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治疗50例

2015-03-22 02:07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商洛726000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颌面部间隙抗生素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商洛 726000)

程 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治疗50例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商洛 726000)

程 建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5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患部切开引流手术,对照组采用抗感染、营养支持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白细胞计数状况、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试验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2.47±0.41×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6.25±0.68×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同时应考虑进一步结合手术切开患部进行引流的方案。两种方案互相补充能减少患者痛苦、及早康复,降低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包括颌周、面部及口腔颌咽喉软组织感染、肿胀等症状,发病原因很多,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等侵入感染。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本院就诊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50例,采取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1~60岁,牙源性感染患者23例、医源性感染患者4例、腺源性感染患者16例、外伤性感染患者7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11~60岁,病程3~16d;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13~58岁,病程4~14d。50例患者均经影像学和实验室诊断符合口腔颌面部感染症状,均未发现有肝肾、心血管系统、恶性病等原发性疾病,同时排除对研究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第1天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凝、肝肾功能、细菌、脓液的培养液检测,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照组药物首选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硝咪唑类抗生素配伍,依据患病程度调整剂量适当调整抗生素种类,必要时可使用激素,以2周为1疗程;试验组按对照组常规处理基础上,对已经化脓的患者采取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对患部切开引流的方案,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对坏死部位进行清除处理,并用甲硝唑等对手术部位清洗换药,必要时治疗或拔除病灶牙齿,同样在治疗时,对患者采取适宜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营养支持。

3 疗效评定指标 按照《口腔颌面外科学》中记录标准进行评定[1],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

结 果

1 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案治疗后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n(%)]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 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情况 试验组(2.47±0.41)×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6.25±0.6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状况[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

讨 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包括颌周、面部及口腔颌咽喉软组织感染、肿胀等症状。该病发病迅速,临床症状为红肿热痛,高烧不退,发病原因很多,其中牙源性和腺源性口腔颌面部感染最为常见[2]。细菌种类常为需氧氧与厌氧菌结合,也有少量为单纯需氧氧或厌氧菌感染。由于其筋膜存在间隙,使各种病菌局限在一定空间里作用,导致病情扩散,感染加重,若感染经淋巴管及血管扩散,极容易引发淋巴结炎或发生菌血症、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致死。因此选取一种最佳治疗方案,对症治疗,及早就诊尤为重要[3]。

我们对5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抗生素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治疗方案及单纯抗生素治疗,结果证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2.47±0.41)×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6.25±0.68)×109/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本次研究表明,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给予患者足量、合理的抗菌药物,结合手术切开引流,同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明显,能够促使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较单纯抗生素治疗具有优越性[4]。可见,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应考虑适当的抗生素与进一步结合手术切开患部进行引流的方案结合。

[1] 方 敏,王 玲.56 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116-117.

[2] 闫 红,冯国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580.

[3] 王晓军,郭俊梅,郭 琦,等.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55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2013,33(8):564-565.

[4] 乔 凯,郅克谦,高 岭,等.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4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698-699.

(收稿:2015-05-14)

颌面部损伤 细菌感染/治疗 引流术/方法 感染控制,口腔

R782.3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11.035

猜你喜欢
颌面部间隙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间隙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浅谈保护间隙的利弊与应用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