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脑外交在化解古巴导弹危机中的独特作用

2015-03-20 18:02李宝宝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5期
关键词:赫鲁晓夫肯尼迪首脑

李宝宝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国际局势整体稳定、局部动荡的时代,但一些非传统安全因素也正在潜滋暗长,时刻威胁着人类社会秩序的安定。在处理这些危机时除了传统的危机干预模式之外,首脑外交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在当今社会,首脑外交以其直接、迅速、高效等独特的优势在处理战后复杂的国际危机及各种国际事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接受。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期间最为严重的一次军事对抗,这次危险的举动曾一度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边缘。但值得欣慰是,美苏在此次对抗中都保持了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准则:避免战争并将此置于美苏对抗、特别是危机中的优先地位。[1]这次危机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美苏之间首脑外交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一、保持克制的态度,沉着掌控局面

这场看似一触即发的古巴导弹危机能够在两国的博弈中最后归于和平解决,一方面是美、苏两国首脑对核威胁外交始终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到了核战争的危害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从对抗一开始,两国首脑就积极展开了频繁的书信往来沟通的外交形式,并最终取得双方相互退让的和平局面。实际上,从危机开始,美、苏两国的最高领导人就一直操控着整个事态的发展形势。比如,苏联的赫鲁晓夫,其行动保持了起码的克制与容忍,每个决断都是比较小心谨慎的,力图避免冲突的升级,避免触碰战争的最后一根引线。事实上,除了苏联首脑的克制,美国首脑肯尼迪在使用权力的时候采取的也是比较弹性化的策略,不会将对方逼至绝境,要不然就会迫使赫鲁晓夫为拯救生存利益而不得不最终诉诸核战争。例如,在危机全面升级的前夕,肯尼迪针对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一事,本来可以采取全面入侵古巴或是对古巴进行空袭,但是肯尼迪最终还是采用了比较柔和的封锁方案。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展现美国的实力,对苏联形成适当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后续的事态发展留足回旋的余地,给到苏联充分的时间考虑后续的应对策略,以避免产生过激的反应。又比如,在危机对抗中,苏联军方曾未经赫鲁晓夫的授权,私自动用导弹击落了美国的一架U-2飞机,让赫鲁晓夫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萌生了从古巴撤离导弹的决定。美、苏两国首脑在处理这次危机的手段和方式上是有一定默契的,都体现了主动妥协的思想。

二、展开直接的“对话”,加速化解僵局

美、苏两国最高领导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为了能够化解此次危机,他们之间在各种场合开展了大量的外交活动。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拥有国家政策和战略的最终决定权,首脑之间开展直接的外交对话是最简洁、高效的危机处理方式。这次古巴导弹危机能够得到最终的化解,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的一系列信件的沟通、对话。据后来的统计,从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到升级,在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之间,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之间的书信来往就有25封之多,这些信件的对话内容对最终双方是选择妥协退让还是两败俱伤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事态最终发展的结果也证明了正是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书信对话,才化解了这场危机。[2]比如,在10月26日,赫鲁晓夫在给肯尼迪的信件中,就坦诚地承认了自己在古巴部署导弹的行为,他称这是为了帮助古巴构筑国防安全;同时他又主动提出了妥协的条件,那就是要求美国以解除海上封锁和保证不入侵古巴为条件来换取苏联将导弹撤离古巴。肯尼迪在收到赫鲁晓夫的这封信之后,认为危机出现了缓解的迹象,随即召集安全执行委员会成员和相关人等到白宫商讨如何回复赫鲁晓夫。但还没等肯尼迪发出针对赫鲁晓夫第一封信件的回信,赫鲁晓夫的第二封来信就收到了,而这第二封信,是以苏联外交部的名义签发的正式文件,且提高了对美国的要求,那就是还要求美国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丘比特”导弹。最终肯尼迪选择了避开赫鲁晓夫这一更高的要求,针对第一封信的要求,做出了答应赫鲁晓夫要求的回复,并警告赫鲁晓夫如果不能保证将导弹撤离古巴,美国将会采取军事行动,最终赫鲁晓夫和肯尼迪达成了妥协。至此,苏联从古巴撤离导弹,美国也解除了海上封锁,美、苏两国的此次危机基本上得到了化解。在此间,两国首脑之间开展的外交既坦诚相见、立场鲜明、消除误解,又快速、高效,使事态的发展得到了及时的控制。

三、过程公开透明,推进矛盾的化解

此外,美、苏两国首脑在处理这场危机时还保持处理过程的高度公开和透明,使美、苏双方能够顺利地推进危机的解决。比如,赫鲁晓夫通过广播的方式将10月27-28日的两封信件的内容进行了公开发表;对于赫鲁晓夫28日的回执,肯尼迪在还未获取到正式的文本之前就做出了答复,并通过“美国之声”进行了同步的广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美、苏两国的政府第一时间清楚地知道双方的立场和观点,避免了由于传统外交方式的程序繁杂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从而有利于双方政府能够及时做出理性的决策。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让世界其他的国家清晰地了解两个国际级核大国的政策走向,从而解除其他国家对两国之间秘密交易所产生的怀疑和恐惧,反过来也可以对美、苏两国的行为方式起到制约作用。与此同时,美、苏两国领导人还在传统外交渠道上紧密磋商,及时阐明各自的政治立场,及时消除分歧和误解,这对避免局势的恶化和化解危机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在危机处理期间,美国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与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进行了频繁的会晤,共同商讨局势,他们的接触和交流对两国的行为都起了“预警”作用[3]。

四、效果显著,首脑外交模式常规化

古巴导弹危机以和平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使双方从核战争的边缘撤离了出来,使人类逃过了这场浩劫,这场冲突的成功化解更重要的是在于两国最高领导人通过首脑外交这种方式,直接、快速、高效的沟通交流,取得双方的信任,最终才得以避免战争的爆发。这种首脑外交慢慢地也成为国际上惯用的一种外交模式,它在化解危机、解决冲突方面确实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为避免战争提供了一种卓有成效的危机处理范式。此外,在此次导弹危机过后,美、苏两国领导人之间还建立了直接对话、磋商的机制,将国家领导人通过个人的形式来开展外交活动作为一种确立的模式,成为了解决国际事务的重要桥梁,大大强化了首脑外交在处理危机中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格局多极化的发展,首脑外交这种模式日益受到各国政要的接受和欢迎,也成为国家之间交往中频繁使用的一种外交方式,而且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并逐渐展现出了公开化、常规化、全球化等新的特点。[4]现如今,多国之间进行的集体会晤的形式日益普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之间的互访、互动也更加的频繁。比如,习近平与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的非正式会晤;在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夫人陪同APEC领导人夫人一起游赏颐和园,其实这都是首脑外交的一个方面。这种领导人之间的私人感情,对促进、升华两国之间的友好感情是有极大帮助作用的,可以增加彼此友情,促进双方的互信。

古巴导弹危机是二战之后美、苏冷战的一个重要缩影,在这之后,美、苏的关系也逐步迈向了缓和,成为美、苏冷战期间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次危机中,两国领导人始终保持着克制、冷静的思维模式,两国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之间通过开展首脑外交来化解危局的做法成为和平解决这次危机的关键,这也恰好体现在国际关系中首脑外交的优越性。

[1]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J].南开大学学报,2005(3).

[2]张小明.古巴导弹危机的再认识[J].国际政治研究,1996(1).

[3]吴文成,梁占军.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官僚位置与决策[J].国际政治科学,2006(4).

[4]赵可金.首脑外交及其未来趋势[J].教学与研究,2007(12).

猜你喜欢
赫鲁晓夫肯尼迪首脑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世界女首脑
解析韩国谈话类综艺节目——以《非首脑会谈》为例
肯尼迪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肌电图对比研究
“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指责
肯尼迪情妇出书大爆风流事
对赫鲁晓夫军事改革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