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研究
——以武夷山为例

2015-03-20 21:13李辛怡许南垣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武夷山世界遗产

李辛怡 许南垣

(云南财经大学 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研究
——以武夷山为例

李辛怡许南垣

(云南财经大学 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世界遗产是人类最具价值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历史遗存,如何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是一个有待思考、探索的课题。通过对世界遗产的价值分析,以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重世界遗产为例,从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在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实现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遗产价值;世界遗产;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武夷山

《世界遗产公约》①所约定的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人类罕见而无法替代的,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财富,[1,2]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4类。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传统事件、建筑群、遗址、节日活动和传统的生活方式等;自然遗产指一些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地理地貌、自然地带、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包括未经砍伐的森林、没有筑坝的河流、没有开垦的荒山等。

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它的核心价值就是原真性和完整性,根据世界遗产申报的评定准则可知[3],自然遗产具有地理地质结构价值、自然审美价值以及科研价值;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科考、教育和艺术价值。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同时,区域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朱熹理学文化源远流长,著名的大红袍也因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4]。武夷山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就是满足自然和文化双重价值的遗产,如何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5,6]近些年来,武夷山世界遗产在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逐渐突显出来,笔者针对有关方面做了调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

(一)保护概况

武夷山在1999年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后,福建省加强了对武夷山世遗的保护管理工作,先后颁布了关于遗产保护方面的一些政策法规以及文件,在文化遗产方面,出台了《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在自然遗产方面,颁布了《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福建省森林条例》和《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针对武夷山双世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武夷山市也陆续制定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野外用火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通告》、《武夷山九曲溪保护暂行规定》、《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暂行规定》、《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关于对破坏风景区资源违法行为举报实行奖励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将武夷山的保护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6]

武夷山市政府前后投入了1.2亿元进行了世遗保护一期工程建设;投入5亿元进行二期保护工程建设,主要是通过外迁景区内的居民,运用智能化景区管理系统,对风景区实行封闭管理措施,禁止旅游车和过境车辆在景区内运行。通过组建环保观光车队,合理地布置景区内的交通组织路线来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和遗产保护。[7]世遗三期保护工程正在建设实施中,该工程的建成将进一步保护景区环境,提升景区双世遗品牌形象。2011年2月28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武夷山市行政执法局世遗行政执法大队”和“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管委会办公室”,目的主要是对九曲溪上游进行常态化监管,全力保护好闽江上游特别是九曲溪上游的生态环境;成立了武夷山“世界遗产监测中心”,采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图,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对遗产地范围内的动态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还在梅大夫第、城村、五夫等13处文物保护单位聘请了文保员,对遗产进行日常监管和保护工作;实施“数字景区”生态资源保护系统项目建设,将GPS卫星定位技术导入景区保护管理工作,利用“谷歌”数字地球作为展示平台,GPS卫星定位设备作为精确制导工具,有步骤地对景区所有违法茶地进行精确定位,构建有效的遗产资源保护管理体系[8]。

借鉴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保护经验[9],依据各区域资源性质的不同,对武夷山遗产地进行分区管理策略,即一个管理机构全权管理一个区域范围。武夷山东部自然保护区、九曲溪生态保护区、闽越王城遗址保护区由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进行管理和利用;武夷山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科研实验区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负责管理。[6]

(二)旅游开发现状

从旅游统计数据可见,1998年全市接待旅游者165.15万人次,旅游收入仅为6.62亿元。1999年申遗成功后,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源源不断,该年武夷山旅游接待人数增长至192万人次,旅游收入7.47亿元,旅游人次增长量达到26.85万人次,是1979年武夷山开始发展旅游以来增长量最高的一年,武夷山一跃成为旅游胜地,知名度大得到幅度提升,除2003年经历了非典、2009年因金融危机和H1N1流感的影响,放缓了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外,其他各年旅游业均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旅游收入均超武夷山市GDP的50%,至2012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8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0.30亿元,[10]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分别是1999年的4.6倍和20.1倍,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武夷山旅游业就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旅游经济也实现了数十倍的飞速增长,旅游业逐渐成为武夷山的主导和支柱产业。

武夷山己形成较完善的基础服务接待体系:武夷山已初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的旅游交通网,拥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武夷山机场已开通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厦门、香港、澳门等境内外航线近30条,其中2011年武夷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9.5万人次,创通航18年来最高纪录;北京、上海、南京、沈阳、深圳等地也开通了前往武夷山的线路;拥有省级公路2条,县级公路3条,村级公路50条,水路4 条[11],随着浦南、武邵、宁武高速公路相继开通,京福高铁也即将通车,位于闽浙赣区域中心的武夷山市,将形成福州、杭州、南昌、上海等大中城市的3小时交通圈,成为辐射周边三清山、龙虎山、大金湖的旅游集散地[12];截至2012年,全市共有旅行社87家,各类宾馆饭店336家,星级饭店22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8家、二星级4家;全市现有近千家餐饮、购物、娱乐服务业经营单位,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配置完善的旅游服务产业。

近年来武夷山的遗产旅游得到了巨大发展,实现了由山区农业县向知名的旅游城市的转型,并逐步向新兴的观光度假休闲相结合的面向国际的旅游城市方向迈进。武夷山积极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开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以及低碳旅游等旅游产品。武夷山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如下梅文化旅游综合体、中信武夷生态疗养度假区、武夷新区西岸国际休闲度假区、建阳朱子文化旅游区、顺昌宝山大圣文化旅游区等。依托武夷山世遗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大力开发旅游节事活动,其中运用茶文化和朱熹理学文化连续举办了八届茶文化博览会和三届朱子文化节,还有以“柴头会”、“斗茶赛”为代表的传统民间节日也吸引旅游者前来参与观光,近些年,武夷山加大活动举办力度,如“一元门票游大武夷”、国际帐篷节、文化旅游节以及一些体育赛事活动等,都充实了游客体验,同时,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都大大提升了武夷山的知名度、影响力,如“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中华茶博园等。

二、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矛盾

(一)重开发轻保护,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

随着武夷山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旅游业便成为武夷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部分领导干部对世界遗产旅游功能开发的重视程度远胜于文化保护和科学教育功能,将珍贵的世界遗产地资源等同于普通的旅游资源,当面对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矛盾时,以牺牲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代价,倾向于追求短期经济回报、短期政绩[5],从而,在旅游开发过程,大力建设食宿、交通运输、娱乐购物等各种接待设施和商业化工程项目,过度重视景区物质硬环境的建设,“开发性破坏”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特别是对于武夷山的住宿业,由于规模和建设失控,武夷山2010年酒店数为118家,2011年增长为161家,以30%的年增长率急速扩张,至2012年全市有各类酒店宾馆约336家,[13]其增长的速度远大于旅游人数年增加的速度,也对环境承载力造成很大压力。星村镇是武夷山旅游大镇,九曲溪就位于镇中心,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多,居民生产生活、经营使水质遭受污染,过度地开山种茶造成水土流失,长此下去,清澈的九曲溪将不见,代之而来的会是浑浊的水流。群众的保护意识也普遍淡薄,往往重视自身利益,而不注重世界遗产的保护,认为遗产保护是政府部门的事,与己无关,现实中破坏文物、污染环境的事也时有发生。

(二)各公司企业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冲突和摩擦

武夷山是我国四个双世遗中唯一一个依附于县级市的世界遗产,目前,武夷山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管理主体有三家,包括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九曲溪生态保护区保护管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处级),主要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管理;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管理处),主要负责城村闽越王城遗址区文物保护管理。[7,14]近几年,随着武夷山旅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许多旅游饭店、旅游开发公司纷纷进驻武夷山进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在这过程中,就不可避免与武夷山保护管理部门产生冲突和摩擦,常常在开发与保护的问题上产生政策冲突、利益冲突等等。同时,武夷山旅游市场开发部门与保护管理部门之间由于缺少合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也时常出现政策冲突、利益冲突、信息资源无法共享、相互不合作、有利大家争、无利没人管等问题。

(三)政策法规缺失

我国已有不少针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也颁布了一些相关文件,如《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武夷山世界遗产地结合自身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保护法规及文件《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条例》、[1]《武夷山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并编制了《武夷山精舍小区规划》、《闽越王城景区规划》、《下梅民俗文化村规划》等。从国家层面来看,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立法,我国至今都没有一部专门的《世界遗产保护法》,使得许多人一直都不能够在保护和开发两者间找到平衡的黄金分割点。另外,由于执法力度和惩罚力度较小,在城村闽越汉城遗址,一些村民弃农经商,加入到旅游行业中,但是,部分村民不顾法律的权威性,过度地修盖楼房,破坏了遗址原有的历史环境和明清风貌,将遗址原有的一些独特之处也抹杀掉了,可以说是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

(四)资金不足,来源单一,遗产保护人才匮乏

目前,武夷山遗产保护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从旅游收入中提取的资金以及省里拨给的补助,几乎没有来自个人、民间、企业的赞助。[6]而武夷山遗产地总面积达999.75平方公里,在遗产地范围内有众多的历史文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武夷山来说,所需的是高水准、高投入的保护要求,而如今有限的财力已经难以满足,例如,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的朱子社仓,虽然是武夷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交通不便,知名度不高,游客较少等原因,投入的资金少之又少,[15]从而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更难以吸引游客的前来观光游玩。

面对如此丰富的遗产资源,武夷山专业保护队伍较弱小,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涉及广泛的科学和专业知识,但对于如此珍贵的武夷山遗产资源来说,能在第一线保护修复的专业队伍数量却十分有限。同时,武夷山缺乏一批精通世界遗产价值和内涵的导游和讲解员,在面对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时,往往很难让游客深入体会到世界遗产独特的魅力和精髓,而且,景区内只有主要景点的文字解说,有些景点甚至没有路标指示,如闽越汉城遗址,这对于武夷山博大精深、承载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遗产地来说,无法让游客深刻感受武夷山作为世界遗产的科学、文化等价值。

三、武夷山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矛盾,如何妥善解决彼此的关系,建立良性的互动,在保护和开发之间达到平衡,对武夷山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保护与开发意识,培养专业性人才

世界遗产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珍稀性和脆弱易损性的不可再生资源,要激发公民爱护世界遗产。对旅游经营者、旅游区居民、旅游者开展保护和科学开发遗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民参与景区环境保护意识,明确只有从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上来进行旅游开发,才能持续有效地保护好世界遗产,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世界遗产这一独特的珍贵资源世世代代保留下去。

此外,武夷山景区部门可以与武夷学院合作,开设遗产管理专业,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遗产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导游员和解说员队伍,为武夷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16]加强业余遗产保护队伍建设,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中来,成立一支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奉献精神、相对稳定的专兼职遗产保护队伍。同时,由于武夷山景区的解说系统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应加强解说系统的配备,建设景区智慧解说系统,也可以在沿途较大的景点设置录音解说,方便没有导游的游客,打造智慧武夷山景区。

(二)建立合作机制的管理体制

加强武夷山主要三个管理主体与市场开发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定期召开各个部门的工作总结会议,加强沟通和交流,避免在景区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相互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缓解了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也可以聘请有关专业学科的专家、领导在景区内挂职,在需要做重大决策时统一管理协调,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16]同时,各政府部门要与旅游企业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每年定期对依法开发,依法建设的旅游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包括政策鼓励、对优秀的旅游企业进行推荐等等。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

除国家财政拨款外,出台引导、支持、鼓励的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外部资金的全面进入,发挥利益补偿机制的作用,通过武夷山政府部门号召企业、社会团体、居民共同投入资金,或采取参股的方式共同参与到旅游保护与开发中,有效解决世界遗产保护资金不足、来源单一的问题,使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由政府的“孤军奋战”转变为广泛参与的“全民行动”。此外,还可以学习、借鉴英国设立“遗产彩券基金”的做法,尝试由政府发行遗产彩票来筹集社会资金,增强群众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关注度。

(四)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旅游者的行为

向旅游者进行解说和宣传,导游要向旅游者讲解世界遗产的价值和内涵,引导旅游者欣赏世界遗产文物和景观,[17]全方位提升旅游胜地的品位,使旅游者真正从旅游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文化熏陶,还应积极向旅游者宣传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最终对旅游者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开展旅游者参与体验的保护活动,通过旅游者亲自参与保护项目,从活动中体会遗产保护的意义和价值,使得旅游者从被动教育转为自我教育,真正建立起保护意识;积极开发一些慢养旅游产品,例如在景区内开展森林瑜伽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武夷山世遗清新生态自然的环境下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自由,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为旅游过程增添了趣味性,同时也更富有意义。

注释:

①《世界遗产公约》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准则性文件,它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从科学、保护与美学的角度将那些被认为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古迹(文物、建筑群、遗址等)和自然景观(地质结构区、地貌结构区、生物结构区及濒危物种生态区或自然美的风景区)以及文化景观(自然与文化的共同作品)定为世界遗产,让全人类承担起保护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如生.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2011(5):38-44.

[2]张朝枝,保继刚.国外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综述与启示[J].旅游科学,2004,18(4):7-16.

[3]世界遗产申报与评定[J].世界遗产,2014(1):165-167.

[4]武夷山旅游概况 [EB/OL].http://www.wuyishan.gov.cn/Arti -cles/20130403/20130403101842390.html,2013-04-03.

[5]李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武夷山为例[J].行政与法,2013(1):52-55.

[6]何菲菲.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共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7]福建省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综述[EB/OL].http:// www.chla.com,2010-04-30.

[8]武夷山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情况 [EB/OL].http:// www.wuyishan.gov.cn/Articles/20130415/20130415123345531. html,2013-04-15.

[9]李燕琴.世界遗产与旅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2012年全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EB/OL].http://www.wuyishan. gov.cn/Articles/20130415/20130415130552453.html,2013-01-20.

[11]陈艳.中国世界双重遗产地武夷山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12]武夷山旅游业华丽转身 观光度假休闲相结合 [EB/OL]. http://fj.sina.com.cn/city/nanping/zx/m/2012-01-16/1034301. html,2012-01-16.

[13]黄丽娟.武夷山酒店业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60-64.

[14]苏一星,邓华陵.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J].开发研究,2006(5):76-80.

[15]陈兴中,郑柳青.德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迪[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9(2): 204-207.

[16]陈艳,孟俊,姜英朝等.中国世界双重遗产地武夷山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1):1043-1046.

[17]邓明艳.国外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管理方法的启示--以澳大利亚大堡礁为例[J].生态经济,2005(12):76-79.

中图分类号:F590.31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04-0006-05

收稿日期:2015-01-31

基金项目:云南省旅游局科研基金资助(80026090935、80026090768)。

作者简介:李辛怡(1991-),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旅游开发研究。

通讯作者:许南垣(1956-),男,汉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战略与管理。

Positive Interaction Research on 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taking Wuyishan for example

LI XinyiXU Nanyuan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Yunnan 650000)

Abstract:World heritage is the most valuable natural and cultural history remains,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s worth studying for thinking and exploring.Taking World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Wuyishan for example,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analyzing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about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Then,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realize positive interaction of Wuyishan world heritage.

Key words:heritage value;world heritage;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Wuyishan

猜你喜欢
武夷山世界遗产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大美武夷山
什么是世界遗产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武夷山漂流口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