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5-03-21 09:17雷咸胜李咏峰
关键词:新型农村新农权值

□雷咸胜 李咏峰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雷咸胜1李咏峰2

“新农保”对农村、农民和政府影响的三个角度选取指标进行构建;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新农保”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需要各指标值的合理赋值。

“新农保”;影响指标;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而养老保险又是社会保障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的推行和发展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体现。“新农保”从2009年开始试点运行至今已有五年多的时间,从政策过程的角度来看,随着政策前期可行性研究、实施过程研究等研究逐渐的增多,目前对于“新农保”的研究集中于政策评估和政策影响的研究。“新农保”的目标是使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把握和分析“新农保”政策实施的影响,那么就可以从影响结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地完善“新农保”政策,促进“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新农保”的影响进行评价,社会影响评价是指对政策、措施或项目实施对于社会各个方面影响做出的综合性评价。[1]这是对于社会影响的综合概述,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新农保”实施后对农村、农民以及政府的影响,为了测量影响这一模糊的概念,需要依据既有的理论和现有的研究成果将其转化为可操作化的指标。我们知道,“新农保”的主体是政府和农民,其实施的范围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本文就政策的主体、对象、运行环境等综合考虑下,选取影响的三个方面来构建“新农保”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是农村整体、农民个体、政府这三个方面。

二、“新农保”影响评价指标的选取

从“新农保”的责任主体、保险对象及运行环境可以从农村整体、农民个体、政府三个角度对影响评价指标进行构建。

(一)“新农保”对农村整体的影响指标选择

“新农保”对农村整体的影响可以分为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在精神层面,“新农保”主要影响农村传统的孝观念;在物质层面,主要影响的是养老服务设施。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但随着工业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剧,农村劳动力不断的转移到城市,这就加剧了农村的老龄化。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国家的财政支持是有限的,农村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制度。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在传统孝文化上给以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诠释,形成新型的孝文化。[2]那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现后是否会影响到农村这种孝观念,如果有影响,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是值得研究的地方。新孝道的核心是继承传统的孝道的根本:养老和敬老。[3]所以“新农保”对农村孝文化的影响可以把养老和敬老这两方面作为指标。这里的养老和敬老分别是指子女群体对父母群体在物质上的反馈和在精神上的照顾,是从农村整体的角度来说的。

同时,“新农保”对物质层面的影响,“新农保”在农村实施的目的是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那么对于农村物质层面来说,与养老相关的是养老服务设施,以前农村缺少养老方面的设施,农民对于健身器材、活动场所等都比较陌生,是否“新农保”的到来会引起养老设施方面的变化。而且,《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支持建设多种农村养老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同时,有了养老设施后,这些设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也是需要评价的一个方面。所以,“新农保”对农村养老设施的影响可以从有无养老基础设施和养老设施的利用率这两个方面选取。

(二)“新农保”对农民个体的影响指标选择

“新农保”实施的对象是农村的农民,影响最大的也是农民。“新农保”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将会是农民养老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保”经历了五年多的时间,对农民的某些观念和行为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养老保险与农民的相互关系中,依据已有研究理论和调研结果,选取了养老观念、代际关系、生育观念、消费、储蓄、收入、农业生产这七个方面的指标。

1.养老观念

传统农村养老观念是养儿防老或家庭养老,农民往往依靠子女来度过晚年。由于“旧农保”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农民养老实际上还是靠自己和子女。“新农保”有政府财政补贴、集体补助等,这样养老金的来源就多元化,有了社会养老的帮助,是否农民的养老不在单纯的依赖子女,他们的养儿防老观念是否会变化。程令国等(2013)的研究认为,尽管新农保的实施的时间较短,但是已经开始冲击着传统的养老模式,降低了老人对子女的依赖[4]。所以在养老观念角度选取了家庭养老(养儿防老)观念的变化和社会养老的接受程度两个指标。

2.代际关系

农村父母的养老问题对于子女来说是很重的负担,一旦父母缺乏养老的储备,而对于养老这一种未来的无法预期的花费,子女往往会有种心理上的负担,从而在养老问题上产生代际之间的矛盾,如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等现象。但在“新农保”施行后,老人的养老有了养老金的保障,此时养老的后顾之忧有所减缓,那么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会不会有所改善,是否会对代际关系产生影响呢。刘一伟(2014)依据实地的调研认为“新农保”对于子女的经济供养产生挤出效应[5],说明“新农保”减轻了子女的养老负担。对于代际关系,贺雪峰曾将其分为四个维度: 代际关系的平衡性、代际交换的程度、代际之间的紧张性、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6]根据养老保险的特点,就目前近期而言主要影响的是代际的交换程度,而且主要是子女对父母的反馈,于是本文选取子女每月给父母的钱数额变化和子女每月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变化作为影响的指标。

3.生育观念

农村长期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一些言语如“妇人之见”、“妇人之仁”等都可见对生育的偏见。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生育儿子可以在自己年迈的时候赡养自己,而女儿出嫁则是“泼出去的水”,在年老时赡养自己的可能性很小,这无非是因为有了老年的后顾之忧。另外,在生孩子的数量上,一般会选择生育较多子女,也是为了养老考虑。理论上,“新农保”正好可以消除这一后顾之忧,所以随着人们对“新农保”了解程度的加大,养老有了养老金的保障,农民是否会改变以往的生育观念呢。刘冰等(2012)用两时期的世代交叠模型,发现新农保实施后,农民自愿生育的子女数量减少,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7]。关于生育观念的研究较多,大部分观点认为生育观念包括生育的目的、生孩的数量及性别等,本文选取了与养老保险相关的而且的可以测量的指标,所以在对生育观念的影响上,选取了生孩子的数量和生儿生女的偏向这两个指标。

4.消费

社会保障与公民的消费和储蓄一直是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认为当经济发展缓慢的时候,国家会增加社会保障的开支,居民的收入将会相对增加,那么消费就会增多;相反,国家则减少社会保障的支出,抑制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之中,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总体上起到了挤入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有效地拉动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8]沈毅,穆怀中(2013)[9]、岳爱,杨矗(2013)[10]等人的研究认为“新农保”促进了家庭的消费支出。同时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郭媛媛,刘灵芝(2013)的研究发现现行推广试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部分当期消费支出,从而减少了当期的消费支出。[11]由于研究的环境和方式等存在差异自然会有不同的结果,总之,“新农保”对农民的消费直接的影响是消费数额的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农民的消费观念。所以对农民的消费的影响可以分为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平均每年人均消费总数两个角度。

5.储蓄

养老保险的建立为农民的养老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可以减轻他们对未来养老不确定性的恐惧,一般会减少用于养老的储蓄。Martin Feldstein(1974)使用一个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来分析社会保障对个体储蓄的影响,借助计量经济学的证据得出社会保障使个人的储蓄减少30%-50%。[12]那么,这部分钱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其他方面的个人储蓄,因为当农民解除了养老后顾之忧后,才能促使他们对自己的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拿出更多的钱用于自身教育投资,同时农民也可拿更多的钱用于子女的教育投资。[13]“新农保”需要农民的储蓄主要是影响农民以往用于养老而准备的储蓄,一旦这部分发生变化,其他的个人储蓄就会变化。所以在此将选取养老储蓄变化和个人储蓄变化两个指标。

6.收入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由国家的财政予以补贴,理论上增加了农民个人的收入。范辰辰,陈东(2014)的研究认为“新农保”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14]而且,与收入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收入渠道的问题,农民为了在年老时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或者害怕年老时子女无法承担自己的养老费用,于是会选择在从事多种工作,这样就有多种收入来源。有了新农保的保障农民是否会减少自己劳动渠道呢。基于上述的思考,本文选取了收入是否增加和收入渠道的变化两个指标。

7.农业生产

传统意义上,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养老的来源,农民和土地的联系是通过农业生产来实现的,只有通过农业劳动才能获得生存的资料,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农民得到了养老保险后,是否会考虑减少劳动的时间。JOSEPH F. QUINN(1977)运用微观的数据分析发现,社会保障会使部分公民的劳动参与率降低。[15]黄宏伟等(2014)的研究得出增加1元的家庭新农保养老金收入,老年人平均从事劳动少0.01天。[16]同时,农民的养老得到保障后,对收入较低的农业劳动会有适当的舍弃,有可能转向城镇寻找更高收入的工作,可能会引起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指标课选取农民整体劳动时间的变化和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变化。

(三)“新农保”对政府的影响指标选择

政府是“新农保”的主导者,“旧农保”中政府并未在财政上给予支持,但“新农保”有政府的财政补贴,这样就会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对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形成影响,因此“新农保”对政府的影响从对财政和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两个方面选取。

1.财政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基础养老金实行财政补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要给予相应的补贴额。我国的农村人口众多,势必会对财政造成一定的压力,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会发生随之而改变,这种影响一方面体现在总量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新农保”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上。王增文(2013)的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农村人口将从“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过渡,政府的农村养老基金支出缺口呈现出加大的趋势。[17]而海龙,尹海燕(2012)的研究得出整体上看,政府财政具备支持“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8]所以对财政的影响有四个指标:中央财政支出的数量、地方财政支出的数量、中央财政“新农保”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地方财政“新农保”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2.政府与农民的关系

“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和“新农合”之后又一项重大的惠民政策,理论上讲,农民拥有了社会养老保险,得到了政府的财政补贴,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了广大农民的养老顾虑。这样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给政府带来了信任和支持,农民会更加的配合政府的各项工作,有益于公共政策执行和和社会的治理。但是虽然中央和省、市都出台了关于惠农政策的一系列指导性的政策文件,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政策不统一的现象或者惠农政策供给与农户需求不均衡破坏了惠农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使政府的诚信度受到严重损害,[19]那么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会发生改变。因此可以从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变化和农民对政府的支持情况来确定指标。

综上,可以得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三、“新农保”影响指标的层次分析与指标权重的赋予—基于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下简称AHP)于七十年代初由美国教授A·L·萨蒂提出。这种方法将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然后科学地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性,利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出各个项的权重,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来解决问题。

(一)构造判断矩阵

构建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第一步,如果A层的某个元素Ak与B层的某几个元素Bn有联系,这样就可构造判断矩阵如表2。

表2 判断矩阵

其中,Bij表示对于Ak而言,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现形式, 通常Bij取1,2,3,…,9或它们的倒数, 其含义为:“1”表示Bi与Bj一样重要,“3”表示Bi比Bj重要一点,“5”表示Bi比Bj重要“7”表示Bi比Bj重要得多,“9”表示Bi比Bj极端重要,它们之间的数2,4,6,8及各数的倒数有相应的类似意义。

(二)层次单排序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

表4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3.0015,Ci=0.0007,Ri=0.58,CR=0.0013<0.10

限于篇幅的原因,下面的计算只给出结果,如下列表格:

表5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2,Ci=0,Ri=0

表6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7.4766,Ci=0.07943,Ri=1.32,CR=0.06018<0.10

表7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2,Ci=0,Ri=0

表8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2,Ci=0,Ri=0

表9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2,Ci=0,Ri=0

表10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2,Ci=0,Ri=0

表11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2,Ci=0,Ri=0

表12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2,Ci=0,Ri=0

表13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2,Ci=0,Ri=0

表14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2,Ci=0,Ri=0

表15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2,Ci=0,Ri=0

表16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2,Ci=0,Ri=0

表17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4.2484,Ci=0.0828,Ri=0.90,CR=0.092<0.10

表18 相对比重及权值

λmax=2,Ci=0,Ri=0

(三)层次总排序

表19 指标总排序及权重

四、小结

在“新农保”影响指标体系建立,各指标的权重获得后,就需要对各指标赋予一定的分值,然后再把每项指标的分值与权重相乘,把各项的结果相加这样就可以获得最后的影响总分值。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定性和定量的问题。对于定量的指标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数值进行计算得到。但是对于定性的指标需要我们仔细的琢磨,这关系到最终结果的真伪性。定性的指标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确定定性指标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主观性,根据客观、科学的依据进行判定。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所有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指标体系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属于养老的范畴,那么毫无疑问其主要的是看能否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在养老、孝等方面的影响;其次,一些指标必须转化为数值,这就需要客观的依据,并不是某个人的偏向,我们可以通过德尔菲法、实地调研等来使定性指标转化成科学、合理的数值,这样就会减少盲目性。

从指标体系建立的结果可以发现,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主要是与养老直接相关联的养老观念、代际关系等,这点与实际是相符合的,因为农村养老保险发展滞后,其影响主要是养老关系密切的方面。该指标体系既可以对比不同地区“新农保”对某一方面影响的结果,也可以对比整体的影响结果。通过单向和整体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根据“新农保”在各地的实施情况,通过指标的问卷调研和实地采访获得相关的数据,就可以获得该地的最终影响数值,每个地区的影响结果在0-100之间,可以对所获得数值进行等级的划分,根据推行的时间进行跟踪调研,形成良性的检测体系。但是后续的任务也很繁重,需要大量的配套工作进行辅助,所以该指标体系仍需要在后来的调研中不断的完善。

[1]李强,史玲玲,叶鹏飞,李卓蒙.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J].河北学刊,2010,01:106-112.

[2]郭玲,孙金华.农村养老问题与新型孝文化的倡行[J].求索,2009,05:73-74.

[3]陈功.社会变迁中的养老与孝观念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70.

[4]程令国,张晔,刘志彪. “新农保”改变了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吗?[J].经济研究,2013,08:42-54.

[5]刘一伟.挤入还是挤出?新农保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行为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HX市为例[J].农村经济,2014,09:77-81.

[6]贺雪峰,郭俊霞.试论农村代际关系的四个维度[J].社会科学,2012,07:69-78.

[7]刘冰,赵子乐,曾福生.“新农保”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吗?——一个经济学解释[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18-125.

[8]李晓嘉.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效应研究[J].财经论丛,2013,(4):22-28.

[9]沈毅,穆怀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乘数效应研究[J].经济学家,2013,04:32-36.

[10]岳爱,杨矗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日常费用支出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3,08:101-108.

[11]郭媛媛,刘灵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湖北省农村居民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05:98-99+93.

[12]MartinFeldstein.SocialSecurity,InducedRetirement,andAggregateCapitalAccumulation[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74, 82(5):905-926.

[13]张秀生,马晓鸣.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民收入增长的互作用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255-260.

[14]范辰辰,陈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减贫增收效应——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追踪调查”的实证检验[J].求是学刊,2014,06:62-70.

[15]QuinnJosephF.MicroeconomicDeterminantsofEarlyRetirement:ACross-SectionalViewofWhiteMarriedMen.TheJournalofHumanResources,1977,12(3):329-346.

[16]黄宏伟,展进涛,陈超. “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14,02:106-115.

[17] 王增文.“新农保”缴费率暍资金需求与财政负担研究—基于“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过渡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122-126.

[18]海龙,尹海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支持能力测度及引申[J].经济与管理,2012,05:59-63.

[19]贺文慧,程实.基于农户满意度的惠农政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2-17.

2015-07-07

1.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北京,100716;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

雷咸胜(1988- ),男,河南信阳人,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科研助理,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F840.67

A

1008-8091(2015)04-0058-08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新农权值
一种融合时间权值和用户行为序列的电影推荐模型
CONTENTS
新农人时语
基于权值动量的RBM加速学习算法研究
新农人时语
基于多维度特征权值动态更新的用户推荐模型研究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