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的分析

2015-03-20 19:55李新爽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网络新闻受众

李新爽

对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的分析

李新爽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网络传播成为体育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但由于网络不像传统媒体有着权威的新闻源,且网络新闻传播把关制度也有所欠缺,导致在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充斥着大量虚假新闻,本文试从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失实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对避免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失实现象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网络传播;网络体育新闻;新闻失实

[作 者]李新爽,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把互联网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随着其正式确立与不断发展,互联网在中国拥有了大规模的受众群。我国网络体育传播大致经历了迅速产生和催化剂式起步、蛰伏期、成熟期、飞跃期与腾空期。19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利方在线”推出的“98法国世界杯风暴”,拥有着每日300万的访问记录,其他门户网站相继跟进,成就了“98世界杯网络三剑客”的催化剂式发展,同时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体育的垄断地位[1]。在此之后,网络媒体很快就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的新生力量,体育新闻随之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关注点和生长点。许多虚假不实的体育新闻也在此时进入受众的视线中,不仅在认知、态度及行为方面误导了受众,同时使体育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倍受质疑,因此网络体育新闻虚假报道必须得到重视,必须针对积弊之处采取有效的措施,还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一片干净的天空。

一、体育新闻的概述

新闻即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那么体育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当今社会,体育事业发展迅猛,体育运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与生活中。与此同时,大众传播媒介也与体育运动形成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传播体育新闻以丰富自身的报道内容,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体育运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这一渠道向社会传递各式各样的体育信息,提高体育事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毋庸赘述,体育新闻已经成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新闻过程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新闻类别。网络传递信息的及时性、海量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体育受众获取体育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网站数量的繁多致使网站疏于严格管理,最终导致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失实这一现象泛滥成灾。

二、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失实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网络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日渐缺失

网络体育新闻不实报道具体表现在新闻从业人员对比赛的错误报道以及对与比赛有关的体育信息进行歪曲理解。2004年希腊奥运会期间,8月29日凌晨的女排决赛可谓一波三折,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中国女排绝地反击,最终摘得金牌。然而新浪某记者在比赛结束之前就在网站上挂出“女排姑娘奋战不敌俄罗斯,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这一标题及新闻,该假新闻具有抢新闻的重大嫌疑,虽然新浪体育向广大网友和媒体同仁深表歉意,但作为早期以体育新闻报道起家的新浪网来说,这次事件对其社会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信息大潮中,为了抢占市场,抢得独家新闻,有的媒体单位出台以出稿量为标准的“末位淘汰制”,迫使记者多出“新闻”。显而易见,在巨大的从业压力下,一些体育记者不得不突破职业道德底线,甚至制造假新闻来博得受众的眼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因此新闻媒体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影响着舆论环境与舆论导向,所以提高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与道德素质便成为扭转体育新闻报道屡出虚假新闻这一现象的重中之重。

(二)互联网新闻传播把关机制有待加强

“把关人”理论即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大众传媒报道新闻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卢因认为,在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①百度百科:把关人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1362165.htm。。传递到受众那里的新闻本身即是少数,但同时又可能掺杂着各种虚假的信息,进而左右受众的认知以及态度,影响受众的行为取向,最终潜移默化地改变受众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网络体育新闻的“把关”过程中,网络把关人不仅要面对网络新闻的海量性、迅捷性、多元化等特性,同时还要面对体育运动的娱乐性、冲突性、故事性与竞技性等特点,二者特点的杂糅显然加大了网络体育新闻把关的难度。2010年南非世界杯32强中的朝鲜队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人们对其充满各种好奇。朝鲜队比赛之前盛传着其输球就要被送去挖煤的传闻,被各国媒体争相转载,但其实这只是朝鲜队前助理教练的信口之辞,结果却对受众产生了错误的导向。因此在筛选新闻素材时,网络新闻工作者要力争做一名合格的网络把关人,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本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进行新闻素材的筛选工作,使新闻报道达到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会有力量,才能取信于受众,赢得受众的尊重。

(三)“沉默的螺旋”导致受众缺失信息真伪辨别能力

“沉默的螺旋”一词最早见于德国学者E-诺埃尔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它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就会积极地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会大胆地发表和传播。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偶尔会被群起而攻之),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了另一方的增势,如此反复循环,便形成了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的发展过程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加之经过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易被当作“多数”或者“优势”所认知,在这种认知定式的情况下,使得优势意见大声疾呼,劣势意见转向沉默,即媒介具有创造现实的巨大力量。以下是刊载于《体育周报》2011年6月13日第12版的一则消息:“前日,法网冠军李娜从德国慕尼黑的训练基地赴英国参加伊斯特比赛,为一周后揭幕的温网热身。”没想到,在英国希思罗机场守候的央视记者陆幽问李娜:“在国内的互联网上传闻你怀孕了,打不了比赛了。”这把李娜问愣了,随后李娜当场辟谣。李娜怀孕这一消息的最大传播平台是开心网,而开心网的这一消息则是转载于东方网。仔细分析不难得知,一个有孕在身的女人不可能继续从事体育训练,遑论参加高强度的竞技赛事。谣言止于智者,网络编辑本应将李娜怀孕这一谣言扼杀在摇篮中,但却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扩大了谣言的传播范围,而央视记者陆幽鲁莽轻率的提问更是对网络谣言的助推,并通过央视这一权威的传播渠道广而告之,错误地引导了舆论的方向,在当时引起了电视观众与网民的热议,导致以讹传讹,错上加错。由此可以看出在面对强大的舆论以及媒体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播活动时,一大群呈原子结构的、沙粒般的受众仍然缺乏信息真伪辨别能力。

三、解决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的途径

(一)诉诸法律手段,加强监督指导

虚假新闻盛行于网络媒体,体育新闻报道这一方面更是重灾区。在对新闻媒介管理的方式上,最为强硬且有约束力的方式就是诉诸法律手段。我国有比较完备的网络法制体系,从立法层级上看,涉及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规章主要有以下五类: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或做出的决定、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规章、地方法规。我国的网络立法涵盖了网络著作权保护、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内容管理等方面。如在网络内容管理方面的其中一项法规就明确规定了网络新闻在进行传播时所要注意的事项,如《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对网络转载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对商业网站从事新闻发布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规定商业网站没有新闻采访权,其新闻来源必须从传统新闻单位获得,发布出来的网络新闻需注明新闻来源和具体日期[2]。因此网络媒体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网络体育新闻的传播工作,使网络环境得到净化。

(二)恪守道德规范,增强自律意识

网络新闻的海量性、及时性与多元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新闻在深度上的欠缺,尤其在网络体育新闻报道方面,由于体育赛事具有高强度、未知性与娱乐化倾向,导致网络语言暴力与虚假谣言在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比比皆是,如直呼AC米兰为“糜烂”,国际米兰为“国妓”。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中有这样一句话:“在Internet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这句话暗示了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的匿名现象,由于网民可以不暴露真实姓名,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便为那些传播流言蜚语、制造网络谣言的人创造了温床,使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的程度愈加泛滥,也使追溯信息源变得困难,这对网民的自律性是极大的考验。《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其中一条便对网民提出了“提倡互相尊重,摒弃造谣诽谤,促进网络和谐共处;提倡诚实守信,摒弃弄虚作假,促进网络安全可信”的要求③百度百科:文明上网自律公约,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n5xPKGO3BxvTNSqa2lId6v_HA1aZVihyMCqAVFkF3LUi9kdOjm2V7UDC XxLc_xUeIS7dX6cM7LmXklFwZud4K。,这些道德规范,网民要自觉地遵守与实践。新浪网进行的“选择你最厌恶的网上不文明行为”网上调查中,有60.1%的网民选择了“制造和传播谣言”,49.38%的网民选择了“利用论坛或博客恶意中伤他人”①来源:新浪网于2006年6月22日17∶00进行调查的数据。。由此可见,自律性低下导致的“制造和传播谣言”行为是被广大网民所深恶痛疾的现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增强网民的自律性不仅可以净化网络环境,同时可以使网民充分享有网络资源以及它所带来的方便,进而使网络协调运行与稳定发展。

(三)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报道水平

对于业内而言,除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外,专业体育人士和业内体育运动员的引进,是规避错误报道与提高体育新闻报道水平的一条捷径。2009年温哥华冬奥会的报道中,央视就通过邀请特约评论员加上本媒体的专项记者组成了较以往更加专业的报道团队,比如前冬奥短道速滑冠军兼国际奥委会委员大杨扬在报道过程中补充了很多关于短道速滑的知识和比赛规则。花样滑冰和冰舞项目的陈滢有多年解说花样滑冰、体操、艺术体操这种打分项目的经验,对于动作的完成和打分环节有着十分准确的理解。再如前国脚徐阳退役之后转投体育媒体,成为一名著名足球评论员,在有大型赛事之时会应邀到一些门户网站与网友畅聊赛事,为网友排难解疑。这些界内专业人士的加入,可以在规避报道中流于表面的错误的同时提高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水准,进而增强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语

网络以其迅捷性、交互性、多元化等优势赢得了愈来愈多受众的青睐,但由于自身的种种缺陷导致在传播体育新闻的过程中,体育新闻报道失实这一恶劣现象露出端倪并愈演愈烈,这不仅错误地引导了舆论与误导了受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但只要立法部门对网络媒体进行严格监督与法制管理,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育工作者为广大受众普及体育常识、提升受众对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真伪的辨别能力、增强受众的自律意识,即政府、媒体、受众“三管齐下”,把最大限度杜绝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失实这一恶劣现象作为我们的“共业”,就有希望为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创造客观、真实、和谐的环境,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与体育新闻事业获得长足的 发展。

[1]肖焕禹.体育传播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黄瑚,邹军,徐剑.网络传播法规与道德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贾小萱,阴洪峰,党磊.试论当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报业,2012(4).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网络新闻受众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