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合作—提升”教学方法的实践

2015-03-20 20:18
物理通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入境课堂教学课堂

孙 涛

(天津市海河中学 天津 300202)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那么,什么是参与呢?是不是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言就是参与呢?其实并不尽然.有的教育学专家提出:“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可见,思维参与才是教学的真正参与,才能真正理解、吸收知识.那么,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为他们提供想、做、说的机会,鼓励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质疑、交流和辩论.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其充分进行思考,为学生创造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尽可能地让每一名学生都放开讲,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就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个体才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是基于此,本课题组提出了“活动—合作—提升”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总结经验.

身为一线的人民教师,笔者经过几年来对“活动—合作—提升”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积累了许多的心得体会和宝贵经验,感觉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实现生命课堂理念大有裨益,值得推广尝试.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谈几点认识,求教方家.

1 先入为主 启迪智慧 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当中,结合学科特点,借助趣味性、启发性、形象性的材料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可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激趣入境通常采取“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以奇入境,以情入境”等多种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高效的课堂引入至关重要.

例如在“涡流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一课中采取“以趣入境”,最初设计的课堂引入是模拟学生上飞机前的情景,利用金属探测器检测学生身上是否有金属物品,试讲之后我们发现,这样的引入存在两个弊端.其一是模拟上飞机的情景,在课堂上远离实际,学生不易想象,很难入境;其二是与后面的联系不大,课堂教学中很忌讳引入与正课内容脱节,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是在课的最后再回过头来和开始的引入相呼应,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刚刚被调动起来又被压制住了,即不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更不能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整节课也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经过研讨之后决定,利用金属探测器检测的环节放在本节的最后,引入的环节改为北方天气寒冷,室内空气干燥,利用电磁炉加热水产生热气把空气加湿,这样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用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把整节课贯穿起来.

在“变压器”这一课中采取“以疑入境”,已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切入,实验演示:额定电压为6V的小灯泡,当直接接在2V的交流电源上时,小灯泡不能正常发光,能否利用匝数不同的两个线圈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如何连接?分组给学生提供器材设计实验,从而引出变压器的概念,同时也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规律埋下伏笔,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在“互感和自感”这一课中采取“以奇入境”,以魔术的形式引入.学生已有的认知认为,小灯泡发光需要与电源直接相连,现在小灯泡没有与电源连接就发光了,这种奇异的现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借此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从而引出新知.

这样导入新课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创设情境,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打开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深度.

2 创设环境 积极参与 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知识都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我们应该“授之以渔”.用一个形象的事例证明这个观点:假设有一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想学打麻将.按照教学常理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语文教师给老太太补习汉语拼音、补习繁体字,数学教师教其加减法知识,校长还要开设财会课,同时还要请专家做“麻将技法20讲”的报告.这样学习下来,需要4年的“本科”时间才能学完.结果很可能是,老太太还没有学完这些知识就累死了.而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找3个老头儿陪她练习,只需一个下午,保管老太太学会.学会打麻将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到只需让打麻将这一事情发生在老太太身上.依照这样的做法,学校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高效的课堂也很简单,就是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的问题不在于掌握一个主题,而是将一个主题调整为地思考的培养.

正是基于以上对高效课堂的理解,笔者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这一内容时,事先给学生布置了分组搜集相关资料的“作业”.在课堂上,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本组课前搜集的资料,分析、阐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归纳总结出人类对物体运动认识的几个阶段.学生们觉得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都感到非常高兴,都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同时,由于学习是发生在学生身上,增强了学生参与性,也就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学生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教师直接灌输的效果要好很多,达到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 转变观念 灵活操作 促进学生的发展

现在,许多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正从以往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学习主体的质的变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在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在讲授“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内容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名为“探月工程”的视频.在播放视频之前,要求学生从视频中寻找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播完视频之后,给了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要求学生放开思路,大胆陈述,并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出乎预料的是,学生的发言内容逐渐由浅及深,且涉及范围很广泛.20min过后,笔者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做了归纳总结,很好地完成了该节课的教学任务,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这堂教学课里,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客体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实践中,教学过程并非都是完全按照教师课前预设的进程来完成的,有许多内容都是随堂生成的.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凝滞”,或许是学生频繁的提问,或许是学生之间的争论碰撞,也许是临时发生的小摩擦.这些“凝滞”都可能成为阻止课堂顺利推进的障碍.遇到这些“意外事故”,教师一定不要只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粗暴地打断学生.假如能够关注这些“凝滞”,真正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和学生一起面对,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比仅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强上百倍.

4 乘胜追击 情感升华 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学目标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的启迪、情感的升华,进而实现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这也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讲到“涡流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这一课时,由于本节课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因此在课前给学生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行设计电磁驱动和电磁阻尼的实验,开阔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把可持续发展意识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实现情感上的升华.

课堂,不仅仅是教学的场所,更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高效课堂的建设必须围绕人的发展,课堂必须回到对生命本身的关注上,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教学实践证明,“活动—合作—提升”教学法,将学生紧紧地吸引在课堂教学当中,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学生天性的尊重,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积累经验,增长学识,不断感悟.这样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课堂,才能让师生的心灵都能在课堂上体验到幸福,共享美好人生.

猜你喜欢
入境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非法入境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