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三元互动”校企合作课程实施研究

2015-03-20 21:30黄芳史梅容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校企合作

黄芳 史梅容

【摘 要】从校企合作课程实施问题剖析出发,阐述了“CST三元互动”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实施理念和要点,总结了“CST三元互动”课程实施的成果。

【关键词】三元互动 校企合作 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062-02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的文件要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解决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企业的深度融入是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强大生命力所在。我校从2009年始实行了“企业进班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企业驻专业、进班级、融课堂。在校企合作“企业进班级”模式下,如何解决教学课堂学习和企业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如何发挥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专长,最大发挥各方面优势,是我们有待研究的课题。

“CST三元互动”校企合作课程实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其打破了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切实践行校企深度合作,突出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成员,在企业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提高实践技能,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达到学生、高校与企业三赢的目的。

一、校企合作视野下的校企合作课程实施问题剖析

(一)时间问题

企业项目引入课堂一直以来广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是企业项目在完成过程中往往要求时间短、速度快、质量高,而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有计划地进行的,有严密的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故课程教学进度往往与之无法契合,往往会存在教学进度难与项目进度安排匹配的问题。教师既要讲授知识还要顾及企业项目的进度与质量,往往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故如何解决项目与教学进度时间差的问题,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能限制

企业项目引入课程在技能上能快速提升学生技能,但是毕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企业技能要求,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由于利益诉求和成本因素,对学生的培养投入有限,故容易出现学生实操技能达不到企业实际项目要求的现象。因此学生技能水平与市场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成为了企业项目引入课程的瓶颈问题。

企业项目引入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掌握较好,而实践技能有所欠缺,与市场要求尚存在一定距离的问题。

(三)管理问题

企业老师因其公司员工的角色和岗位职责,很难做到对学生进行全面监管,而老师作为非企业员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往往滞后,在管理上很难做到未雨绸缪。

二、校企合作视野下“CST三元互动”课程教学实施理念

(一)“CST三元互动”的主体

校企合作视野下“CST三元互动”课程教学实施的主体:企业(Company)、学生(Student)和教师(Teacher) 。“CST三元互动”课程实施以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为基础,其是对传统的在校学习期间的“师生”互动,和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师徒”互动的一种吸收与创新,有效组织与管理企业(C)、学生(S)、教师(T)三方,组建由企业人员、学生、教师组成的团队,“CST三元互动”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实施团队,同时完成企业实践项目和课程教学。

(二)“CST三元互动”的架构及实施

“CST三元互动”的组织与管理基于课程教学内容与项目实践同步、教学评价与市场规范同步、教学实施与项目工作流程同步的“三同步”教学模式,在企业人员、企业项目同时进驻班级的环境条件下,由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学时,双方全程参与学生的项目实践和培养。

学生在企业和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导入的实际项目,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实行前期培训投入,后期获得大量人力资源的运行形式,并通过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来获得优秀人才储备,为企业节约入职培训成本。

以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为例,课程实施共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导入景观设计项目,教师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项目设计准备;第二阶段,企业进行设计引导,教师讲授项目调研、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学生与企业、教师共同完成项目调研和设计分析;第三阶段,教师讲授设计构思、创意方法等知识,企业提供资源平台,学生在指导下与企业设计师共同完成方案创意;第四阶段,教师讲授相关的方案表现技巧与要求,企业设计师指导学生按照行业规范与客户要求完成方案文本制作;第五阶段,企业人员、学生、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评价。

(三)“CST三元互动” 课程教学实施要点

1.标准植入课程

标准植入课程,建立完善可行的企业项目课程标准,从企业项目运作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教学进度与项目进度安排之间的时间问题和学生实操技能缺乏的问题。如我校数字城市制作课程按照专业的教学目标,参照行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从教学计划及安排、教学环境、人员要求、教学内容、评定方法等方面予以规范,使数字城市制作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课程教学及考核评价与行业企业标准相融接轨。

2.校企合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可靠保证,高校教师的岗位职责是教学和科研,但是教师往往存在理论功底扎实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参加实践锻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借助企业平台,掌握最新行业趋势、新理论和新技巧,更应该发挥自己的科研特长,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达到优势互补。“CST三元互动”实施以来,学校除了实施专业教师“走出去”战略,要求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项目以外,还特别重视企业老师的“引进来”工程,企业骨干直接参与班级教学与管理。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打造优秀的师资团队。

3.班级积极融合校企文化,实行企业化管理

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积极融合企业文化,实行“企业化管理制度”的新型管理模式,直接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企业精神等引进课堂,作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和学习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感悟企业精神,使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提早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其职业素养,更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与管理不仅要注重项目训练和项目考核,还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精神,“CST三方互动”的课程实施模式中,企业虽然投入了有限的人力物力,但其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快速进步,达到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

三、“CST三元互动”课程教学实施成果

“CST三元互动”课程教学实施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具体实施形式,是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重要的是,学生成为了“CST三元互动”课程教学实施的最大受益者。

(一)学校方面

首先,“CST三元互动”课程教学进一步深化了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内涵,使得高职办学更加开放,提高了学生的认可度,打破了专业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课程与岗位不对接、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对接等问题。

其次,有效推动了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CST三元互动”主体在真实项目课程这块试金石中,企业和教师双方能清晰认识到学生某些知识的缺失,检验了课程设置与企业需要的对接程度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而且真实项目课程的要求随着市场变化而改变,上述这些都将有助于课程结构紧随市场需求而调整。

再次,“CST三元互动”的三主体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实施模式,使企业、学生、教师三方的角色有所改变,对教与学的场所、形式、教学方法与模式等有了更多的探索,有效推进了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二)企业方面

企业进驻班级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有利于其选拔优秀员工,获得优秀人才储备,为企业节约入职培训成本。在课程实施中,企业前期投入培养,后期可获得一定人力资源。此外,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着培养职业人的责任,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生方面

首先,提高了学生的“实战、实效、实操”的专业技能。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营造企业环境的“CST三元互动”课程教学通过真实的岗位环境、实际案例的实践教学活动,拉近了教学与市场、课堂与行业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实战、实效、实操”能力;使学生毕业即能就业,由传统的“人力半成品”转变成完整的“人力成品”,我校2010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参加“CST三元互动”课程实施的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被合作企业录用,另一部分学生现普遍受到用人企业的高度好评。2010-2013年学生获得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毕业设计二等奖、三等奖共9项大多也得益于此。

其次,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CST三元互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互动主体之一,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载体、技术平台为支撑,授课更显鲜活、生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有效指导,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实体项目、认真学习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诚实守信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徐雪亚.企业冠名班级深化校企合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3)

[2]潘红艳,陶剑文.以项目为核心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校企合作
《牛津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的异变研究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