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主要病害识别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2015-03-21 01:1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066600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5年3期
关键词:枣果枣园间作

刘 勇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066600)

1 枣锈病

1.1 识别要点

枣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可导致落叶。叶片背面产生淡绿色至灰褐色小点,后出现黄褐色突起。病斑多发生在叶脉两侧及叶尖、叶缘,有时连成条状,后期破裂,散出黄粉。叶片正面产生绿色小点,呈花叶状,后变为灰黄色。发病严重时,8月下旬全树叶片脱落。

1.2 发病规律

发病时间为7—9月。病原为真菌,以夏孢子在病叶上越冬。翌年夏孢子借风雨传播。多雨年份,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枣园发病重。降雨早,则发病早;降雨晚,发病也晚。地势低洼、间作高秆作物或经常灌溉的枣园发病重,间作低矮作物的枣园发病轻。树冠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

1.3 防治措施

(1)清园 冬、春季将枣园内的落叶、果实、落地枣吊及杂草收集烧毁或深埋,发芽前喷4~5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及时清除落地枝、叶、果,集中深埋。

(2)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不间作高秆和需要经常浇水的作物。合理修剪,疏除过密枝条,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排除枣园积水。

(3)喷药 7月上旬发病前开始喷药预防,可喷1∶2∶200倍波尔多液或80%高铜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若枣树已经发病,则喷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900~1100倍液,间隔 7~8天喷1次,连喷2~4次。

2 枣炭疽病

2.1 识别要点

枣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果面出现红褐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中间凹陷,有淡黄色晕圈,病果味苦。在潮湿环境条件下,病斑上长出黄褐色小突起和粉红色黏状物。

2.2 发病规律

发病时间为7月至枣果成熟期。病原为真菌,以菌丝体在枣头、枣股、枣吊及僵果内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降雨早则发病早,雨量大、阴雨天气多则发病重。

2.3 防治措施

(1)清园 秋末冬初将枣园内的枯枝、落叶、落果及树上残留的枣吊清除,减少侵染源。

(2)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间作。

(3)药剂防治 萌芽前喷4~5波美度石硫合剂,8月上中旬枣果白熟期喷1∶2∶200倍波尔多液或80%高铜可湿性粉剂 800~9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

3 枣缩果病

3.1 识别要点

枣缩果病为害果实,7月底至9月上旬发病。果面出现浅黄色斑,病斑扩大后凹陷,病果暗褐色、收缩、无光泽。病部果肉初为黄色小斑块,严重时全部果肉变为黄褐色,呈海绵状坏死,病果味苦。

3.2 发病规律

病原为细菌,在病果内越冬。一般在枣果白熟期开始出现病症,此期若气温高、降雨多则发病早。枣果着色期为发病盛期,此时如遇连阴雨或多雾的天气易暴发。

3.3 防治措施

(1)清园 及时清除枣园内病虫果、烂果,集中烧毁或深埋。

(2)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枣园间作绿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抗病力。

(3)补硼 花期和幼果期喷0.3%硼砂或硼酸。

(4)药剂防治 萌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6月底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7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隔10天左右喷1次10万单位/千克的农用链霉素,交替混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兼治枣炭疽病。

4 枣褐斑病

4.1 识别要点

枣褐斑病主要为害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和提早脱落。枣果膨大发白时 (8—9月)大量发病。8月受害的枣果,初期出现黄色病斑,边缘较清晰,病斑逐渐扩大后凹陷,颜色也随之加深,最后病果呈黑褐色,无光泽。9月染病的枣果,产生褐色病斑,病斑扩大后,果肉软腐,提早脱落。

4.2 发病规律

病原为真菌,以菌丛、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果和枯枝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从伤口、自然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枣果。病原菌从幼果期(6月下旬)开始侵染并潜伏,果实接近成熟时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发病。发病早的枣果提早脱落,气温高时产生分生孢子再次侵染。阴雨天气多的年份,病害发生早且重;反之,则发生晚而轻。8月中旬至9月上旬连续阴雨天多时,病害易暴发。树势较弱的树发病早且重,树势壮则发病晚而轻。间作玉米等高秆作物时,因通风透光条件差,湿度大,发病重;间作花生、白薯等低矮作物的枣园,通风透光条件好,湿度小,发病轻。虫害发生严重的园,造成的伤口多,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发病重。

4.3 防治措施

(1)清园 清除落地的浆烂果深埋,结合修剪,剪除枯枝和虫枝,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 间作花生、白薯等低矮作物,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改善枣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空气湿度。

(3)药物防治 发芽前喷4~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原。6月下旬开始喷药保护,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药,连喷3~4次,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并与1∶2∶200倍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兼防枣锈病。8月中旬以后,再连喷3~4次内吸、触杀类杀菌剂。

5 枣烂果病

5.1 识别要点

果实受害后,以皮孔为中心出现褐色小圆斑,迅速扩大为黄红色大病斑,病部果肉软化、有酸味,严重时全果腐烂。

5.2 发病规律

8—9月及枣果采收期、晾晒期、贮藏期均可发病。病原为真菌,在枣树树体、病残体及附近其他树上越冬。7月上旬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为发病盛期,枣果晾晒、贮藏过程中继续发病。8月中下旬降雨多、湿度大时易引起烂果病大发生。

5.3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2)药物防治 6月底至7月初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7月上旬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药。

(3)人工防治 及时摘除病果,集中深埋。果实采收时防止损伤,减少病菌侵入机会。

(4)科学晾晒枣果 选向阳、高燥、通风良好、不积水的地方晒枣果。晒枣箔距地面20厘米左右。日出后将枣果按5厘米左右的厚度均匀摊放在箔上,每小时翻动1次,傍晚收拢枣果于箔中间,用席遮盖。翌晨揭去席子,箔面无露水后将枣果摊开,如此进行3~5天。此后改为每天上午和下午摊开枣果晾晒,期间翻动数次,中午收拢枣果于箔中间,傍晚堆积起来,用席盖好,如此进行6~10天,当枣皮紫红、纹理细而浅、枣果富有弹性时,剔除机械伤及病虫果,于冷凉、通风、干燥处堆积贮藏,以席封盖。贮藏期间,每天揭席通风2小时左右。

(5)贮藏前消毒 贮藏前,对库及容器喷布1%福尔马林。

6 枣疯病

6.1 识别要点

雌蕊转化为小枝,花梗伸长,萼片、花瓣、雄蕊变成小叶。1年生发育枝的主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均萌发成发育枝,其上的芽大部分萌发成小枝,病枝细、节间短、丛状,叶片小而黄。叶肉变黄,叶脉仍绿,后全叶黄化,叶片边缘向上反卷,叶片硬脆,有的叶尖边缘焦枯,严重时病叶脱落。病树主根不定芽大量萌发,长出一丛丛的短疯根,同条根上可出现多丛疯根,后期病根皮层腐烂。严重者全株死亡。

6.2 发病规律

病原为类菌原体,主要通过中华拟菱纹叶蝉、凹缘菱纹叶蝉和嫁接、带病苗木进行传播。局部枝条先发病,逐渐扩展至全树。枣树发病后,小树1~2年、大树5~6年整株死亡。土壤干旱瘠薄及管理粗放的枣园发病重。

6.3 防治措施

轻病树锯除疯枝,重病树连根刨除。及时清除苗圃内病苗。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防治传病昆虫,切断传播途径。严禁在枣疯病园区刨根蘖苗和采集接穗。

猜你喜欢
枣果枣园间作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不同时期施用不同肥料提高山地枣果维生素C 含量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山地枣园节水保墒措施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16个枣树品种枣果营养成分分析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不同覆盖措施对枣园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8种药剂防治枣果病害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