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 特色办学——武汉市江夏区东湖路学校行走在“乐雅”教育之路上

2015-03-20 08:51周春华
成才 2015年6期
关键词:江夏区弟子规武汉市

■周春华 徐 强

文化立校特色办学——武汉市江夏区东湖路学校行走在“乐雅”教育之路上

■周春华徐强

“乐雅”教育主要是推行“乐学雅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积极的学习习惯,养成大方、得体、举止文雅的行为习惯。努力打造以“乐雅”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构人文校园,营造乐雅氛围;搭建展示平台,增强学生素质;着力品牌创建,提升办学水平。通过建校以来的积淀与提炼,初步形成了独具东湖路学校特色的“乐雅”教育体系。

一、建构人文校园,营造乐雅氛围

1.校园文化为乐雅点赞。走进东湖路学校的大门,漫步校园,处处透出乐雅文化的氛围。进门可见道路两旁的校园文化宣传栏,上至国家大事,下到校园动态、身边榜样,一年四季,内容常换常新。竖立在校园主干道旁的透明灯箱,根据不同的校园主题,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从环境保护,到自然灾害;从健康养生,到低碳生活;从文化名人,到教育改革;从国家振兴,到强国之路……充满人文气息、绿树掩映、环境清新的明德苑、笃学苑,花丛中、绿树间点缀的修身养性、自躬自省的古文佳句,劝勉勤学、恪守孝道的国学小故事;提供给师生放松身心的花棚,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还有师生同乐的“乐乐实践园”,于闹市之中,为师生营造一片恬静的田园。合理的校园布局,加上洁净的校园环境,本身就充满着美的元素,如一本无字之书,以积极的影响熏陶学生。

2.墙壁文化跟乐雅说话。走进教学楼,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篇国学经典,一行行名言,一个个故事。在绿色长廊里,在盘级而上的楼梯上,在陶冶学生性情、嬉戏游玩的架空层中,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经典名言、国学小故事、名人传记、民族精神。《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随处可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警句遍布各个楼层。让学生走到哪里都有经可读,有诗可诵。针对不同的楼层,确定不同的楼道内容:低年级以《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为主,侧重习惯的培养;中年级以劝勉勤学、恪守孝道的国学小故事为主,侧重品格的培养;高年级以民族英雄、民族精神为主,侧重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的培养。在楼道两边,悬挂着各种师生的作品及事迹介绍:有师生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学校名师的先进事迹,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榜样。每学年更新一次,让楼道墙壁成为更多学生才艺展示的平台。

3.班级文化向乐雅微笑。每学期开学初,学校统一部署,各班围绕“乐雅”彰显育人功能。可能缘于班主任张莉热爱美术的缘故,四(3)班总令人感到一股艺术气息。张老师总要煞费苦心,将教室精心美化,用她自己的话说:“让班级成为学生终生留恋的温馨家园。”四(7)班的“班级之星”、“我的风采”设计独具一格,精美的花边、艺术的设计,体现着班主任的审美素养。六(1)班的“雷锋书屋”总是被擦得一尘不染,书籍摆放整整齐齐,学生读书心得装订成册,见证着这个班级学生阅读收获的累累硕果。每个班级,教师都充分利用自身的爱好、特长,营造浓郁的乐雅文化氛围,各具特色。

二、搭建展示平台,增强学生素质

1.经典诵读提自信。持续开展“经典浸润童心”活动,让诵读经典成为校园主旋律。(1)每日一诵。在早读课上开辟“经典诵读10分钟”,可全班诵、小组诵、个人诵、或师诵生读、师生轮诵。形成班班闻书声,生生沐书香的氛围。(2)每月一比。各班持续开展“诵读之星”评比活动,将表现积极、诵读素质高、并在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的好典型评选出来,在电子屏中滚动播放,使诵读经典的浪潮在校园里经久不衰、成为常态。(3)组织经典诵读比赛。每学期都要举行全校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比赛分两种形式:全班齐诵和个人表演。小选手们通过诵国学、唱国学、演国学,并结合舞蹈、音乐、美术等形式分别对《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诗经》、《论语》、《唐诗》等国学经典进行激烈的比拼,一批批“国学诵读小博士”不断涌现。2012年在全区“书香江夏”启动仪式上,四(5)班全体学生展示的国文经典诵读节目《弟子规》给与会全体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开展“我与经典同行”手抄报评比活动。学生们都热情参与,上交的作品形状、大小不一,图案各异,立意新颖,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与高雅的情趣。六(1)班黎承铎同学在2013年区教研室组织的手抄报评比中,获小学组一等奖、武汉市环保手抄报比赛二等奖。2013年学校被评为“武汉市国学诵读先进学校”。

2.体育训练强体质。组织校园体育节系列活动,主要项目有两操一舞比赛、田径运动会、师生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等。发现和选拔一批体育苗子,组建学校运动队。每天下午放学后,各项体育训练丰富多彩。2013年区教育局组织的体育比赛“快乐向前冲”获第一名。2014年代表江夏区参加武汉市中小学运动会的六(5)班学生周文欣,原先学习成绩不太好,自从参加武汉市运动会获奖以后,整个人精气神与以前判若两人,在同学们的羡慕与鼓励中,学习态度明显好转,成绩日益提升。

3.艺术活动展才华。坚持每年元旦举办校园艺术节,连续三年主办东湖路校园之声。以年级组为单位,自编自演,搭台唱戏。在自娱自乐、放松身心的同时,使师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提升,艺术特色明显。学校编排的《雅苑名校东湖路》快板舞获江夏区“百花奖”一等奖,幼儿舞蹈《捞月亮》获全区幼儿才艺展示一等奖,还获得过江夏区“大家唱、大家跳”艺术节一等奖,武汉市校歌合唱一等奖……

4.兴趣小组练特长。扎实推行“双语”拓展,语文向国学拓展,使经典诵读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利用中午读报主办“英语天天说”,由英语教师轮流值日运用校园广播,引导学生用英语说东说西,谈天说地,丰富语感,开阔视野。学生人人有“2+1”项目,人人会跳校园集体舞,人人能唱校园歌曲。兴趣小组丰富多彩:书法、绘画、手工、声乐、舞蹈、古筝、葫芦丝、车模、羽毛球、乒乓球等同步开展,鼓励学生向“合格+特长”的目标发展自己,让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开启心智的乐园。4年多来,特色教育硕果累累:学生368人次在区艺术小人才比赛中获奖,65人次在市级艺术比赛中获奖。2014年二(7)班学生曾令闻的环保作品《海底总动员》在《长江日报》刊登并被评为“长江之星”;五(2)班学生皮跃宇经过海选、复选等层层选拔,作为参赛选手走上了河南卫视《汉字英雄》节目的现场,与著名学者于丹及许多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面交流。五(5)班学生吴夏欣被评为“武汉市快乐形象大使”。

三、打造“乐雅”品牌,提升办学水平

1.深挖乐雅教育内涵。“乐雅”教育的内涵就是推行“乐学雅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在和风细雨的浸润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修身养性、立德提品。建校以来,学校立足实际,遵循教育规律,通过不断强化校园优美环境建设、育人者先自育、良好德育氛围等基础工作,大力提倡干净、干事的校园文化,极力营造家校共育、社校联建的良好办学氛围,使乐雅理念深入人心,渐显佳绩。四年多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武汉市最干净学校”、“武汉市示范家长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群众满意学校”、“武汉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等一百多项荣誉称号。

2.坚持创建“三声”校园。“三声”校园是乐雅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即早晨班班诵读声、中午班班有歌声、课间到处欢笑声。“早晨班班诵读声”主要是全校在早自习前10分钟,根据不同年级的内容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一二年级《三字经》,三四年级《弟子规》,五六年级《论语》。值班领导做好记载,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中午班班有歌声”主要是学校每周推荐一首歌曲,由各班主任负责,音乐教师指导学生唱熟,每周班队会课由政教处统一检查。“课间到处欢笑声”主要是学校硬性规定,教师授课不得拖堂,将课间完完全全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课间自由放松,在教师指导下做些游戏。如今,“三声”校园已走出江夏,2012年11月被《家长报》全面报道,题目是“在那歌声徜徉的地方”,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

3.精心编撰校本教材。编撰校本教材,有助于乐雅办学理念的升华,促进学生乐学雅行;也是乐雅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有力支撑和必要保障。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初步构建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如《国学经典·弟子规》、《名家书法·写字教材》等。第一本德育活动教材——国学经典系列之《弟子规》已编撰成册,全书以选编国学经典《弟子规》为内容,根据主题分成不同章节,每课时学习四句,力求使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由浅显易懂的解释领会其要领,采取“第二课堂”配套练习进行强化,最后通过书中的启智故事内化为日常行为习惯,投入使用并获武汉市校本教材二等奖。《名家书法·写字教材》包含书法基层入门、名家名作欣赏等内容,让学生在午间观赏、临摹中静心潜修,于传统文化浸润之中感受书法魅力、养成雅行个性。目前,学校还在汇编整理全体系的《乐雅校本教材》,已成册一本,投入三四年级试点推广,余下计划在两年内全面铺开,真正使乐雅办学理念进一步有序实施和有效传承。

(作者单位:周春华武汉市江夏区东湖路学校徐强武汉市江夏区学校德育工作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江夏区弟子规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弟子规
弟子规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掠影
弟子规
“微笑”是上帝赐给天使的翅膀——记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吴爱喜
重塑城管新形象——记武汉市江夏区城管委主任范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