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字成语中“一”的数字配合及文化内涵

2015-03-20 11:46李叶王霞
文化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古人成语

李叶 王霞

(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日本 关西 5730114;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

浅谈四字成语中“一”的数字配合及文化内涵

李叶 王霞

(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日本 关西 5730114;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现代汉语词汇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汉语成语中有很多其他数字与数字“一”配合使用的成语,这种现象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值得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此,本文对四字成语中含有“一”数字成语进行了探讨;其次重点探究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旨在为更深入的了解汉语文化。

四字成语;数字配合;词典释义;文化内涵

汉语是当今世界语言中最具魅力的一种,它在灵活与严谨的对立、语法与语义的广阔中展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数千年文化沉淀下不断地充实与丰富,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语是汉语中的一面旗帜,也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汉语词语中,成语是汇集民俗、谚语、古语最多的词语形式,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隐含了一个故事或典故,因此,解析成语的搭配形式及文化内涵,是掌握成语更多释义以及了解汉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一”字成语中的数字配合,探讨了四字成语的文化内涵。

一、四字成语中“一”的数字配合

四字成语中与“一”配合的数字有很多,不同的数字有不同的词义。综合来说,相类数字词义相近。与“一”配合的数字主要有半、一、二、三、九、十、百、千、万等,这些成语大多是固定格式,如“一模一样”“一心一意”“一板一眼”“一唱一和”“一波三折”“一隅三反”等等。四字成语中与“一”配合的数字不同,其成语释义及表现的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一”和“一”配合的四字成语从词义上大多表现了对立,从字面上表现的则是对偶。如“一张一弛”,《说文解字》中“张”除了姓氏之外,还有扩大、展开的意思,而“驰”则指疾行、驰驱,一张一弛,即意指一松一紧、一快一慢。类似表现的四字成语还有“一鞍一马”“一朝一夕”“一还一报”“一举一动”“一心一德”等等。

“一”和“二”配合的四字成语从词义上大多是主从关系,如“一清二白”“一石二鸟”“一差二错”等等。这种主从关系也隐含了古汉语文化中的对立思想,以“一”为根本,以“二”作为对“一”的回应。

“一”和“三”配合的四字成语从词义上颠覆了“一、一”配合和“一、二”中“一”的主体关系,在释义表现上大多以“三”为主体,以“一”为陪衬。如“一波三折”,其中“三折”是现实,“一波”是构想;再如“一日三省”,其中“一”字成为了量词,“三”字则为主体。

此外,“一”和其它数字的配合大多都表现了古人对“一”的崇拜或认可,如“一言九鼎”“一目十行”“一呼百应”“一诺千金”“一本万利”等等。《说文解字》中对“一”的释义为“惟出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意指“一”为宇宙的原始形态。“一者,元气也”,从古至今,凡一与“二”“三”“十”“百”等数字配合的四字成语,大多都表明了这一思想,因此,四字成语中”一”的数字配合是多种多样的,其释义也是千姿百态。

二、“一”配合四字成语的文化内涵

(一)对数字的崇拜文化

与”一”字配合的四字成语大多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成语的形成和发展带有很多的古民俗文化色彩,研究表明,更代表了古人对数字的崇拜。古人将十以内的数分为奇数和偶数,不同的数又被附上不同的神秘色彩。其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为天、为刚、为夫;偶数为地、为柔、为妻,如此,就把原始单纯计数用的数字从意义上大大拓展开来。翻开任何一部成语大词典,都可以找到很多与数字“一”相关的成语,例如:一举两得、一笔勾销、一蹶不振、一叶知秋、一语破的、一劳永逸、百密一疏、不拘一格等等,这些成语中的“一”几乎都是主语。中国传统思想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老子》第四章),汉民族自古尊崇数字“一”,认为“一”是万物之始,万物之祖,万物之源,是能“生万物”的源头,因此汉民族常将“一”“元”“始”“初”视为同义。成玄英疏:“一,应道也。”(即万物的本源)《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地之道也”。成语“一元复始”中的“一”即“始”之义,《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汉民族对数字的崇拜心理,同时也表明了四字成语中与“一”相关成语的文化内涵。

(二)数字中折射的民俗文化

其它数字与“一”配合的四字成语中还折射出了浓厚的古代民俗文化。民俗是文明古国的产物,近现代民俗与当代民俗接近,因此当前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俗文化事实上仅是近现代的产物,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远远不如中国的源远流长、更具研究价值。四字成语中“一”“二”“三”“百”“千”等数字与“一”相配合的有很多,以“说一不二”和“一隅三反”为例。

首先,当代人道德观念里的“说一不二”是一种美德,但从古代来说,这句四字成语中却蕴含了深厚的民俗文化。“说一不二”典出自清末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充分说明了清代乃至清以前即已经出现了这句成语。从《宦海》中“说一不二”这句成语与“庄制台”“邵孝廉”等人物联系起来,可见“说一不二”出自古代男子之口,这与古代的“男权”社会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从侧面表明了古代的民俗文化。

其次,“一隅三反”表明了古代人对事、对人的思想,意指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推论,能触类旁通,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这种观点与古人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相吻合,但它所代表的仅仅是一种思想,从古人普遍认可的角度来看,它甚至是一种古代的民俗文化。用现代眼光来看,科学的推断需要论证,“举一反三”是不可取的;但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中挖掘出古人的思想与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与“一”配合的四字成语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

(三)数字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本意为“爱智慧”,省译为英语中的“philosophy”。近代经日本文意译为“哲学”。“哲”是“聪明、智慧”的意思,哲学就是智慧的学问。但是虽然中国古代并无“哲学”一词,却有着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哲学传统。例如:汉民族自远古时代就产生了辩证观念,并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辩证法思想。早在史前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带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阴阳八卦。太极图就是一对阴阳鱼状合二为一的圆体,它形象地表达了汉民族认为宇宙乃对立统一整体的朴素辩证观念。与“一”配合的四字成语中既有形而上的认识,如“一清二白”“一目十行”等等,也包含了辩证法的认识,如“一张一弛”“一分为二”“一本万利”等等。此外,辩证法思想还体现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哲学范畴中,即整体与部分、个别与一般、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自由与必然这五大范畴中。从与“一”相关的四字成语来看,反映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有很多,如一心二用、一石二鸟、一身二任等等;反映个别与一般之间关系的如“举一反三”等等;反映内因和外因之间关系的如“一字千金”等;反映原因和结果之间关系的如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等;反映自由和必然之间关系的如“一饮一啄”等。归根结底,是古人的思维方式受阴阳八卦、儒、道、僧的思想影响深刻,习惯于从整体、比附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多了几分联想、比兴、少了几分推理、分析,因此在成语中反映思辩能力方面的成语数量就较少,但每一个成语却都能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人的哲学思想,代表古代的民俗、谚语和古语言特点。

三、结语

四字成语中对数字的重视源于古人的语言特点,尤其在方言划分较为明确的区域,四字成语中的数字更是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内涵。如“一”为阳,意指朝气、健康;“二”为“双”,富有喜气、福气;“三”意指“多”“全”,如岁寒三友、连中三元、三阳开泰等等;“四”与“死”谐音,被古人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因此很少有“一”与“四”配合的四字成语。数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是汉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古代文化发展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果我们能够从数字成语中去探寻其背后隐含的更多内容,就能够发现更多包含于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这正是我们期待的,也是必须传承并弘扬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

[1]孙永兰.从成语看中国人的数字文化心理[J].作家,2012,(6):175-176.

[2]王璐莹.包含数字“一”的成语及其文化内涵[J].文学界(理论版),2012,(12):128-129.

[3]张金霞.四字成语中“一”的数字配合使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27-31.

[4]汤景鑫,刘雪芹.试论数字成语的文化意义[J].哈尔滨学报,2010,31(5):95-99.

【责任编辑:周 丹】

H136.3

A

1673-7725(2015)04-0196-03

2015-03-15

李叶(1984-),女,辽宁鞍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日语言文化对照研究。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古人成语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拼成语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猜成语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