巨大的物质资源,例如木材、矿产等等.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对黑土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不重视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4绥化市寒地黑土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案

绥化的黑土资源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加强对黑土耕地的保护对黑土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对于寒地黑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的解决对策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牵动,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推进为基本特征.循环经济的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②

4.1改革寒地黑土资源产权制度

寒地黑土资源稀缺,可再生能力较低,因此要实施比较完善的保护措施.由于农民没有土地永久使用权和土地真正所有权,因此农民紧盯着眼前的利益,养地意识薄弱,对寒地黑土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垦.因此从制度和政策上进行改革,让农民去主动保护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

然而,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索、寻找、获取知识的过程,老师作为实践项目的设计者、组织者及评价者,其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操作技能、经验,还要具备研究能力,能高屋建瓴的审视学生实训过程及客观的进行成果评价。且“工作坊”的实训评价不应仅限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其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同伴之间沟通交流能力及小组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等,这种复杂的评价需要教师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评价工具,以实现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团队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4.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转变观念,种植业与林木渔业同步发展,农业与非农业协调发展.黑土区每年有进三分之二时间土地没有作物,地标裸露加速侵蚀.人工牧草的种植既起到保护作用,又可以收割作为饲料.不但减少水土流失,畜粪还可作为天然肥料.

4.3改善寒地黑土环境保护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从实际出发,利用土壤肥、积温高等自然优势,建立综合性生态农业系统.利用农村的地理环境优势,变废为宝,将畜禽的粪便、鱼池的淤泥、枯叶枯草等进行有效利用.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药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化肥的施入量.化废为宝,循环利用.

在城乡建设规划上,充分考虑环境问题,禁止污染企业的建设.严格控制新污染原的产生,对老企业和重点污染的企业进行全面治理,原有的工厂污染治理必须达标.

推进城市的“三供两治”项目建设.城镇实行集中供热,取替分散供热小锅炉,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加快气化的建设脚步,保障居民居住环境.

4.4加强对黑土资源的法律保护

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立法进程,制定对黑土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合理开发利用黑土资源.禁止一切各种名义非法占用和破坏黑土资源,尽可能减少占地损失.增强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遇到土地非法占用,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稀缺的黑土资源用到有效的耕地上,使寒地黑土持续有效的开发利用.

发展绿色产业可以促使黑土生态环境保护,互利双赢.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严把质量关,扩大规模,生产出多样、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实现寒地黑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寒地黑土品牌更好推广出去.

5 结论

2013年绥化举行了“寒地黑土”“绿色绥化”农产品展销会,签约经贸合作项目14个,合同金额18.6亿元.寒地黑土资源为绥化市招商取得丰硕成果.

绥化市土地总面积为3.5万平方千米,农业耕地2160万亩.绿色食品耕地面积1600万亩,1085.4万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位居全省之首.依托着寒地黑土这片资源,绥化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占据优势,大量的优质品牌孕育而生,例如:庆安县的“七河源”、“庆鑫”牌大米和“庆泉”、“源升河”白酒,海伦市的“松北王”大豆,望奎县的“黄麻子”土豆等绿色产品畅销30个省市区,并远销南非、日本等1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品牌走出国门.

绥化各项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寒地黑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为我们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这块神奇而富饶的土地.在寒地黑土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重视寒地黑土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真正实现黑土区域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注释:

①张文明.中国寒地黑土经济[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②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参考文献:

〔1〕张文明.寒地黑土,国之魂宝[N].大公报,2004-06-12.

〔2〕高以诺.保护黑土地,保护北大仓-关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N].经济日报,2002-12-02.

〔3〕杜秀玲.绿色农产品价格构成及实现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2).

〔4〕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5〕吴季松.循环经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6〕王寿兵,等.产业生态学[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6.

〔7〕张文明.中国寒地黑土经济[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8〕姜世平,温利.环境的和谐[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9〕周嘉.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战略环境评价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

〔10〕姜春云.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绥化学院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R140200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97-03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