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2015-03-20 22:22莫胜撼喻宁娜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职院校

莫胜撼 喻宁娜

【摘 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定位不准、指导力量薄弱、社团品牌活动缺乏和资金不足等影响和制约,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对于推进优良学风建设,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技能型 学生社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088-02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与专业相结合的特色,使之成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建设和发展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专业技能型社团的活动是立足专业,结合专业特点组织社团成员参加专业知识讲座与交流、技能竞赛、外出参观学习、义务维修等,通过活动更好地激发会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在活动中不断吸收、消化和强化所学专业知识,更好地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有利于推进优良学风建设

专业技能型社团是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所学专业或个人兴趣为基础组建的。不仅能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用相长”,而且能服务于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同时以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为背景的专业技能型社团活动可以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积极的就业心态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社团围绕技能、实践和职业开展活动,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目标,通过活动逐步完善和提高会员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活动中培养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断夯实和提高会员的就业竞争力。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在开展社团活动时,指导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授课,而是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在活动中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通过指导和参与专业技能型社团的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二、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专业化定位不准,发展目标脱离实际

专业技能型社团隶属于学术性社团的范畴,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其定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与提升操作技能上,缺少对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和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型社团应为专业学习的实践阵地与第二课堂的延伸,强调知识、技能和实践相互渗透,重视会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指导力量薄弱,社团活动技术含量低

高职院校社团活动普遍缺少专业化的指导教师,有的社团甚至找不到指导教师,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很多教师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社团指导工作上,社团指导的力度与质量得不到保证;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社团的指导教师绝大部分(或全部)为校内教师,很多教师是大学毕业就直接来到大学,缺少实践经验,有时候对社团的指导显得“有心无力”。

(三)创新能力有限,社团品牌活动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社团活动多停留在日常义务维修、内部培训等。大部分的社团活动处于闭门造车,缺少与社会、行业的交流,活动的开展仅限于传承,缺少创新,高质量、高层次的活动不多,品牌活动更无从谈起;社团干部缺少系统培训,队伍建设缺乏梯度和延续性,社团内部组织体系松散,缺少合力,导致社团活动难以实现专业化,社团发展缺乏后劲,无法推进品牌活动创建和社团深层次建设。

(四)活动经费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高职院校不太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而且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缺乏对社团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社团活动和发展基本上处于放任自由状态,活动经费基本上来源于会员会费,这些经费只能勉强满足日常的社团工作运行。而对于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经费的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更大,经费不足,则无法购买所需的工具和器件,很多日常的基础技能训练都无法正常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技能活动更无从谈起,以致社团在招新的时候要尽量压缩招聘名额,或者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积极报名,但因为得不到有效的学习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就陆续脱离社团。

三、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对策

(一)建立相应管理机制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特性,决定其管理机制不能是完全的学生自治模式,作为学院层面,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一是激励一线教师特别是技能突出的教师主动参与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指导和建设;二是把企业的“能工巧匠”“大师傅”请进来,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三是加大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场地建设,同时鼓励学生社团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获取外来资金的投入;四是鼓励专业技能型社团“走出去”,让社团活动和行业、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团活动的持续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才能让社团在建设和发展中能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社团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同时帮助会员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完善社团组织架构

社团组织架构的合理化,是社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很多社团在成立之初制定组织架构时,大部分都是照搬兄弟社团的,而且在后续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过程中都保持不变,传统的组织架构使得社团管理过于机械化和官僚气息严重,已逐渐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信息快速沟通和传递的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社团组织架构,使社团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快速流通和传递,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将各部门组织起来,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社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社团干部是社团发展和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决定社团的活动质量和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很多学校把社团干部排除在学生干部的系列之外,忽视了对社团干部的培养,大多数学生社团干部的社团管理知识和工作经验限于历任社团干部之间的“传、帮、带”,这使得各社团缺少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这对于社团长远的发展和建设是极其不利的。对于学院层面,应把社团学生干部的培训纳入学校学生干部系列,并根据社团学生干部的特点制定系统科学的培训计划,与时俱进,加强对社团干部和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社团干部了解各时期社团的工作特点、方法、技巧和要求等,明确社团干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切实提高社团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作为社团本身,也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自觉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同时要强化共青团组织对社团的主导作用,在社团建设中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

(四)推进品牌活动建设

缺少品牌活动的社团是没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也是缺少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做到每个活动都有特色,都做出品牌,是不现实的,只有根据每个社团的自身特色,创建符合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使之真正成为专业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推进品牌活动建设,不仅与社团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对于推进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新形势,立足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蒋赟.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思路探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

[2]周澜. 论技能型学生社团对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的作用[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3]吴东照. 高职院校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2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高职院校
当前医学类院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难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论创业教育对高职教育的促进作用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