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2015-03-21 03:02福安市第三中学王频频
海峡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课堂

福安市第三中学 王频频

少教多学,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福安市第三中学王频频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育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引导他们去探究、去发现。通过少教多学的方式,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生的追求。该文从备课“求真”、授课“求实”、小结“求思”三方面浅谈这一模式的实施,并提出在实践中的收获与困惑。

少教多学 高效 语文课堂

“少教多学”是一种在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崭新阶段时出现、形成和构建,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要做到“少教多学”, 应该先打破传统的灌输和接受模式,把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 转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高效。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呢?

1 备课要“求真”

认真备好课是搞好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能否顺利实施该课堂模式的重中之重。少教多学不是说学生多学了,教师可以少教了。相反,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应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准备阶段分为四步。

第一步,精确制定学习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课的定性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中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除了让学生学到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苏轼的豁达、乐观;李白的蔑视权贵,淡泊名利;杜甫的忧国忧民,心怀天下;陶渊明的淡然;王维的寄情山水等等,这些将会让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会激励学生、鼓舞学生。一堂语课,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在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把能力训练的枯燥性和人文思想的趣味性有机统一起来,那么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喜欢上语文课呢?所以学习目标的制订至关重要。

第二步,细心编排学习小组。少教多学课堂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问题的解决以学生讨论为主,这就决定了学习小组的重要性。编组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好中差合理搭配,一般四到六人一组,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担任组长。分组讨论时,组长负责收集问题、解决问题,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提出来由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陶行知先生认为:“个人学习不如集体学习。”一个人是一根绳,多几根绳才能织成网。小组学习,立体互动就是几根绳织成的网,全班连成一片就是一张大的学习互助网。小组互动的形式:同桌互问互答、互为师生、互演角色;小组讨论、互助解疑;师生对话、辩论、答疑。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课堂效果。

第三步,精心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的科学设计,是该课堂模式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解读文本,吃透文本,依据大纲要求,从课文内容入手,注重文章知识能力的迁移,达到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既掌握了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步,认真编好当堂练习试题。练习题的编排,应该充分体现大纲要求,注意兼顾题目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点。把课文中的问题按难易编排好,做成导学案,供学生们学习参考。学生们真正把导学案中的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只有在备课阶段真正地以学生为本,吃透教材,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少教多学才能真正得以实施。

2 授课要“求实”

首先,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分发学习问题,学生依此研习,教师据此导学。其次,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自学互研,通过学习小组的集体讨论,尽可能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讨论、提问等方式收集学生在自学互研过程中遗留的问题,进行启发点拨。斯腾博格在《思维教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他在这一堂课中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整个课堂就会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学生在参与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不管他们的答案对与错,老师都要尽可能地寻找到答案的可取之处,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这样的课堂,学生乐于加入,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最后,预留问题回味绵长。语文课堂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解决,意犹未尽最吸引人,留有悬念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兴趣结束,我认为,这就是一节成功之课。故此,教师应该让他的学生每天都带着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离开课堂,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长久保存。如在上完莫泊桑的《项链》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后探究题:如果女主人公那时没有丢失那串项链,今天又会是怎样的命运呢?她又会有怎样的人生轨迹呢?再如上《孔雀东南飞》这一课时,笔者给学生留了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待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的?你认为他们的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带着这样有趣的问题,学生们自然就会去寻找答案,解读文章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结要“求思”

一节高效的课需要预设,需要生成,但同时需要总结,需要反思。少教多学在课堂上真正促进了学生活跃的思维状态,让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外,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让学生总结内容,归纳方法,让学生通过反思有所收获。

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思考这节课让学生收获了多少,学到了多少,还有多少预设的问题没有解决,课堂有多少欠缺之处。总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在上《崔杼弑其君》这一课时,我就布置了一道问题:在崔杼弑其君后,为什么晏子不死,不归呢?这个问题偏难,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要依靠老师的帮助解决。课后,笔者会反思自己设置的问题因未从学生实际出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以后应注意。

4 对“少教多学”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4.1让传统课堂焕发了生机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的价值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谈启发。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4.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效课堂应该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空间,提高学生质疑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同学间的互问互答,可以发现彼此存在的问题;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可以互相启发;通过同学间的互学和师生间的互动,可以取长补短,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4.3课堂活动精彩,但全面掌握难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学生要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索取,这就要求学生要动起来。可是课堂上总有一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他们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面对这些不主动的学生,教师该怎么办呢?这样的课堂到底能让这部分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呢?当精彩的课堂活动结束后,学生又能收获怎样的精彩呢?这样的课堂怎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呢?

4.4课堂参与容易,但始终坚持难

参与是高效课堂的亮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每节课上都能参与其中,体现自我的价值。但是否每个学生都能坚持到底呢?坚持是否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呢?当学生参与过多时,也许会失去了价值,失去了重点,这也是教师的困惑。

少教多学的高效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天堂”,当我们的学生都能在这个天堂里自由飞翔时,就是我们的教学羽化成蝶的时候。

[1] 刘卫平.少教,才能多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3.

[2]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