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聋校数学课

2015-03-21 03:02福州市聋哑学校郄卫萍
海峡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聋生数学课堂教学

福州市聋哑学校 郄卫萍

如何上好聋校数学课

福州市聋哑学校郄卫萍

该文从因材施教、教学情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简述如何改善沉闷生硬的聋校数学课堂,营造趣味的教学氛围,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提高聋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数学课堂脱离了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做到人本的教育,也无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提高教学水平,改变教学方式需要特教和聋生的合作与努力,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有趣、有效、有料。

聋校数学课堂 聋生 主体性

聋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听力受损,智力发育迟缓。身体、心理、家庭环境、兴趣养成以及早期治疗干预方法等因素也影响聋生沟通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导致课堂知识接受程度的差异。对此,需要教师运用知识和才能协调学生的差异性,让教学变得高效,使学生更愿意、更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1 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根据学生能力、资质和认知水平的不同,做到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扬学生之长,弥其之短。虽然聋生的听力能力基本丧失,可是他们在很多方面却存在差异,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聋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心理、生理、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不同,教师要根据每个聋生不同的特点去缩小他们客观因素导致的差别,发展各自不同的能力。对于听力、智力、性格、能力不尽相同的聋生,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聋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聋生都能取得进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从素质差异入手,以聋生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聋生的素质差异,将聋生分成三组:A组(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且成绩较好的)、B组(学习基础一般的成绩有待提高的)、C组(学困生),分层次逐步引导学习能力不同的聋生。根据聋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层次,对学习能力强的聋生,提出高要求;对学习能力一般的聋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及时给予关注和鼓励,细心寻找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让A组的聋生“吃得好”,B组的聋生“吃得了”,C组聋生掌握基础知识,使不同层次的聋生都得到发展,各有收获,有效地达成新课程“一切为了聋生的生存和发展”的目标。

2 情境教学,数学与生活的大碰撞

数学课堂是个充满疑惑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课堂,是一个思维大碰撞的课堂,很多数学问题是在思维的摩擦中产生。让聋生的思维运转起来,发生大碰撞,从而自主产生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活跃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聋生实际生活的、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数学教学情境,让聋生从枯燥无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课堂学习,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情景教学法一直是被推崇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情景教学确实展现了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尤其在聋校教学中,由于聋生听力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丧失,视觉依赖相对增强,视觉补偿被放大。利用聋生视觉学习能力较强的特点,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给聋生视觉冲击,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但是,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提供聋生外在动力,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分散注意力,甚至有些聋生对图片、视频毫无兴趣,学习热情就无法被诱发。如何将既发挥视觉学习的优势又能降低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呢?在教授学生乘法时,我带着聋生到附近超市实地观摩调查。调查的内容是:(1)鸡蛋每盒有几个?(2)苹果每盒有几个?(3)桔子每盒有几个?聋生用画图的形式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回到课堂,我根据他们的调查结果,设置了一下问题:鸡蛋每盒装有n个(n取决于每个聋生调查的结果)。如果小红买了3盒鸡蛋,请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聋生有了自己的调查结果,很快就能利用乘法得出答案。这种情景教学法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将枯燥的数字换成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调动了聋生的探究热情,也丰富了学生的社会体验。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和同伴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聋生的学习动力。过去的数学课堂,聋生学习结果的好坏在班上会获得不同的评价,这样的学习情境较少注重聋生真正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聋生在负面评价的影响下,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营造平等、互助、和谐、团结的氛围,减少聋生的心理负担,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让聋生能够学习、敢于探究。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聋生,形成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让聋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样无论是高难度,还是中、低难度的学习任务,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情景学习的乐趣,对数学知识有相应的认识。

3 优化教学过程,引导聋生自主参与学习

3.1认真备课,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好的数学课需要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已有知识和新授知识巧妙结合起来,在复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过渡到新授知识。其次,教师要根据学情把握新的设计目标,正确设定重点和难点,运用恰当的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突破重难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发聋生的思考,在思考中摩擦出思维火花,产生数学问题,激发内在动力。

3.2将生活与教学合二为一

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科书中的数学题目都源自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数学就只剩下一堆索然无味的数字。生活为数学提供了形象生动的素材,丰富了数学课堂。正因如此,教学内容更要取材于生活,最好的素材莫过于能触碰聋生心灵的实际素材。如何收集好的素材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深入观察聋生,了解他们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碰到的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从中提取教学所需的素材,将生活和教学合二为一,以新知识的形式再现聋生的生活经历。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我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让聋生积极收集数据,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分析,准确地画出直方统计图,这样聋生对所学的统计知识理解比较透彻,他们能从身边的事情中去发现数据,进而收集、整理、绘图。在活动中,各组聋生能相互帮助,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了聋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使聋生得到不小的收获。部分聋生在收集数据的时,面对那么多的数据,无从下手,教师也需有的放矢地帮助聋生从统计图中读出信息。这样大部分聋生不仅可以较准确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也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参加到学习中。

3.3培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托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协调安适的课堂气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立平等、自由、彼此接纳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教师要耐心地倾听聋生的想法,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聋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教师扮演着活动组织者、秩序维护者和辅导者的角色,让每一位聋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创新教学实践中,我改变了班上的“座位式”教学,弥补了过去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交往的不足,开展师生合作交流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产生交流,相互学习,教与学相得益彰。这种形式下,聋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合作研究的聋哑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思维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增加,课堂教学也活跃起来了。

4 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培养聋生的合作能力

成立数学互助学习小组是在聋生自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根据每一位聋生的基础能力、内化知识、沟通能力、同伴关系等,安排小组,分配组员,每组聋生的能力要均衡,保证各个层次的聋生都有。每个小组4~6人,每个学习小组成员有自己明确的任务,在上课、课后等各个时期都有比较明确的任务,他们担任每一个具体的互助角色,并且给每个小组制定小组合作目标。教师的任务:(1)鼓励聋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小组互助学习要求每个聋生都能彼此支持和合作,进行有效交流,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沟通,准确理解对方的思想与看法,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聋生应该给与更多的鼓励和启示。(2)教会聋生学会听取同学的讲解。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要是你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就应该先尊重别人,而认真细心地听别人的讲解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表扬那些愿意听别人的聋生,让其他聋生以他们为榜样。(3)达成共识。教师要让聋生自行解决组内的争辩,从而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达到理解数学知识,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信赖关系。

学习互助小组能培养聋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此过程中,每个聋哑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互相学习,一起快乐的成长。这样的课堂摒弃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老套模式,有利于聋生在同伴讨论中获得知识,发现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在同伴互助或者教师辅导中答疑解惑,做到“堂堂清”,不遗留任何困惑,以便在课后可以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同时,这样的合作互助式的教学也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而是变得活泼生动、充实精彩。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展现教学的魅力。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聋生才能真正从复杂枯燥的数学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才能很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1] 杨进卿.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0(7).

[2] 张传作.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J].考试:教研版,2008(5).

[3] 马建军. 如何上好科学探究活动课[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0(8): 47-49.

[4] 李宝荣. 有价值的“生活化”数学[J]. 群文天地:下半月, 2009(16).

[5] 王宇飞, 孔维宏. 浅谈网络教育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4(1): 52-54.

[6] 蔺悦. 个别化教育的理解[J]. 课改动态.

[7] 严留芬. 个性化发展呼唤个别化教育[J]. 早期教育, 2002(17): 9.

猜你喜欢
聋生数学课堂教学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