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5-03-21 03:02福州市小柳小学程灵英
海峡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能力

福州市小柳小学 程灵英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福州市小柳小学程灵英

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该文结合作者本人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活跃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指导质疑方法、拓展课外渠道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小学语文 学生 质疑能力 培养

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需要独立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小敢于质疑,有独立的见解,能独立地思考,不唯书唯上,不人云亦云,要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独立性是创新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把孩子当成认知的对象,较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的好奇心在课堂上被老师的提问淡化了,他们的心里总放在“老师的问题该如何回答”,“接下来老师的提问会是什么”,很少有时间把自己的不解说出来,把自己的所需说出来。时间一长,就成了答题专家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质疑、自主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本点。学生要敢于质疑,还要善于质疑,才能促进学生对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1 活跃课堂氛围,培养问题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少年儿童好奇好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一种民主的学习环境,活跃的课堂氛围容易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学习的轨道上来,让每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探究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但在传统“师道尊严”的思想意识下,教师高高在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种没有民主、活跃、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根本不可能质疑。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提高法制意识,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树立起教育民主思想。在工作中,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创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由的,从而使学生敢于质疑,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根本前提。

2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要问

2.1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人们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学问学问,学要肯问。学常有疑,解其一疑,便长一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不因疑难细小而忽视问,不因问题“浅显”而不屑于问,更不要怕别人取笑而耻于问,鼓励学生多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错的,不宜直接批评,而要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如表扬他很自信,肯动脑筋等;如果问对了,要给予表扬、鼓励。

2.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如果这是好事,那为什么“糟糕透了”呢?可是如果这是坏事,那又为什么“精彩极了”呢?这就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促进学生质疑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质疑机会。

3 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疑是问题,问题就是思维的发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语文课上教会学生质疑,让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尤其重要,这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促其得法善问,必须经常性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分别是:

3.1从课题上质疑

如在教学《唯一的听众》时,我要求学生思考:“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就提出这些问题:谁是唯一的听众?为什么听众只有一个?题目能改为《一个听众》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些问题的展开学习,帮助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一举多得之效。

3.2从重点词关键句中质疑

如说明类课文《鲸》,课文通过对鲸的生活习性的介绍,向大家说明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是文中的一个关键句。教学时,把这一关键句作为主线,让学生围绕这句话进行质疑。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自我阅读,从书中找到答案。

3.3从写作目的上质疑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在让学生了解它的辉煌和它的毁灭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不可估量”一词的过程,提出问题,体会写作目的。且利用课外的时间让学生对“重修圆明园”这一看法加以讨论。

3.4从空白处质疑

《再见了,亲人》一课是一篇叙述性的课文,通篇都是志愿军战士的话语。教学中或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设想大娘、大嫂、小金花在送别时说些什么,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可以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体验。

3.5抓住课文结构进行质疑

如《凡卡》一文,在教学中,当学生读到凡卡写信时,发现作者穿插了两件往事回忆,不由地提出质疑:凡卡的身世遭遇已经那么惨了,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穿插凡卡那两次美好的回忆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3.6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进行质疑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说到了“4月28日”,引导学生质疑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形成了什么关系?学生就会明白是前后照应,进而让学生思考作者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此外,还可以从内容矛盾处,对比质疑,并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筛选。只要指导得法,学生能真正会提问,定能提出有一定质量、有创造性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的召唤。法国文学家法朗士告诉我们:“教育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天然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学生在学习上有好奇心与探索欲。质疑,不单单体现在对未知的探索上,还应是对现有知识权威的质疑,寻根究底,让创造的火花从幼小的心灵迸射出来。

4 拓展渠道,提高能力

“得法于课堂,受益于课外”。课外是学生自主支配的时空,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应用于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随时随地都在脑子里有个“为什么”,把疑问交给同学或身边的人,也可向别人提问自己懂了但又觉得特别重要的问题,如此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质疑能力也因此而提高。

预习或阅读。有些较为陌生的词语往往阻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些句子更是文章的灵魂,含义深刻,因此,应教给学生借助工具书或查阅有关资料来帮助理解的方法。

搜集资料,加深理解。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媒体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孩子们拓宽知识面的最好方法。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篇文章之前,为了让学生对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更加了解,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或图片。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后,也可布置同学们搜集一些中国人民自愿军的事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总之,学生只有在一种民主、活跃、自由的教学氛围中,才敢于质疑,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质疑的方法,才能善于质疑。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问,在问中求学,在质疑、探究和发现中获得知识与经验,才能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许美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5):11.

[3] 陈杨. 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学周刊,2013(9):51.

[4] 何亚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2(3):168.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