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项思考帽方法对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和认证的启示

2015-03-20 09:26白艳,周会兰
护理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专科护士培训

6项思考帽方法对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和认证的启示

白艳,周会兰

Enlightenment of 6 thinking hats way for cultiv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nurses in specialist China

Bai Yan,Zhou Huila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Sichuan 637000 China)

摘要:运用6项思考帽的思维方法了解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和认证相关要求的基本问题,鉴定专科护士在我国的概念、命名、角色地位和能力要求,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专科护士培养和认证要求。

关键词:6项思考帽;专科护士;培养;认证

中图分类号:R47

作者简介:白艳,主管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周会兰(通讯作者)单位: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

收稿日期:(2015-02-04;修回日期:2015-04-25)

护理专业化发展是全球护理实践的趋势,专科护士是一种富有价值的人力资源[1,2]。研究证明,专科护士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有利于控制病情、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成本、改善病人体验[3-7]。2005年卫生部提出“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骨干”,2011年卫生部明确要求“建立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2015年全国专科护士数量应达到2.5万人”,在卫生政策指引下,我国广泛开展专科护士培训[8,9]。然而在培训热潮下,却隐藏着问题和困扰,本研究运用6项思考帽方法重新审视梳理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和认证的相关要求。

16项思考帽思维模式概述

6项思考帽思维训练模式是由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博士开发并运用于争论和辩论的思维工具[10-12],用平行思维替代了对抗性思维。6项思考帽是6种颜色、6种思考模式,并不是分类,不是用来描述思考者的,每个思考者都应该会用所有的帽子,将所有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平行地列出,将思维的不同方面分离开来,进一步帮助并鼓励他人通过戴上或脱下不同的帽子来转换思维。6项思考帽已经在世界各地各个领域得到成功的运用[10]。白色思考帽代表客观的事实和数据,具有处理资料和信息的功能;红色思考帽代表情绪上的感觉、直觉和预感;绿色思考帽代表创造力产生新的想法和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黑色思考帽考虑的是事物的负面因素,是对事物的负面因素进行逻辑判断和评估;黄色思考帽是阳光和乐观的,包含着希望与正面思想,积极寻找事物的闪光点;蓝色思考帽代表思维过程的控制与组织,可以控制其他思维。

26项思考帽对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和认证的作用

2.1白色思考帽白帽思维之目的所在就是持着中立的态度,提供单纯资料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为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白帽运用在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和认证中,要求注意搜集阻碍我国专科护理人才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发展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专科护理培养和认证等方面的现状如下[13-20]。专科护士概念无共识,CNS(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在某个专科护理领域,凭借广博的知识和资深的临床经验以及高超的临床技能,为病人提供高水平护理服务的高级实践护士;SN(specialty nurse)具有某专科领域的护理岗位工作的经历,后经系统的专科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培训后获取国家相应的资格证书,并熟练地把各种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临床护理服务中的注册护士。CNS与SN统称为专科护士,前者为高级专科护士 (高级),后者为目前我国普遍所指的专科护士(初级)。专科护士对角色和能力具有高度的挑战性,来源于专家组对专科护士赋予较高的期望。专科护士培训要求差异大,专科护士培训对象的准入条件、培养起点低且不统一,只要具备2年及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就可以纳入专科护士培训对象,且对专科护理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均无明显要求;各地对专科护士的培训机构、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教材、考核认证及考核形式、培训教师资质、培训基地和招生人数限制数目等方面均无统一标准,地方认证的标准不一,证书名称五花八门,资格认证制度缺乏,未提及复审制度,培训效果难以保证。

2.2绿色思考帽绿色象征创新、改变,以探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为焦点,从而获得创造性地解决方案。因此,针对如上所述我国目前专科护士培养和认证要求存在的问题,借助绿帽思维,经归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21-28]。

2.2.1专科护士命名我国目前普遍所指的“专科护士”仅为初级层次,尚不属于高级实践层次。随着国内专科护理发展和对相关问题认识的深入,两种命题的支持率可能还会变化,研究哪种命名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2.2.2专科护士角色和能力专家组对我国专科护士的角色和能力期望较高,这对专科护士无疑是一个挑战,我国专家对专科护士角色和能力定位为4种角色、5项能力。4种角色为专科护理提供者、教育/咨询者、沟通/协调者、研究者;5项能力包括专业实践能力、临床决策能力、教育能力、咨询能力、沟通及协调能力。

2.2.3培训入学条件(学历、职称)本科的学历定位具有必要性和一定的可行性,符合未来趋势。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应兼顾学生科研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基本的科研技能,能够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渐发现问题,应用科研成果、参与科研活动,以满足专科护理发展需要。但是,近期内不应过分限制学历,可允许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大、中专护士参加专科护士培训,并鼓励其积极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和科研等能力。达到“护师”职称后作为专科护士的培养重点,有利于护士与专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实现“双赢”,而“护师”职称之前建议全科发展,有利于掌握全科知识,为今后的专科护士奠定基础。总之,适当提高专科护士培训的入学条件,增加选拔考核过程,使专科护士的能力和价值得到体现,以免生源泛滥,质量难保。

2.2.4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严格选拔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动态评估教学效果,加强培训质量监督,尽量保证各基地平衡,避免个别基地生源过剩。统一理论培训可充分挑选全省最优秀的师资组成授课团队,尽量缩小不同基地培训效果的差异,保证质量的同质性。这种培训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优势资源的效用,保证专科护士培训质量。

2.2.5招生人数限制目前国内部分地区需对专科护士培训招生人数进行限定,每个培训基地每期招生人数不宜超过30人[24]。

2.2.6培训时间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应适当延长专科护士的培训时间,注重培训质量,使培训内容更加深入、教学方式更加多样、考核方式更加全面,而不是简单地“进修式的重复”,最终应以真正提升专科护理能力、体现培训价值为目的。具体的时间长短,应取决于不同专科的培训目标、专科特点、专科发展要求等而定。

2.2.7结业考核组织形式和考核认证专科护士培训的结业考核时,“笔试由省护理学会统一组织、操作由各个基地自行组织”和“笔试由省护理学会统一组织、操作由各个基地间交叉监考”,但具体监考形式是选择自主或交叉,还需在充分评估考核效能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决定,并通过实践验证调整。为了保证专科护士培养质量,务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包括培训细则、资格认证制度、复审制度,颁发全国统一的专科护士培养合格证书。

2.3黄色与黑色思考帽黄帽探索事物的优点,符合逻辑性的证明某种事物或观点积极性的一面。黑帽是对数据和事实提出质疑,指出不符合经验的方面,合理地提出自己的个人借鉴,是对黄色帽子的制衡。根据借助以上不同颜色帽子的分析,以下需要借助黄帽、黑帽分析法对我国专科护士培训认证的要求在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和评估建议的优(黄帽)缺(黑帽)点进行分析利弊[29-34]。

2.3.1专科护士命名SN和CNS两种命名方式均意识到了本质差异,体现了对我国专科护理人才层次的区分,并一致认为我国目前普遍所指的“专科护士”为“SN”,尚不属于高级实践层次。“SN”命名提出较早,更符合我国目前普遍的称谓习惯,更易被接受。“CNS”命名方式更能直接的体现护理实践层次,且于国内职称体系类似,有初级和高级之分,能包容目前的争议。

2.3.2专科护士角色和能力对比分析欧美关于SN角色和能力的文献报道较少,而大量是关于CNS,其角色有高级专科护理实践者、教育、指导、咨询者、协调者、研究者、领导者、专业代言人、管理职责,与欧美国家相比,专家组对我国专科护士期望抱有部分CNS的特征。日本护理学会赋予专科护士CN的角色为实践者、教育者、咨询者3方面,因日本CNS的数量难以满足要求,因而护理管理者还期望CN承担“研究者”的角色,这与本研究情况类似。

2.3.3培训入学条件(学历、职称)专家组对SN的角色和能力期望有“研究者”和“专业发展能力”,更大程度的需由本科生承担。本科学历护士比例越大,护理质量和安全性越高。2012年我国护士学历较2010年和2005年明显改善。高等护理教育逐年发展,护理学本科生招生规模和每年毕业生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专科护士的职称越低专科领域发展稳定性越差,职称越高其稳定性越高,稳定性高的更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稳定性低的则相反。

2.3.4培训机构和师资专家均认为应由医院和护理学会联合培训,即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全省统一进行理论培训,实习时再分散到各个实习基地。国内目前实际上大多数培训机构是医院,虽然均满足现有的培训基地选拔标准,但各医院的优势各不相同。

2.3.5招生人数限制目前,部分地区对招生上限做了规定,江苏省要求每个培训基地每期不超过20人,江西省要求不超过15人。日本CN培训招生人数仅为30人,韩国CNS项目班每年最多招10人。小班教学有助于照顾到每位学生、平等分配教学资源。但是,我国部分地区尚未对招生规模进行限定,部分培训基地每期招生人数均在30人以上,甚至多达60人。

2.3.6培训时间有研究认为培训时间3个月~6个月为宜[29-34]。我国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培训大纲》规定重症监护为3个月,其余专业为2个月。实际培训中各地2个月~12个月,其中2个月~3个月占多数。国外的专科护士培训的时间都较长,日本CN课程6个月~12个月,新加坡为8个月,英国为32周(约8个月),德国为9个月,韩国早期的专科护士为12个月。有专家指出,2个月的专科护士培训时间太紧张,课程难以深入,也没有时间开展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29-34]。

2.3.7结业考核组织形式和考核认证各地自主监考、自主认证,在考核安排和协调上更加方便,工作效率较高,但不利于基地间相互监督和促进;基地间交叉考核,有助于促进考核的公平、公正,基地间也可相互学习,但此种方法需要各个基地协调配合,组织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考核成本更高。全国统一颁发合格证书也需要各地与组织部门相协调配合,组织起来也有一定困难。

2.4红色思考帽是对某种事物或观点的记忆、印象产生直觉、感觉、预感,使情感得以发泄。借助红色思维帽思考,我国专科护士从培训到认证的发展形势还是很严峻,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想要在专科护士质量上迅速提高的情形下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迅速从专科护士培训和认证的要求上进行转型[35,36]。首先就是护理学科对专科护理自身的定位发展,然后根据各省、市自身成功经验汇集总结全国通用经验,制定出富有本土化的专科护士发展道路,培养一支具有专业内涵,随时掌握专业前沿动态发展,储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专科护士队伍。

2.5蓝色思考帽蓝色是冷静的,也是天空的颜色。基于以上各种思维帽的思考,借助于蓝色思考帽来分析总结出,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专科化的发展期望较高,这对专科护士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发展趋势必须对其从入学选拔、培养质量、资格认证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3小结

我国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不能仅停留在较低层次,而应积极探索国际护理学会公认的临床护理专家“CNS”的方向培养,使其能够通过高水平的培养过程,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安全、促进专科护理发展,与国际专科护士接轨。因此,当务之急希望我国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专科护士管理办法,在进一步对专科护士的概念达成共识,明确专科护士的角色能力要求、培训对象的遴选条件、符合条件的培养基地、培训细则、培训师资标准、认证方法及复审等确立统一的专科护士培养和认证要求。

参考文献:

[1]Kotloff RM,Blosser S,Fulda GJ,etal.Management of the potential organ donor in the ICU: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ssociation of 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s consensus statements[J].Crit Care Med,2015,43(6): 1291-1325.

[2]Hill T,Means G,van Diepen S,etal.Cariovascular critical care: A perceived deficiency among U.S Trainees[J].Crit Care Med,2015,Epub ahead of print.

[3]Fitzpatirck JJ,Campo TM,Graham G,etal.Certification,empowerment,and intent to leave current position and the profession among critical care nurses[J].Am J Crit Care,2010,19(3): 218-226.

[4]Stahl AM,Lewandowski ML,Connolly MA.An online dualcertification program in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and nursing education:One university’s response to faculty shortages[J].AACN Adv Crit Care,2008,19(1): 59-65.

[5]Verger JT,Marcoux KK,Madden MA,etal.Nurse practitioners in pediatric critical care: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J].AACN Clin Issues,2005,16(3): 396-408.

[6]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ritical-Care Nurses.Safeguarding the patients and the profession:The value of critical care nurse certification [J].Am J Crit Care,2003,12(2): 154-164.

[7]卢婉娴,陶胜茹,廖秋英.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3):218-219.

[8]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8-11.

[9]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10]任正君.思维的革命——爱德华·德·波诺与他的创新思维系列专著[J].企业管理,2004(9):78-79.

[11]李敏.6项思考帽下对我国高职教育理论的思考[J].才智,2012(11):233.

[12]李侠,刘云霞.“6项思考帽”思维方式在中医临床带教中应用探讨[J].中医教育,2012(2):80-82.

[13]陶然.我国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73-75.

[14]李华,黄惠根,钟华荪.专科护士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69-71.

[15]李华,黄惠根,黄蝶卿,等.专科护士专职工作岗位的设立及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64-366.

[16]张健,赵秋利,张海丽.我国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现状的文献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3-27.

[17]裴华莲.新疆地区重症监护现况调查及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对比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0:1.

[18]盛三妹,金学勤,陆英.专科护士的培养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7-88.

[19]何斌斌,王华军,黄瑞英,等.广东省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12(5):59-61.

[20]梁新蕊,张玲娟,李建萍,等.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和管理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4):9-11.

[21]敖秀兰.安徽省临床专科护士工作与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6):410-411.

[22]尹诗,姜冬九.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综述[J].护理学杂志,2012(7):95-97.

[23]麻春英.新疆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运行现况调查[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1:1.

[24]刘光维.神经内科专科护士的建设现状[J].护理研究,2011,25(2A):289-290.

[25]梁新蕊,张玲娟,曹洁,等.临床专科护士专职化岗位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87-189.

[26]凌健,夏海鸥,贾守梅.我国专科护士角色表现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A):38-40.

[27]魏建民,杨杰,薛婧杰.国内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与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55-57.

[28]王玉梅,熊莉娟.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3(24):21-23.

[29]乔安花,席淑华.不同国家及地区ICU专科护士认证与培养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90-93.

[30]杨敏.美国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9:1.

[31]李秀华,高敏,郭敬霞,等.专科护士发展需求与现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8-12.

[32]夏佳芬.国内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和发展[J].护理与康复,2010(4):292-294.

[33]Biel M,Eastwood JA,Muenzen P,etal.Evolving trends in critical care nursing practice: Results of a certification role delineation study [J].Am J Crit Care,1999,8(5): 285-290.

[34]Altman M.Let’s get certified: Best practices for nurse leaders to create a culture of certification[J].AACN Adv Crit Care,2011,22(1): 68-75.

[35]成守珍.明确专科护理发展思路 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学杂志,2012(19):78.

[36]刘云,田付丽,霍孝蓉,等.专科护士的使用与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9):15-18.

(本文编辑苏琳)

猜你喜欢
专科护士培训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