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血培养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

2015-03-22 04:11刘锡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150080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菌血症败血症阴性

刘锡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150080)

血液细菌培养是对败血症和菌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依据。现在的血培养由于消毒不彻底导致污染的比较多,一般来说革兰阳性杆菌的污染几率较大,其次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相对污染较小可能污染是革兰阴性杆菌,因为革兰阳性杆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人的皮肤表面都很多,所以容易造成污染。现将本人在工作中的经验作一介绍。

1 当前血培养存在的问题

采样时污染严重;培养一次阴性作为诊断依据;血液与培养基比例不正确;采样时间不正确;少做厌氧培养;不能及时报告。

2 血培养影响因素浅析

2.1 血液标本采集时的影响 抽取标本前、中、后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污染,导致培养结果的假阳性。抽取标本后,应充分混匀,以防提取的标本凝固,将原本较少的细菌包裹,细菌难以生长,导致培养结果假阴性。抽取的标本量应要严格按操作规程1:10)去做,标本量的不足会影响细菌生长。医生或护士在抽取标本时应注意不要在用药的一边静脉抽取,一般情况下应停药6~8h后抽取标本,否则会引起培养的假阴性。

2.2 药物对细菌培养的影响 大剂量用抗生素后抽取标本,因药物抑制作用,使细菌难以产生,导致培养的假阴性。大剂量应用激素,会引起细菌变异,导致培养假阴性。

2.3 细菌培养基及培养过程中的影响(1)培养基的配方必须要准确,pH应在一定范围,培养基配制好后消毒、储存应严格按照要求。(2)一般的培养温度应为35~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细菌生长,特殊培养应按规定去做。(3)常规细菌培养的时间应7天,不要过早弃去标本,如怀疑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标本应培养2周时间方可弃去;观察有元细菌生长,可疑为布氏菌感染时应培养28天。疑为军团菌感染时应培养10天以上。(4)培养次日进行盲种和涂片检查,然后3日、5日、7日分别进行盲种于2个血平板上,并进行有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疑为L型细菌应转种于高渗平板上,检出病菌应及时发报告,每次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5)每天检查培养结果,如有细菌生长应立即涂片做药敏。(6)染色和鉴定,应认真挑选单一菌落做生化鉴定,如出现可疑应与主管医生联系,以便重新抽血培养。

3 临床简介

菌血症(bacteremia):血液培养有非污染菌引起的细菌生长,不论其有无全身性症状都可称之。有菌血症的患者,不一定会出现临床症状,也不一定需要抗生素治疗。败血症(sepsis):血流或其他组织因致病菌或其毒素而产生发烧、寒颤、倦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此诊断不需有血液培养阳性结果。败血性休克(sepsis shock)指因败毒症引起的休克状态,此诊断亦不需有血液培养阳性结果。败血症(septicemia):有败毒症的症状再加上血液培养阳性。

因细菌进入血流的机制不同,可分为暂时性、间歇性和持续性菌血症。暂时性菌血症,通常为人体常在菌丛,进入血流之中,例如拔牙时口腔的正常菌丛会进入血流之中,但不久后即会被免疫系统清除。间歇性菌血症系指细菌来自血管外的脓疡、蓄脓腔、或扩散性感染(化脓性关节炎、腹膜炎、蜂窝性组织炎),断断续续将细菌释放到血流之中。持续性菌血症通常为感染源直接感染血流系统,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动静脉廔管感染、各种动静脉导管感染。然而多数菌血症发生原因不明,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菌血症可以追溯到感染来源。

体内有许多移除血流感染的机制,对健康和免疫力完整的人而言,其免疫系统移除突然进入血流的细菌需30-45分钟。肝及脾脏扮演首要角色,血管内的嗜中性球扮演次要角色。具荚膜的细菌较难清除,特殊抗体的呈现则可促进清除工作。虚弱或免疫不全的病人如果得到血流感染则有高危险性,因血流中的感染菌株可能在数小时后不但未能被清除,且进一步致病。

Weinstein等人调查许多血流感染危险因子。他们研究500个菌血症及霉菌血症病例,大致上死亡率为42%,半数的死者直接归因于败血症。Bryan亦强调血流培养阳性族群的高死亡率。作者根据研究文献归纳出:在住院病人中血液培养阳性的病人死亡率为培养阴性病人的12倍,因此实验室绝对要尽快而正确完成血液培养报告,以提供临床病人处置。

实验室人员需订定血液培养实行规范:包括收集方式、次数及收集时间、培养的血量、培养基的成份及容量,何时及如何培养,及结果判读。以下为这些因素的简要摘略,可从Bartlett等人研究报告中查阅其相关细节。

4 临床意义

当机体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位严重感染时,并导致细菌感染进入血液导致败血症时,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早期诊断细菌是否进入血液,防止败血症。

(2)血液中一旦检测有细菌生长,应准确分析是哪种细菌,同时作抗生素敏感实验,以便指导医生准确使用抗生素。

(3)监控血液中抗生素浓度及细菌杀死情况。

常见并导致败血症的细菌主要有: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链球菌属及厌氧菌。

5 讨论

临床医生在填写申请单时,一定要注明患者用药的种类和用药剂量、时间、病人的临床诊断。护士应注意血液标本的抽取及注意事项,尽可能减少干扰,提高标本的检出率。当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时,应认真分析影响因素,特别是药物干扰和标本的污染,以免对患者作出错误的诊断。

猜你喜欢
菌血症败血症阴性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新生儿腹部术后并发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预示革兰阴性菌血症的价值评估
黄癸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