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5-03-20 22:40覃鋆鋆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教学改革

【摘 要】分析金融专业的会计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金融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五方面的思路,以促进金融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金融专业 会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145-02

一、金融专业会计课程特点

(一)专业知识跨学科性。金融专业的会计课程教材涵盖内容繁杂,而且体系相对庞大。主要涵盖三大方向,一是会计原理,二是财务与会计基础,三是管理会计常识。对于学生而言,这些专业知识的跨学科性,决定了高校金融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过程,必须要兼顾一些相关知识,比如经济、金融、管理以及统计等等方面专业领域。

(二)培养目标差异性。金融专业学生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培养需求,与专业会计相比,有不同之处。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强调本专业学生从记账、算账、报账一直到到全套会计报表的形成、分析和使用的整个财务会计业务流程,重在培养学生对各个流程的了解和把控能力。而金融专业的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多数不会直接从事具体的财务会计工作,因此更加强调的是“通”而非“专”,对于会计课程专业的学习,需要熟知会计信息的意义和如何使用财务报告即可。

(三)考证知识定向性。金融专业学生就业门槛高,有的学生在就业时或许不得不偏向于会计岗位,所以最近几年金融类学生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比例有所增加。金融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应针对金融类学生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及会计师职称证书的现状,合理安排会计课程,适度提升侧重于借助会计信息分析、运筹、判断、创新、实践的能力。

(四)未来职业关联性。尽管金融专业的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多数不会从事会计工作,不必掌握如何生产会计信息,不必对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和处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金融行业也有部分会计岗位,比如银行、证券、保险等,也就是金融专业的会计课程具备一定的未来职业关联性,这些都是开设会计课程的重要原因。

二、金融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时分配相对不足

一般金融专业高校学生的“会计课程”被分配得相对不足。金融专业高校学生需要将自己大量精力应用在金融专业课程,以及计算机、外语、政治和其他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作为必修课安排的学校,一般将“会计课程”每周安排3个课时,也就是每学期安排 57 课时。但是也有将“会计课程”作为选修课安排的学校,每周可能安排 2个“会计课程”课时,也就是每学期安排 38 课时。与此同时,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只有经过学生大量实践才能真正地学好,这就直接导致会计课程在金融学专业领域的学习中成为走马观花的科目。

(二)教材内容相对枯燥。金融专业高校学生的会计课程现阶段所使用的教材与专业会计所使用的基本没有区分,这就会使得金融专业高校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时候感觉学术内容过于繁多,但是趣味性不足,达不到相关的教学目标。会计课程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却是相对难度较大,教材内容相对枯燥,教学目标较难实现,会计专业术语专业性很强,在此情况下,如果会计专业授课老师不能很好地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进行讲解,那么金融专业学生将会出现不太理想的授课效果。例如,复式记账原理的口诀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但是尽管课堂上不少学生能够记下来这句话,但是往往过后很快就会被金融专业知识冲淡。

(三)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很难在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与高校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会计理论原本就是相对抽象乏味,如果任课教师仍然冠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只能事倍功半,南辕北辙。教学环节如果不能采取互动的方式,如果不能坚持与案例相结合,那么将使得金融专业学生很难真正掌握会计知识点和会计处理方法,更难以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运用会计信息及时进行有关管理工作和辅助决策。

三、金融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合理分配课时。要打破一些惯性思维模式,依据科学模式,以及学生就业需求,合理分配金融专业学生的“会计课程”课时安排。并且要注意与国际会计趋同,让金融专业的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真正地跟上时代步伐,适应高校学生毕业后的需求。

(二)增强教材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对于金融专业的会计课程中的“资产负债表”,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增加讲解时候的趣味性:如果钱用于公司的研究开发,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形资产”;如果公司的钱现在在客户手里边,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应收账款”; 如果公司的钱现在花出去了,但根据实际情况应该在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摊销,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长期摊销费用”; 如果公司的钱现在压在商品里拿不出来,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存货”。

(三)创新教学案例。例如,金融专业时常会讲到投融资,笔者在进行金融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时选择了曾经同时在中国肉制品行业位列翘楚的两大公司做为投融资案例(春都集团和双汇集团),来分析财务会计。首先在在资金运营活动中,春都的资金被项目占用,偏离主业运营;双汇集团最大限度地压缩银行存款、减少仓库存货。其次在财务管理方面,春都集团的财务基础数据采集渠道就不科学,数据显然不真实,反应的企业管理信息也是虚假的、不完备的;而双汇集团却能够积极主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财务管理章程,严格财务管理流程。学生在案例中,身临其境般地学会看懂会计报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筑牢实践能力。实训课培养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争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现在不少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或者建立了实习基地、会计实验室,或者开展了高年级准毕业生与本地一些企业财务部门、会计部门的直接对接,或者鼓励学生课余接触会计实务,积极参与社会考察,真正走进基层,走向企业,迈入社会。在实践操作环节,结合所学业务知识,真正地发现问题,判断问题,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向老师提问,并虚心向老一辈财务人员或会计精英学习,虚心求教,尤其是在做账环节的一些细节问题和技术处理。这些都可以成为金融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重要途径和参考手段。这样的目的是使金融专业高校学生能够将会计课程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发挥所学。

(五)找准课程定位。要注意把会计课程与金融方面的课程有机联系起来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调查发现金融专业毕业生不少最后从事了出纳、会计、成本核算等工作。而这些岗位对学生专业的要求是:能核算中小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一定的财务分析和纳税筹划。也就是说对于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会计课程培养方向应该界定在财务分析、会计核算,以及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基础上的合理避税技巧等方面,并基于此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对常见经济业务要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综上所述,金融专业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勇于探索、实现创新思维,坚持与时俱进,通过完善教学方法提升会计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仅可以通过原始凭证的取得、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报表的生成、财务分析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强化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增强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使金融专业学生的会计课程以及管理理念不断提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实现跨领域、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吴顺祥.对金融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

[2]宋海霞.金融专业《会计课程》课程的教学改革[J].财会教育,2013(1)

[3]吴彩莲.经管类金融专业目标导向会计教学研究[J].理论观察,2013(6)

[4]曾爱军.金融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4)

[5]孙俊科.市场需求视角下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J].科教导刊,2013(1)

[6]赵桂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企业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3(11)

【作者简介】覃鋆鋆(1981- ),广西南宁人,经济学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讲师。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教学改革
模拟银行实训平台的发展探究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