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联考下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反思与调整

2015-03-20 21:30黄瑞国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摘 要】在非计算机联考下,反思近几年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价值取向,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思考与梳理,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进行了调整。

【关键词】非联考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060-03

从2014年下半年起,广西教育厅停止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考试(简称计算机联考),计算机基础课程由各高校自行组织考试,在非联考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深化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使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就业上岗紧密结合,提高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理论与操作水平,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反思近几年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在继承与弘扬、完善与创新的前提下,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价值取向,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梳理,对考核评价进行了调整。

一、非联考下不能降低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科学技术,其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操作、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必备的工作技能。高职生要融入社会,必须掌握计算机这种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技能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集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于一体,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完此门课程后,基本上可以满足社会信息化发展对高职毕业生最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

非联考下,不能任意缩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课时,或取消这门课程。目前我院入校的高职生,来自城乡不同地区,在中学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过汉字输入、操作系统和部分办公软件,但在中学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都没有达到高职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另外一部分来自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在中学并没有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可以说是零基础。因此,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虽然在广西不进行一年两次的联考了,但在高职院校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能因为教育厅停止组织计算机联考,而任意缩减这门课程的授课课时,或取消这门课程。

二、对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及内容的反思

教学团队结合了教指委指导性文件、原广西计算机联考考试大纲、学生基础、职业需求和信息处理核心能力等几个方面,制定了此门课程的课程目标,遵循了科学性、职业性和可实现性原则,如图1所示。近几年教学团队成员曾到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挂职,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共性的、基本的要求,结合教指委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广西教育厅之前组织的广西区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大纲,以及高职生在专业学习和工作岗位中所要求的信息技术核心能力,制定了课程目标,总体概括为:“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在操作系统平台下用办公软件进行信息处理的技能,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应用互联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满足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各行各业对高职毕业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详细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三个方面,仍适用于非联考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三、对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的反思

教学团队开发了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核心的校本教材,在非联考下近阶段将继续使用校本教材。教材是课程的知识载体和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象征,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是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学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因此,编写一套符合我院人才培养要求、体现课程目标,适合我院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校本教材,是提高此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团队进行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校本教材开发,编写了主教材《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辅教材《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拓展与实训指导》,在编写主教材时,根据计算机知识与应用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三大模块,涉及的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7操作系统及应用、文字处理与编辑——Word 2010软件操作、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Excel 2010软件操作、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10软件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基础。这些内容蕴含在七个真实的工作情景和二十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之中,如表1所示的“文字处理与编辑”部分的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获得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理解与积累知识,在应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再实践,最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应有的信息处理最基本的、最核心的能力。与主教材相配套的辅教材《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拓展与实训指导》,既是理论与实训的拓展延伸,也是学生进行实训和理论训练的指导手册。辅教材由五个部分组成:计算机知识与应用拓展、理论与上机训练、综合实训拓展、综合实训指导书和综合实训报告。校本教材在近两年的使用过程中受到学生、教师的好评。在非联考下,教学团队近阶段将继续使用自编的校本教材,以确保教学质量。

四、继续采用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为主,强化训练为辅的多种教学方法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学团队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机房进行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为主,强化训练为辅的多种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中,以主教材的二十个工作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中,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的操作技能,任务教学的一般步骤如图2所示。在工作情景中,教师首先提出要完成的任务,师生共同分析任务,在教师的引导、演示与讲解下,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任务中体会计算机的应用价值,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真正达到做中学,学中做,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与热情,经过这两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独立开发WORD、EXCEL、PPT等学生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进行选题,通过互联网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等媒体材料,并进行有效的处理,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创作,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学生作品会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与评比,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选出班级中最好的作品,参加全院的作品比赛,项目教学的一般步骤如图3所示。项目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练习

强化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我们在每个工作任务、每个章节之后分别设计了强化练习和综合练习,强化练习是以填空题、选择题和小型操作题的形式给出的,主要是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为学生形成稳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打下基础。综合练习是在每个章节之后设计的,目的是巩固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联考时期,学生为了参加联考会进行考前训练,现在可以适当减少这部分的训练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设计性实训,进行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进行与专业学习内容相关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提升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学习的能力。

五、对非联考下学生学习评价的及时调整

非联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评仍要体现全程化与标准化。联考时期,计算机联考是这门课程的高度化教考分离,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有足够的重视,这无疑对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在非联考时期,为保证教学效果,要充分用好对学生的考评,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参数之一,除此之外,考核与评价还具有引导、鼓励和纠正学生学习行为的作用,教学中要发挥好考评的作用,就要充分体现对学生考核与评价的过程性、全程化和标准化,过程性、全程化的考评主要体现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标准化的考评,是指课程结束时,学生要参加全院性无纸化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满分100分,其中理论占30%,操作占70%,不再像联考时期将理论与操作分开进行。最大程度实现教考分离,考卷是考前随机抽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中的题库生成,学生上机完成理论与操作考试,理论考试可现场知道成绩,操作考试由教研室流水改卷。具体的考评办法是:期评成绩=30%平时成绩+70%期考成绩。其中,平时成绩=20%工作任务+20%综合实训+40%设计性实训+20%平时表现。工作任务:主教材中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综合实训:辅教材中每章配套的综合实训项目及实训报告。设计性实训:用 Word、Excel、PowerPoint设计制作的学生作品。平时表现:纪律与考勤。

【作者简介】黄瑞国(1966- ),男,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多媒体,计算机教育。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新心思路探析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