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2015-03-20 11:46熊丽娟
文化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四川规则情绪

熊丽娟 吴 丽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四川,四川 自贡 643000;四川康复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论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熊丽娟 吴 丽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四川,四川 自贡 643000;四川康复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幼儿的思维、社会性、情绪情感、意志等四个方面探讨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游戏;幼儿心理;发展

一、游戏与幼儿的思维发展

思维是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1]游戏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要明白老师的表述,理解整个游戏的操作环节,整合游戏中的各个要素去解决问题。参与游戏活动,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幼儿美工,特别是绘画、涂色、剪纸、折纸中等游戏活动看,不论是在幼儿园的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创造的绘画作品中,均可以看出,这类活动既有具体形象性也有思维创造性。幼儿在画头发的时候画得如同小草在生长一样,幼儿心目中的“头发是长在脑袋上的”,就像“小草长在地上一样”,所以他画头发是对“生长”概念的形象描绘。从幼儿角色游戏看,游戏中,幼儿互相商量是玩“过家家”还是“捉迷藏”,幼儿在玩“过家家”中,要把各种物品运用到角色扮演中,如果没有现成道具,还要想办法寻找替代品或动手制作。在玩捉迷藏时,隐藏的人要去观察、思考,找到最不容易被发现的位置,这些过程必然会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幼儿的手工游戏看,引导幼儿自主设计并制作贺卡,如生日卡、贺年卡、圣诞卡、节日卡。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充分想象与众不同的外形,并通过眼、手、脑的协调合作进行制作。简单的折纸游戏,搭配富有节奏感的儿歌或自编的童谣,在改编歌谣的同时动手制作,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力和创造力。此外,在智力游戏中,可以通过数字游戏或者七巧板、科学小问号、魔术方块等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思维有时候会有些天马行空,不可理解,在这种时候,要鼓励幼儿将自己想象的尽量表现出来,刺激他们对事物的思考。

二、游戏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是指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所需的特点、品质。[2]它是和平相处、解决矛盾、不伤人的技、掌握公共资源的能力。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空间和群体也在不断变化和增长,幼儿的游戏已从单纯的平行性游戏转向联合性游戏和合作性游戏,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在游戏玩耍中,孩子逐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需要的优良品质,从而积极融入集体中。游戏中融入基本的生活知识,便于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心理、行为方式。例如,对于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学习和生活非常不适应,反映特别强烈,表现为哭闹、装病、容易和幼儿园其他的小朋友发生争执或者坐在教室某个角落不说话。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注意力,减轻分离焦虑,同时可以增加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当游戏中发生和其他幼儿争抢玩具时,幼儿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谁也不愿意妥协,也不知该怎么合理的处理,常以打架和哭闹的形式解决。老师教学中可以适当设计分享和谦让类的游戏环节,在游戏中让幼儿明白分享的意义,并习得类似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游戏与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幼儿年龄较小,缺乏行动力和规则意识,刚进入幼儿园时,绝大多数幼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他们生活在不安和恐慌当中,如果这种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幼儿产生抑郁,表现出强烈反抗或情绪低迷、郁郁寡欢的状态,这难免会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而游戏活动轻松的氛围、相对自由的规则成了幼儿宣泄不良情绪良好的方式。[3]例如,很多幼儿特别爱玩橡皮泥,在玩橡皮泥的过程中,扯、揉、拧、掰等动作都能帮助幼儿达到情绪宣泄的目的。有的幼儿在玩沙堡或积木的时候喜欢堆好后突然推到,这也具有宣泄意义。玩“过家家”游戏时,有的孩子喜欢扮演父母的角色,然后按照平时父母惩罚自己的方式惩罚布娃娃,模仿家长批评自己的语气责备布娃娃;玩“医生”游戏时,许多幼儿喜欢玩输液和打针的游戏,这也是将自己在生病时所体验到的痛苦情绪发泄到游戏活动中去。游戏使生活在成人约束和主宰下的幼儿找到了自我和心理平衡,有利于幼儿从成人压力中解放出来,使其健康发展。

游戏既可以帮助幼儿宣泄不良情绪,又可以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自由和愉悦。观察中我们发现,幼儿通过某些游戏,把多余的精力、紧张情绪和压抑释放后,他们脸上会出现满足、愉悦甚至兴奋的表情。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可以大声说话、大声嬉笑;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跑来跑去、爬上爬下;可以自主的选择游戏道具,并且随心所欲的运用。游戏中消除了更多的外在限制,增加了内在的默认规则,而这种规则是幼儿在良好的情绪下自愿遵守和默认的。如在玩团体游戏“老鹰抓小鸡”的时候,当小鸡因为怕被抓而紧张和担心,老鹰会因为抓小鸡尝试各种方法,促使双方不断产生情感的碰撞,并且,在团体游戏中,个体很容易受集体情绪的带动、感染。所以,幼儿在各种游戏中享受个体的自由和对掌控游戏时带给自己的愉悦,这种愉悦带给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促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更加自由、愉悦、放松的展现自我。

四、游戏与幼儿的意志发展

意志品质是指自觉性、果断性、坚持行、自制性,并总是在面对失败、挫折、诱惑和磨难时才能表现出来。维果茨基认为“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游戏具有规则性。[4]游戏开始前,游戏指导者向游戏者宣布的外显游戏规则,游戏过程中体现游戏的情境性和秩序感,这是内隐游戏规则,外显、内隐规则对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掌握社会行为规范意义深远,同时对幼儿意志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当幼儿在决定玩游戏的时候,就会具体商量游戏规则,然后要求每个成员遵守,如若违背就会被淘汰出局成为失败者。如“五步”游戏,首先划定一条线,接着猜拳,猜拳输了的人就要留在线内,其余的就可以跑出线,通过博弈,最后可以跑出线去抓线外的人,如果提前跑出线会被淘汰,成为输家,并受到一定程度惩罚。幼儿渴望胜利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又不能犯规,必须要约束自己,并遵守所定下的规则。那么在这个约束自己并遵守相应规则的过程中,就是在培养和训练幼儿的意志。如果犯规,就会遭到大家的攻击并沦为输家,使得幼儿必须要去遵守规则。在这个相互监督的过程中,只有自己绝对遵守规则才能理直气壮地去指责别人犯规,否则会被反驳,并打破平衡。所以在游戏过程中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在幼儿园游戏和亲子活动中,体育游戏作为一种强力运动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幼儿挑战自己的极限。比如进行抛球运动时,需要幼儿合理支配自己的身体和力量来进行。在幼儿可接受的强度内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非常的耗费体力且枯燥。这时,有的幼儿会继续练习,有的幼儿则容易放弃或逃避。此时就可通过竞赛等形式来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强化机制来鼓励幼儿坚持下去。别的幼儿看到坚持下去会得到奖励或表扬,那么自己也会努力坚持,从而学会抛球、控制球。因此,当幼儿在各种游戏中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合理控制情绪、主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时,幼儿的自律、勇敢、坚持和坚强的良好意志品质也就得到了发展。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2]刘艳珍.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5):25.

[3]张向葵.探索幼儿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小红花的革命[J].人民教育,2009,(9):11.

[4]张晓梅.游戏中儿童的规则意识及自我控制能力培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1).

【责任编辑:周 丹】

G613.7

A

1673-7725(2015)04-0157-03

2015-03-10

熊丽娟(1982-),女,四川自贡人,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学前儿童发展。

猜你喜欢
四川规则情绪
A gift I treasure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