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翻译观与翻译教学

2015-03-20 15:59程佳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意图译者原文

程佳佳

(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教学是在结构主义的范围内进行的。受该理论的指导,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扮演了控制者的角色,通过分析语法、词汇进行课堂句型操练和翻译文本。这种教学模式延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课程容易产生疲劳和倦怠。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时,遇到生词就查词典,把翻译作为一种简单的英汉形式的转换。“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标准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的,违背了翻译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

一、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教学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遵循语言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个过程中,译者首先根据原文作出一系列的假设,对原语作者的意图进行推理,将原作者的意图和信息传达给读者。翻译的最终目标是寻求最佳关联,译者须保证原作者与读者进行成功的交流,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译者必须依据在语音、语义、句法、语用等各层次所能获得的全部交际线索,从原文交际者的明示中确定交际者的暗含意义,然后根据受体的认知语境,从多种可能的译文中选择具有最佳关联的一种,即能够最好地帮助受体推导出原交际者的意图的译文”[2]。

翻译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还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译者要考虑读者所处的语境,找到读者语境与作者意图的最佳契合处。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有自己与客观世界联系的独特方式,如独特的语言基础、思维方式、教育背景、对语言的认知、不同的翻译经验等都是影响他们认知能力的因素。另外,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心理状况、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和习惯等对翻译都有很大的影响。以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为例,对“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这句话的隐含意义到底是什么,文学学者因各自的认知语境不同而争论了很长时间,莎翁旨在传达的准确意义已经成为一个谜。

二、关联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发学生翻译兴趣,凸显译者主体身份

在关联翻译理论中译者负有推理的责任,必须推断出作者通过语言试图传达的交际意图,同时把这种意图传递给读者。教师要关注语言的分析,特别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上下文和原作者的意图。知识并不是一个单向给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自动调整的体系。学生的角色、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创造能力的再培养等因素是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被视为课堂的中心,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和学术顾问。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双向的沟通过程,在理解原文本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文本的读者也是译者,其任务是尽量准确地考察原文的原始信息,推断作者的意图,并尝试理解原文本的认知环境,考虑读者的预期目的,选择恰当的词语。

(二)拓展学生视野,重视认知语境的分析

人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验和不同的人生阅历,即使生活在相同的物理环境中,他们的认知环境也是不同的。认知语境是身体机能的组成部分,是对作者原始意图的假设。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指出:“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3]。

“根据关联理论,要准确理解原文必先重视原文的语境,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找出原文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从而取得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4]。理解原文是翻译的第一步。译者只有理解了原作品,才可以推断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从这点上来看,教师不应只局限于翻译技巧、句子、单词,更要注重话语分析以及两种不同语言的对比。教师不仅要传授必要的翻译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家的意图、认知语境、文化差异以及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在课前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鼓励学生通过交换信息和观点来相互学习,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的翻译版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语言交流方式和语言禁忌等,把社会文化知识纳入到认知语境中。

例如: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但又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海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鲁迅《故乡》)

①There were so many things then to talk about that I wanted to spew them out like a string of beads….But something seemed to hold me back.Everything just swirled around in my head and I couldn’t speak them out.﹙杨宪益、戴乃迭1956年译﹚

②After this there were so many things I wanted to talk about,they should have poured out like a string of beads….But I was tongue-tied,unable to pit all I was thinking into words.﹙杨宪益、戴乃迭1980年译)

第二个版本明显优于第一个版本。它传达了作者的原始情感和作家多年后再次见到闰土的真实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思考认知语境,推断和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意图。

三、课程设计的多样性,注重翻译评估机制

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关联理论的目标是使自己的意图能够被对方所理解,在理想的状态时达到最佳关联。翻译课堂的精心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为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材料,进行课程设计与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熟悉当地的文化名俗、思维水平等关联信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翻译相关课程,如口译技巧、做笔记的技巧、记忆训练、中国经典名著、中西文化对比等。为了使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法律、外交、外贸、管理等选修课,既满足学生的兴趣,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最佳关联。

在翻译教学中评估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在这个阶段,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并对翻译进行评论,对比范文可以使学生获得很大的启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不足,填补缺失的翻译。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总结一些翻译技巧、经验和背景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在分析和理解翻译文本时,学生更容易获得翻译技巧。通过接触翻译理论背景,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翻译的本质,形成良好的翻译习惯。

四、结语

语言学习绝不是对文本的孤立的理解,语言必须存在于文化理解中,那就要求学生课后积极拓宽视野,注意对百科知识的积累。同时对翻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以往作为控制者和讲演者的角色,而要作为引导者和监督者,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1]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4):6-9.

[2]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273-295.

[3]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2:127 -144.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意图译者原文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