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樵出生年代考订

2015-03-21 01:53赵娟
文教资料 2015年16期
关键词:碑文辛亥革命墓碑

赵娟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1)

潘月樵出生年代考订

赵娟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1)

潘月樵是辛亥革命时期独一无二的“梨园革命家”、“伶界伟人”。他以戏曲为战剑,宣传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思想,鼓吹民族民主革命;也曾因辛亥革命上海光复攻打江南制造局有功而得到孙中山的接见和表彰。关于潘月樵的出生年代,学界却有两种说法。为更好地还原辛亥革命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本文就这一问题,从潘月樵生日及其初到上海的年龄、时间及去世年代,结合《申报》略作考析,请方家斧正。

潘月樵 出生年代 考订

潘月樵(1871-1928),名宗岳,又名万胜,早年艺名小连生,江苏扬州甘泉人,晚清民国之际著名海派京剧演员。他九岁就登台演唱,十二岁独自掌管一套戏班子,十六岁已名响上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潘月樵与夏月润、夏月珊兄弟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近代化戏曲剧场“上海新舞台”。他们大胆革新,改良戏曲,向人们宣传民主思想和民族意识,把京剧改良运动推向高潮,成功跻身于我国二十世纪戏剧改良的伟大倡导者和实践者之列,在中国戏曲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潘月樵组织的伶界进步人士,在推翻清王朝的武装斗争——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因此受到了孙中山的接见和嘉奖。潘月樵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梨园革命家”、“伶界伟人”,在梨园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在辛亥革命中又大放异彩。其以伶人身份担任政府“沪军调查部长”之要职、拥有“少将”军衔的特殊身份在戏剧界和革命队伍中均独一无二。有着著名伶人和革命家头衔双重身份的他不仅是我国二十世纪初戏剧改良的著名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而且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锋战士。然关于潘月樵的出生年代,学界说法不一。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作考析,请方家斧正。

关于潘月樵的出生年代,目前学界大体有两种说法。

其一,1869年说。在《扬州市志》(下)里,作者如此介绍潘月樵:“潘月樵(1869-1928),早年艺名小连生,甘泉(今邗江)人。”[1]《中国京剧史》如是介绍:“潘月樵(1869-1928),艺名连生,江苏甘泉(今扬州)人。”[2]韦明铧先生在《伶人义士潘月樵》里这样介绍:“公元1869年,清朝同治八年,……村子里一户姓潘的木匠家里……一个男孩子出世了。因为月色好,孩子就起名月樵。”[3]《上海文化艺术志》第十篇《人物》中的《潘月樵》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出版)等文里均持此说。

其二,1871年说。此种说法仅见《潘月樵先生墓碑》:“潘月樵(1871-1928),江苏扬州人,上海著名戏剧艺人。曾投身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之斗争。”[4]

显然众人都偏向于认为潘月樵出生于1869年,那么缘何在《潘月樵先生墓碑》里却出现了与此不同的1871年之说?孰是孰非,《潘月樵自传》本可验证,但曾发表于1936年8月第一卷第二期的《半月剧刊》的《潘月樵自传》[5]却无从查找。能证明其准确出生年代的又一证据——潘月樵的后人也因时局混乱,家世屡次变迁,家谱丢失而无从得知其先祖的准确出生年代。潘月樵的出生时间因而留下了两种版本。如果相差一年,还能理解,可能有虚岁和实岁之分,但相差两年,因潘月樵的特殊身份,就有必要还原历史真相。其实仔细翻看当时广为畅销且具有影响力的《申报》,结合潘月樵的出生日期及其初到上海的年龄、时间及去世时间进行考察,潘月樵出生年代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关于潘月樵的准确出生日期,《潘月樵先生墓碑》和《潘月樵碑文》所载一致:“君生五月十五日。”[6]“(潘月樵)生五月十五日。”[7]显然潘月樵应是五月十五日出生。日本学者太田辰夫等曾强调墓碑应是“同时资料”,未经后人篡改,故墓碑记载“君生五月十五日”内容应较为真实可信;加之《潘月樵先生墓碑》和《潘月樵碑文》两篇文章的撰写时间与潘月樵所生活的年代相距不远,《潘月樵先生墓碑》中“碑文约写于1933年”[8],距离潘月樵去世时间(1928年)仅有五年;《潘月樵碑文》发表于1939年初,虽然相距潘月樵去世时间已有十一年,但相对而言,里面所述内容应更可靠。如此看来,潘月樵是上半年出生应没有疑虑。

对于潘月樵初到上海的年龄,学界意见统一。无论是《中国戏剧史》,还是韦明铧的《伶人义士潘月樵》乃至《上海市地方艺术志》等著作均认为潘月樵应该是十六岁来到上海天仙茶园。“月樵16岁,入上海天仙茶园,就已名扬上海”[9],这一点与《潘月樵先生墓碑》和《潘月樵碑文》所述一致:“(潘月樵)十六岁来上海”[10];“(潘月樵)十六岁来海上”[11]。显然,潘月樵来到上海时正值16岁。

那么潘月樵何时到上海,就成为揭开潘月樵准确出生时间的关键。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申报》的戏剧广告中找到直接证据。1886年10月12日、13日、14日,天仙茶园连续三天在《申报》上做了内容完全一样的广告:“本园不惜重金特聘到京都第一等名角小连生,声音洪亮,工格旖旎。可称文武双全,直省无不闻名。现已邀请到沪,择于本月十二夜起演。惟望赏鉴,诸公早降临为荷。天仙茶园告白。”[12]“小连生”是潘月樵的艺名。“京都第一等名角”、“直省无不闻名”,说明潘月樵是北京的名角,顾名思义,潘月樵之前应该一直是在北京唱戏的,而且相当有名;“现已邀请到沪,择于本月十二夜起演”,可见潘月樵那时已被邀请到上海。由此观之,潘月樵初到上海的准确时间应是1886年。《申报》的广告时间应该真实反映了潘月樵来上海的时间。有些文献说其是光绪十年(1884年)来沪是没有根据的。

关于潘月樵去世时间,学界意见一致,均认为其去世于1928年。

由此观之,1886年潘月樵初到上海,这应是其准确来沪时间。而初到上海的潘月樵正值十六岁,加之其又是上半年生日,依此推算,他应该出生于1871年;另据《潘月樵碑文》记载:“(潘月樵)卒民国十七年月日,春秋五十有七云。”[13]“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春秋五十有七”是指潘月樵活了五十七岁,显然潘月樵出生于1871年与此又相吻合。显然,潘月樵的出生时间应为1871年,而非流传甚广的1869年之说。

那么为何民间多流传潘月樵出生于1869年,而非1871年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当时的人们不了解其具体生日,1886年他16岁来到上海的基础之上减了一岁而推算出来的;又因一般读者很难阅读到《潘月樵先生墓碑》这篇文章,于是1869年之说广为引用并广为传播。

《潘月樵先生墓碑》来源于上海图书馆所藏手稿抄件,碑文约写于1933年,距离潘月樵去世时间较早,更加可信;上文分析与《申报》所载相吻合,故潘月樵的准确出生年代应该是1871年,而非流传甚广的1869年。鉴于潘月樵的特殊身份:中国近代戏曲改良先驱,近代杰出的戏曲家;率先参加辛亥革命的带头艺人,在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作出卓越贡献者。还原其真实的出生年代,符合实事求是的严谨的学术态度。

[1]江苏省扬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扬州市志(下)[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7:3262.

[2]苏移,胡冬生,蓝凡,汤草元,主编.中国戏剧史(上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446.

[3]韦明铧,撰写.伶人义士潘月樵.扬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百年风流》,1998:277.

[4][6][8][10]章开沅,罗福惠,严昌洪,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2)[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164-165,164,164,164.

[5]傅晓航,张秀莲,主编.中国近代戏曲论著总目[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871.

[7][11][13]太原公子.潘月樵碑文[J].半月戏剧第二卷,1939-1-10—4-1(3,4).

[9]苏移,胡冬生,蓝凡,汤草元,主编.中国戏剧史(上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446.

[12]新到文武老生[N].申报,1886-10-12、13、14.

本研究成果得到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资助。

猜你喜欢
碑文辛亥革命墓碑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跟踪导练(二)5
清明
工布江达县“万善同归”碑文考释
清明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