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和常规护理在心血管内科应用效果比较

2015-03-20 06:35刘燕
精准医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优质



优质和常规护理在心血管内科应用效果比较

刘燕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甘肃 兰州 730050)

目的 比较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方法在心血管内科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病人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病人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医患纠纷投诉率、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病人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72~21.80,t=-16.32、15.30,uc=5.16,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升医患之间的信任度,更好地帮助病人进行康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采用。

优质护理;心血管内科;护理评价研究

由于心血管病人病情多数较重,变化复杂,且常伴有心律失常等问题,心血管内科成为护理高风险科室,因此,有针对性地提高护理质量,能够帮助病人更好地进行康复,也能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1]。2011年5月开始,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全面的优质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病人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0例,男68例,女62例;平均年龄(47.24±4.18)岁;平均患病时间(2.8±0.9)年。对照组130例,男67例,女63例;平均年龄(47.91±4.39)岁;平均患病时间(2.9±0.8)年。两组病人的平均年龄及平均患病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方法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如下:定时开窗透气,确保病房通风干爽;给予病人饮食指导,劝导病人戒烟、戒酒;让病人知晓如何正确作息,并确保病人遵医嘱用药;与病人家属一起督促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定期询问病人主诉,及时发现病人在恢复过程中的身体不适,观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对病人的情绪进行监察,确保病人没有恶劣情绪的影响,并对病人的身体不适和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处理;对病房内的管道和仪器进行归类和管理,确保使用的安全[2]。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优质服务管理模式:我院心血管内科采取区域负责制,由科护士长对每个病区的护理管理工作负责。每个护理小组由3~5人组成,每位责任护士负责的病人不超过7人,护理小组会进行多次考核,对优秀护理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3]。②优质的护理服务实践:从病人进入医院的第一次

情况登记开始就提供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在病人的床头摆放留言板,提供一个温馨的交流环境;与家属一起填写病人的饮食和锻炼记录表,对病人的饮食情况和身体锻炼状况进行监督;晚间巡房,对门窗、灯具、电视等及时关闭,保证病人的睡眠状况良好;对病房的医疗器械进行专人负责,讲解仪器操作注意事项,防止由于病人和家属误操作造成医疗事故[4];对病人使用的管道进行专科标识管理。每周五定为科室的“优质护理日”,向病人进行我院优质护理理念的推广和宣传,组织病人对我院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投票,并收集建议。每月安排一次优质护理理论培训并进行考核,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都有专门的培训和指导,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对自己需要掌握的护理知识掌握到位[5]。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医患纠纷投诉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对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病人家属陪护时间、病人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病人的满意程度量表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

2 结 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医患纠纷投诉率比较

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连续30 d的数据进行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医患纠纷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8.72~21.80,P<0.01)。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医患纠纷投诉情况比较(例)

2.2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6.32、15.30,P<0.01)。见表2。

2.3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uc=5.16,P<0.05)。见表3。

表2 两组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3 两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n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对照组13027234931观察组13054372118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我院实施的优质护理服务对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医患纠纷投诉率、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病人住院时间、对院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都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体来说,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是由于病人长时间卧床、饮食不合理或心理压力等原因所致,排便困难会引发病人腹内压上升、心绞痛等发作,甚至发生猝死[6];手术时的麻醉作用使静脉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加之住院病人长期卧床休息会引发下肢静脉血栓;此外,在心血管内科的介入手术中常会用到抗凝剂加上病人长期卧位,会导致穿刺点血肿、出血和假性动脉瘤的产生。而优质护理模式加强了护理人员和病人及家属的沟通,能够让病人更好地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情况,达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的效果,从而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人或家属对这些并发症情况的了解不是很清楚,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7];而对如便秘等问题,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的身体情况安排合理的饮食,指导病人多吃水果、高纤维食品,或者提供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同时帮助病人进行腹部按摩等。由于心血管疾病危险较大,一直以来家属陪护率都很高,陪护时间也比较长,实施优质护理后,从病人的饮食、锻炼、身体检查、治疗等方面均有护理人员负责和照顾,因此,病人家属得以减少陪护时间,减轻了病人家属的负担。我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患交流增加,病房氛围也变得更为和谐,病人能够及时从护理人员那里得到自己需要的资讯,病人及家属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水平,帮助病人提高治疗效率,减轻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各方面负担,也提高了我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形象,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1] ESTRUCH R, ROS E, SALAS-SALVADO J,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a mediterranean diet[J]. N Engl J Med, 2013,368(14):1279-1290.

[2] 张平,刘敏. 优质护理采用于门诊手术病人的效果评价[J]. 四川医学, 2013(2):317-318.

[3] 冯翠连.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采用[J]. 现代医院, 2012,12(12):77-79.

[4] 张桥峰.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10(20):80-81.

[5] 敖欢,沈贵荣,刘翠萍. 护士心理护理知识、意识及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3,49(1):62-64.

[6] 屠燕,房洁,孟江南,等. 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体会[J]. 护理学报, 2011,18(7):47-49.

[7] 赵纯洁.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1,9(24):2230-2231.

(本文编辑 厉建强)

2014-03-23;

2014-08-05

刘燕(1979-),女,主管护师。

R473.5

B

1008-0341(2015)01-0096-02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优质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