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河渠『四网合一』体系 打造节水压采惠民工程

2015-03-22 15:30献县水务局局长李书行
河北水利 2015年11期
关键词:灌溉工程

□ 献县水务局局长 李书行

献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沧州市西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总面积1174km2,辖18个乡镇、1个农场、500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全县现在耕地总面积96.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9.8万亩,年均降水量516mm,水资源总量7237万m3,2013年全县超采地下水5137万m3,占总需水量的38.3%。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既是当前我县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工程。

2014年献县被列为全省首批49个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面对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县高度重视,坚持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我县在完成2014年地表水项目河道水网治理试点建设外,还将其与沿河路网、农田林网和配套电网有机融合,积极探索推行“四网合一”地表水灌溉体系建设模式,获得了良好成效。

1.工作思路

献县属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地区,长期以来,我县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近年来,献县深层淡水开采量有逐年递增趋势,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献县当前水利工程现状,有很大一部分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年久失修,影响了工程的使用效益,急需修复改造。按照习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有效蓄住雨洪资源和外调水,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利用效率,增加地表水灌溉面积,改善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局面,我县紧紧抓住抓住国家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这一重大机遇,立足县情谋划,科学制定规划,经过多次系统深入的专题调研和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 “引、蓄、节、改”的规划思路和工程布局。“引”就是外调水库水,“蓄”就是利用河道多蓄水,“节”就是铺设高标准管道高效节约水,“改”就是置换改用地上水。通过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实施了以恢复或新建项目区灌溉配套工程、田间低压管道等工程措施为建设内容的地表水工程。献县2014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表水灌溉项目投资5102.33万元,建设内容为对商林、段村、子牙河夹道沟、黑龙港河西支四条干渠实行沟渠清淤63.8km,新建维修水闸18座,新建扬水泵站45座,改造坑塘7座,建设高标准管灌2.4175万亩,封井69眼,涉及8个乡镇50个行政村。

为实施好地表水工程使群众真正受益,我县立足高标准、高站位、大手笔谋划、大力度实施的工作思路,坚持把节水压采地表水项目的实施与改善民生、打造绿色献县、生态献县统筹考虑,统一谋划,同步推进“四网合一”体系建设。一是构建河道水网,完成地表水工程四条主干渠道水工建筑物及高标准低压田间管道,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建设沿河路网,在渠道两侧8~15m范围内修建沿河路、总长约80km;三是打造农田林网,在整治后的河道两侧护坡及河沿栽植垂柳2行、3万棵,两侧沿河路外侧各种植50m宽绿化带,外围沿线建设百亩以上农田林网9个,构建起“一河清水两岸绿”的景观长廊;四是架设配套电网,围绕沿河新建扬水点拉电力线12km,安装变压器56座,为地表水灌溉工程顺利运行提供了电力保障。

2.主要措施

2.1 精心组织强推进

为确保压采项目顺利实施,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审议,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半月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调度会、现场会,全力推进解决占地、电力、水源资金等关键问题。在项目建设中,局里抽调相关股室精干人员组成项目技术指导组、质量监督组、宣传报道组,由4个水利服务站具体负责实施。在工程建设上,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我县始终突出一个“早”字,即规划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早。项目批复后,我们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程建设推进方案,提前着手,积极行动,充分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确保工期要求,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时间表、进度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项目部建立了“日报表、周计划、旬通报”工作机制,并通过现场办会、电视督查、定期通报等方式,加强督导力度,推进了整个地表水治理项目顺利实施。为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部要求建设工期不能改变,时间节点不能后延,工程参建人员全部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抓住施工有利时机,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要求,科学安排施工时序,加强施工管理和调度,增上人力、机械,增加作业面,努力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了工程按时完工。

2.2 项目建设严要求

在项目施工中,严格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把材料设备采购关、工程质量监督关、工程建设验收关。一是实行法人责任制。成立项目部对该项目的组织实施、资金使用、工程建设全程负责。二是严格招标投标。在河北省招标投标综合网发布招标信息,严格按照核准的范围、组织形式、招标方式开展招标活动。公开招标过程,县监察局、检察院、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单位共同进行监督。三是强化施工质量监管。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各开工项目均办理了质量监督手续,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针对地下水超采项目点多、面广、涉及农户多等特点,各项目村推选2~3名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的村民作为农民监督员,参与工程质量监督,保证了工程质量,并为今后的工程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严把材料质量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对管材设备进行抽样检测,委托河北省节水灌溉设备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检验,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环节。五是落实建设监理制度。监理单位制定了监理规划及监理细则,按照监理规范开展监理工作。落实旁站、巡视、平行检查等监理工作制度。六是严把工程建设验收关。单项工程完工后,由监理公司和县水务局进行初验,签发验收单后,组织县财政、发改委、纪检、审计等相关部门进行县级自验。县级验收合格后,报请市级验收。七是严格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建立财政专户,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安全。

2.3 协调联动齐参建

项目建设中,县财政、审计、水利等部门通力协作,紧密配合,联动推进。财政部门严格资金管理,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资金有效使用。审计部门变事后审计为事前监督,实行项目建设过程跟踪审计,认真核对工程建设内容和数量,对渠系建筑物逐个清点登记,并据实出具审计报告。水利部门分工负责,协调矛盾,检查质量,督办进度,为施工单位营造环境。由于试点项目中只安排了部分变压器和供电线路的建设资金,为了使沿线提水灌溉设施与工程同步建成生效,我们积极与电力部门协调,抓紧利用冬季时间提前着手做好电力施工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春节假期后一上班电力架设就马上动了工,解决了地表水灌溉用电问题。

2.4 深入宣传强动员

通过组织乡村两级召开动员会、发放明白纸、村喇喇广播方式,明确地下水压采目标任务;利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压采工作动态信息,宣传压采政策及工作进展情况;同时以新闻报道、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对地下水压采工程建设的政策、进展情况和成效进行宣传报道,深入宣传超采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邀请乡村两级干部群众参与工程协调、工程质量监督,切实在全县营造起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获得群众的支持与认同。乡村两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并在施工期间的协调、配合、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原来有的老百姓把地种到河边等情况,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耐心做通群众思想工作。由于群众基础工作扎实到位,得到了人民群众理解与支持,在没有征迁补偿政策的情况下,主动配合完成路田分家,为渠道清淤、修通沿河路、修建水闸和扬水点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2.5 创新体制机制重管护

我县出台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实施方案,依托4个乡镇水利站成立4个区域性用水协会。为有效保证工程长效安全运行,本着“支持农业、服务农业”的理念,我县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管理,即工程产权归政府所有,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献县润泽农业服务公司进行管护与运行。整治后的河渠上的水闸、扬水站、田间管道等地表水工程全部移交委托给专业公司,负责工程的日常管理养护与泵站运营,管理费用由水利建设基金和扬水站点的运营收取的灌溉水费中提取,严格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确保不增加农民群众负担。这一新的工程管理模式,确保了工程建后有人管,坏了有人管修,保证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3.取得成效

我县通过建设“四网合一”地表水灌溉体系,取得了明显效益,深受群众欢迎。一是河道功能提高。献县有“五河十堤二十四干渠”,但有些主干蓄水排沥渠道由于多年淤积严重,特别是穿村段柴草、生活垃圾等堆积严重,部分河道沿线被农田侵占,蓄水排沥能力不足原设计标准一半,无法满足输水排沥要求。通过实施河渠清淤扩容坑塘相互连通,河渠的过水和蓄水能力都大幅提高。2015年4月和7月,我县投资500余万元从保定市王快水库调水4600万m3用于农业生产,治理后的河渠工程在农田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产权范围明确。治理过程中,结合河道确权划界,县政府出台政策,争取沿线乡镇和群众支持,将渠道两侧8~15米范围内的土地以路田分家形式划归水利部门管理。道路的贯通,既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和农田灌溉,又方便了沿线水利设施管理和渠道维护。三是灌溉成本降低。以前用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一亩地要40~50元钱,通过实施地表水灌溉工程,建了扬水站、高标准管铺到地头,不仅不用再抽取地下水,而且节省了浇地费用,灌溉成本每亩降低10~20元,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变化和实惠。四是用水效率提升。项目区河渠田间渠系配套齐全,输水通畅,新增高标准管道节水灌溉面积2.4万余亩,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400万m3。五是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实施后,增加了农业灌溉地表水源、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使下水得以涵养。通过在整治后的河渠两岸植树护渠和种植绿化带,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

地下水超采治理是河北省确定的命脉工程,我县做为全省试点即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我们的艰巨使命。通过构建“四网合一”的地表水灌溉体系,让地下水压采项目真正成为了惠民工程。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深入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发挥试点项目的引领作用,扩大治理范围,深化治理效果,逐步实现水资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遏制地下水超采,改善水生态环境,为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灌溉工程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