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漫画的名义守望真相
——简述近代中国新闻漫画的发展及影响

2015-03-20 19:55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画报报刊漫画

黄 茹

以漫画的名义守望真相
——简述近代中国新闻漫画的发展及影响

黄 茹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社会生活的图画。新闻漫画作为漫画诸多类型中的一种,是伴随着新闻报刊的产生而兴起的,是一种用漫画来传播新闻的有效形式。在中国新闻史上,新闻漫画以其敏锐的眼光剖析社会现象,抨击时政,反映社会矛盾,为革命摇旗呐喊,为社会谋篇布局,为小民悲愤鸣冤。本文将结合近代新闻漫画发展历程的梳理,简要探讨在跌宕起伏的年代里报刊如何以漫画的名义守望真相,认识和了解历史现场。

新闻漫画;讽刺;批判

[作 者]黄茹,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新闻漫画的缘起

漫画,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从绘画中演变出来的一种形式。在毕克官、黄远林的《中国漫画史》一书中,根据漫画的艺术特点(讽刺与幽默)认为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漫画,与西洋漫画形式风格不同,具有我国独有的民族传统特色。新闻漫画作为漫画诸多类型中的一类,是和报纸刊物相伴相行、紧密联系的,是伴随着新闻报刊的产生而兴起的,自晚清近代报纸的出现,新闻漫画也随之出现了。在清末民初时还没正式使用“漫画”名称,而是把这一类画称为“时画”“寓意画”“讽刺画”等。1925年丰子恺先生在上海《文学周报》第172期用“子恺漫画”为题头,正式使用了“漫画”这一名称。然而对于“新闻漫画”这一概念的提出,则是在1982年《新闻战线》编辑部主持召开的漫画座谈会上,安岗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随后新闻界与漫画界的学者们对新闻漫画的具体定义都有着自不同的说法。在刘一丁先生的《中国新闻漫画》一书中,他认为“新闻漫画是一种在报刊、电视等特定新闻报道体裁上,运用夸张和幽默的造型语言,专门报道或评议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时事、社会问题的绘画”①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作为一种既具有漫画的幽默、夸张与讽刺的艺术特征,同时又兼有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的新闻漫画,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以其敏锐的眼光剖析社会现象,抨击时政,反映社会矛盾,在“记录”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能较好地满足人们对时事的了解,虽然不是现实的真正写照,但是通过一定程度的夸张、叙述与评议相互结合,比其他新闻报道更为鲜明有力,使“使识字不识字之人皆得增其见识,扩其心胸”②《论画报可以启蒙》,《申报》,1895年8月29日,转引自:贺子岳《晚清画报发展探析》,《出版科学》,2009年第5期。。在跌宕起伏的20世纪里,新闻漫画作为报刊中一种重要体裁,为革命摇旗呐喊,为社会谋篇布局,为小民悲愤鸣冤,在历次反帝反封建和驱除外侵、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充分发挥了战斗作用。

二、中国近代新闻漫画发展概述

据《中国漫画史》介绍,1898年7月刊登于香港《辅仁文社刊》上的《时局全图》是被我国业界和学界公认的迄今发现的我国第一幅近代报刊漫画,也是中国新闻史上可查的第一张新闻漫画,作者为谢瓒泰,后又发表在1903年创刊的《俄事警闻》的创刊号上,影响进一步扩大并广泛流传。该画背景是一幅中国地图,画中的野兽暗喻当时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形象而夸张地描绘出清政府任人宰割、民族危亡的现实。在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描述中,此画都会被提及、放大,放在显著的位置,以表现当时中国险峻的现实面貌。

进入20世纪,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风起云涌,新闻漫画的创作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新闻时事漫画逐渐成为报刊中一种重要的体裁,《神州日报》《世界公益报》《俄事警闻》《民报》《民呼日报》《民国日报》《时报》等进步报刊特别注重新闻漫画,用漫画幽默又能有效表达对时事问题的观点的功能,积极宣传鼓吹革命,讽刺、揭露社会乱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例如,刊载于《警钟日报》(前身为《俄事警闻》)的漫画《局外中立》,描绘了一名清朝官员以四肢支撑于四枚写着“战争”的炸弹之上,旁边的日本人、俄国人正手持火棍,点燃导火索,远处的外国人随时准备趁乱打劫,讽刺无能的清政府在日俄争夺东北时竟宣布“局外中立”的态度,自以为守着中立的态度会置身事外,实际上处境十分危险。在1907年《民报》的特刊《天讨》上发表了三幅漫画:《猎狐图》《过去汉奸之变相》《现在汉奸之真相》,前者歌颂革命运动,后二者是讽刺曾国藩、袁世凯等人的阴险狡诈、两面派等等,揭露讽刺得尖锐辛辣。此外,受到西方画报的启迪,国人也开办了大量画报,随报刊附送,如《时事画报》《真相画报》《民立画报》等,据彭永祥《旧中国画报见闻录》介绍,清末民初年间的出版的画报达90余种。新闻画报这一中国新闻史上新兴的媒介载体及其所采用的图画报道方式为新闻漫画的大量涌现提供了空间。在1909年的春季,上海时事报馆出版了1908年新闻报纸上所刊美术作品汇编丛书《戊申全年画报》,在第二十册《寓意画》中刊登了约八十幅的新闻漫画作品,讽刺揭露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清廷的卖国、官僚腐败以及对人民压迫的罪行。例如《考察宪政》是讽刺清廷为了敷衍舆论,派人出国考察西洋的宪政,实际是水中捞月不会有结果的;《对内对外的两种面目》画着一副面孔正看是媚笑,倒看是怒容相向,通俗地揭露清廷的反动嘴脸。从已经发现的资料来看,《寓意画》很可能是我国漫画史上最早的一本漫画专集。刘一丁认为,“它也可以被视为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部新闻漫画集”①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在五四运动时期,新闻漫画迎来了发展的一个高潮,《东方杂志》《国闻周报》《益世报》《大公报》《时事新报》《申报》等著名报刊及副刊都登载了新闻漫画,为此也涌现出了大批著名漫画家,如《新闻报》插画室主任马星驰、《民呼画报》的编辑张聿光、创办《上海泼客》沈伯尘以及专事漫画创作的但杜宇、钱病鹤、丁悚等人。其中,沈伯尘是五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漫画家,他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政治敏感创作了一些及时反映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新闻漫画。例如,在“巴黎和会”同意日本取得山东和青岛特权的时候发表于上海《申报》上的《长蛇猛兽动起来,冲破和平正义塔》是揭露了“巴黎和会”阴谋的一幅非常及时的作品,画中描绘了一座写着“公道”“和平”“正义”“平等”字样的破塔倒塌了下来,塔旁立着一块木牌“凡尔赛和会”,标明帝国主义如“长蛇猛兽”一般把生生标榜的和平、正义的虚伪口号给“冲破”了,揭露了帝国主义的肮脏勾当,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和会”所作出的侵犯中国主权的“决定”的义正词严的回答和抗议;在《彼恶之手,可以出走》中直接描绘了反动政府伸出血手逮捕北京大学的爱国学生和逼走校长蔡元培,揭露卖国政府对革命群众的血腥镇压,显示了群众对卖国政府的极大愤慨和人民群众不可压制的爱国热情和力量;此外,沈伯尘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份专门的漫画刊物《上海泼克》。在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由于总编辑胡政之亲赴巴黎采访,《大公报》相比于同时期的报刊在创作报道巴黎和会的新闻漫画中,与时事配合联系紧密。根据已有学者对此期间《大公报》所刊登新闻漫画的数据资料收集显示,在1919年1月中旬到7月中旬期间,围绕国内南北议和和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两大主题的新闻漫画共28幅②陈彤旭:《巴黎和会时期的〈大公报〉新闻漫画》,《中国记者》,2008年第5期。。新闻漫画与时事报道互相配合,呼应时事的动态发展,时效性相当强,将巴黎和会每一阶段国人的关注点和会议动态形象生动地通过图像叙事展示出来,不仅有助于国内读者对国际新闻的理解,而且将和会阴谋和国人担忧、愤怒的态度表现出来,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在20世纪三十四年代抵御外侮的战争中,新闻漫画以战斗者“洒墨一斗血三斗”的姿态成为重要的宣传喉舌,担负着宣传抗日思想,并达到了我国新闻漫画史上最为辉煌的高潮。张光宇、叶浅予、华君武等众多漫画家,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关于当时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漫画,例如张光宇的《外交之现象》《吞款图》以及华君武的《肉骨头引狗》《狼狈为奸》等。根据不同阶段(抗战前期、后期)和不同地区(解放区、国统区),新闻漫画的内容和侧重点会有所变化,但都服从于抗日救亡事业的需要,为争取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关于时事的漫画刊物,比如《救亡漫画》《救亡日报》上创办的《漫木旬刊》《漫木月刊》副刊、《解放日报》的新闻漫画、《新华日报》《中央日报》上的抗战月刊等,都非常重视新闻漫画在报刊中的战斗宣传作用。正如莫文骅在《红军很重视美术工作》一文中回忆道:“红军时代每个师都出版油印报纸,有报就有画,红七军有两个专门画画的同志,红军总政治部有好几个……”尤其是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报》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红色区域中央局机关报《青年实话》,更是图文并茂,通俗生动,采用了较多的新闻漫画形式③刘丽群:《红军漫画的宣传艺术》,《新湘评论》,2014年第4期。。在《救亡漫画》中有的作品是以“新闻报道漫画”的形式,暴露日本帝国主义在战区的罪行,反映人民和士兵的战斗生活,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如陆志痒的《空袭警报时首都新街口的行人纷纷向安全处奔去》《京沪线上所见一列被暴敌所炸毁的客车》。在《救亡漫画》的创刊号上,一组题为《抗敌热情在陕北延安》的报道漫画,生动地反映了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活和抗战热情。报道漫画既有新闻性质又兼具漫画特点,给人以真实、及时和生动活泼之感,生动地反映了革命斗争与民族命运相连的景象,在抗日救亡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宣传作用。在解放战争时期,许多的漫画家在两种复杂而激烈的斗争形势下仍保持着高度的清醒,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性极强的新闻漫画,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在这一阶段创作的大量新闻漫画,不仅具有传递新闻事实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和再忆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经过,通过图画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的特点弥补了文字在表现力、传达思想上的不足之处,发挥着文字新闻不可替代的战斗作用,正如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上所言:“文义有深浅,而图画则尽人可阅;纪事有真伪,而图画则赤裸裸变现,盖图画先于文字,为人类天然爱好之物。虽村夫稚子,亦能引其兴趣而加以粗浅之品评。”①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岳麓书社,2011年。

三、近代新闻漫画的社会影响分析

在急剧变动的年代里,新的政治议题、社会议题总是不断地出现,新闻漫画都以积极、迅速的姿势参与其中,通过特有的艺术变现手法,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现实的强烈关怀,客观报道了一个个新近发生的事实,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向民众传播新闻信息,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和社会黑暗现实。例如,大革命时期,漫画家黄文农在《东方杂志》出版的《五卅件增刊》上发表的新闻漫画《最大之胜利》,揭露了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在解放战争时期,漫画家华君武发表在《东北日报》上的新闻漫画《磨好刀再杀人》,通过描绘躲在“和平方案”背后面磨刀的蒋介石形象,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起到了其他新闻体裁无法达到的宣传效果。

作为一门讽刺的艺术,新闻漫画在报刊上主要是以画笔为刀枪,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是针砭时弊的锐利思想武器。对社会政治的强烈的评议功能,也引起了当时的帝国主义者、封建势力以及反动派的恐慌和嫉恨,因刊发新闻漫画引发政治风波的事件屡有发生。例如1904年,香港革命党人主办的《世界公益报》因公开发表了讽刺美国的《龟抬美人图》引起港英当局的恼怒,该报主编李大醒被当局驱逐出境;1907年,《民报·天讨》因发表了革命漫画在香港被没收;1909年,《湖北日报》《政学日报》都因漫画嘲讽了军阀而被查封;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漫画家沈伯尘在《申报》上发表了《长蛇猛兽动起来,冲破和平正义塔》的新闻漫画触怒了帝国主义者,租借当局无理判决罚《申报》款;著名的大型革命报刊《真相画报》也因为多次发表讽刺时政的新闻漫画遭到袁世凯政府的嫉恨,再由于后来报道宋教仁被刺案,主编遭到通缉导致终刊。在抗日战争时期,《时代漫画》因刊载了王敦庆的新闻漫画《无冕之王塞拉西来华访友》,被国民党反动当局认为犯了“污蔑政府”“妨碍邦交”“污蔑领袖”之罪加以罚款勒令停刊。尽管当时社会环境险峻凶恶,秉持自身独立人格和对现实清醒认识的漫画家们,依旧坚持用画笔在血雨腥风中针砭时弊,在风险莫测的时局中绘制时事真相,唤醒了民众的反帝救亡的爱国情怀。

由于漫画的形象性、直观性,尤其在那个国人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落后的年代里,新闻漫画比文字更易传达思想和见解,比文字新闻报道方式更容易打动民众,在启迪民智方面有着文字无法比拟之处。报纸刊物上的新闻漫画除了对时事政治的报道、评议外,也有对当时民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的描绘。有的是描绘了底层民众悲苦的生活状况,唤起了大众的同情,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有的是对国民精神麻木的描绘,敲响直面现实的警钟;有的描绘了民间不良习俗的落后现象,引起民众的醒悟。通过对社会文化生活的绘制,使读者在夸张却是现实写照的暗喻讽刺中,真实深刻地了解社会情况,反省顿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精神状态。

四、结语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的发展中,以漫画的名义守望真相的报刊、画报和那群站在刀锋上蘸墨如血的“时代最敏感的梦幻者”漫画家们,时刻都以自己独特清醒的眼光注视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历史的长卷,演绎了这百余年来的一条社会轨迹,记录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事实,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让我们得以走进那个时代,去触摸历史,感受艺术的脉动。1987年,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成立后,开始从新闻学的角度,比较系统地从理论上研究漫画与新闻、新闻漫画与报刊的关系,确立了新闻漫画在报刊中的地位;1990年起,中国新闻漫画奖每年一届开始评选,这更是对新闻漫画的一个充分肯定。同样,在今天这样一个生活节奏极快的“读图时代”,新闻漫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读者一个直观、深刻的认识,在满足受众了解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传播效率,是深受读者欢迎的抨击时弊、揭露丑恶、弘扬正义的匕首和短枪。作为新闻体裁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在现代新闻图像媒体的多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和运用新闻漫画艺术,对于提高舆论宣传、提高版面视觉冲击力、增强媒体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毕克官.中国漫画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张蓓.辛亥革命前后新闻漫画传播的社会功能[J].当代传播,2009(5).

[4]森哲郎.中国抗日漫画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画报报刊漫画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陕西画报航拍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春的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