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6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2015-03-22 02:07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乳腺外科西安710061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溢液血性镜检查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乳腺外科 (西安710061)

雷 莹 李 今 杜红雁

·临床病理·

妊娠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6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乳腺外科 (西安710061)

雷 莹 李 今 杜红雁

目的: 探讨妊娠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妊娠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患者68例,3例行病变导管区段切除术并治愈;65例未进行干预自愈,乳头血性溢液持续1~4d后消失,随访6~12m未再出现。结果:妊娠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患者中,60.3%(41/68)者为妊娠期患者,溢液持续2~4d,39.7%(24/68)者为哺乳期患者,溢液持续1~3d;单乳溢液体占70.6%(48/68),溢液性质以鲜血性者为主,占83.1%(55/68);细胞涂片证实良性病变率为100%(68/68),其中51.5%(35/68)者可见大量的红细胞,33.8%(23/68)者泡沫样组织细胞胞质中见含铁血黄素颗粒,4.4%(3/68)者可见导管上皮细胞;28例患者接受乳管内视镜检查,其中89.3%(25/68)者乳管内视镜下表现为管壁光滑,4.4%(3/68)者为导管内占位病变,行导管区段切除术后痊愈,95.6%(65/68)者均未进治疗。结论: 妊娠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为一过性症状,多为良性病变,溢液涂片和乳管内视镜检可明确诊断。

病理性乳头溢液(Pathologic nipple discharge)多发生于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主要为血性或浆液性,其中血性溢液(Bloody nipple discharge)多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引起,约4%~31%为乳腺癌所致,尤其是乳导管内乳头状癌[1]。但是,目前针对于血性乳头溢液的研究多限于非妊娠期、非哺乳期女性患者或婴幼儿,而对处于妊娠哺乳期患者血性乳头溢液性质的研究较少,多限于个案分析,且无明确结论及诊疗标准[2]。为了解女性患者血性乳头溢液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我们对2008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68例妊娠哺乳期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妊娠哺乳期患者血性乳头溢液性质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客观证据。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妊娠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患者68例,年龄24~35岁,平均28.7±7.3岁,中位年龄29岁;其中妊娠期44例,孕16~34周,平均孕周30±5.8周,中位孕周29周;哺乳期24例,为产后2~48d,平均31±11.2d,中位时间33d。纳入标准:①妊娠哺乳期妇女;②血性乳头溢液患者;③选择月份内患者已接受或正在接受相关治疗或检查。排除标准:①非哺乳妊娠期女性;②有乳房按摩史,乳房手术史或乳腺组织外伤、乳头皲裂,局部乳房红肿热痛或哺乳期乳腺炎;③使用镇静药物、激素类药物;④双乳触及肿物,B超检查双乳无明显肿物形成;⑤既往有乳头溢液史;⑥放弃进一步治疗或检查。

2 诊断方法 所有纳入患者均常规性超声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诊断,并建议行乳管内视镜检查。

3 治疗方法 妊娠期接受乳管内视镜检查的24例患者中,3例因诊断为导管内占位病变,于产后2个月后行病变导管区段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半年随访无复发;其余65例患者均未进行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

4 随访方式 以门诊复查为主,未复查患者采用电话随访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失访率0.0%。

结 果

68例患者中,平均哺乳时间为4个月,其中41例为妊娠期患者,血性溢液持续2~4d后消失,24例哺乳期患者,继续母乳喂养1~3d后血性溢液消失,停止哺乳后无复发。

1 临床特点 临床症状以单乳溢液体48例,占70.6%(48/68);双乳多孔溢液20例,占29.4%(20/68),见表1。

表1 6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

2 细胞涂片病理结果 细胞涂片病理证实100%(68/68)患者均为良性病变,均可见较多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其中51.5%(35/68)可见大量的红细胞,33.8%(23/68)泡沫样组织细胞胞质中见含铁血黄素颗粒,4.4%(3/68)可见导管上皮细胞,以小球形细胞团为表现形式,不排除导管内乳头状瘤,见表2。

3 乳管内视镜检查结果 28例患者接受乳管内视镜检查,其中4例为哺乳期,24例为妊娠期;15例呈鲜血性,13例为暗血性溢液;21例妊娠期及4例哺乳期者乳管内视镜下表现为管壁光滑,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提示乳腺导管单纯扩张,3例妊娠期患者乳管内视镜检查提示导管内占位病变。

4 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3例行病变导管区段切除术并治愈;65例未进行干预自愈,乳头血性溢液持续1~4d后消失,随访6~12月未再出现。

表2 68例患者的溢液涂片病理结果

讨 论

乳头血性溢液的病因诊断多采用溢液涂片、B超、钼靶拍片、乳管内视镜、乳管造影等检查以及手术活检。对于妊娠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的患者,考虑其生理阶段的特殊性,应选择避免乳管造影、钼靶拍片、手术活检等有危害性检查;可选择B超检查,但因乳管内病变微小,68例行B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3-4]。

乳头溢液涂片系根据细胞及细胞核形态、异形程度来进行诊断,简单易行,无创伤,本组68例均进行了该项检查。68例均可见较多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细胞量较多的23例中泡沫样组织细胞胞质中见含铁血黄素颗粒,考虑因溢液主要成分为乳汁,且乳管壁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渗出所致。68例患者中,仅有4例见少许导管上皮细胞(4/68),不排除导管内乳头状瘤;分析原因:乳头溢液中所含的细胞是从原组织结构脱落于导管中,容易发生变性,致使细胞涂片呈假性异型,有其局限性。故对于可疑病变者需结合乳管内视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妊娠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诊断时需排除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癌等病变,而此类病变在乳管内多位于1~3级导管。乳管内视镜检查一般可观察4级以内的乳管结构,进镜可达7cm,较其他检查有直观可视的优点[5]。本组28例患者进行了该项检查,发现3例导管内占位病变(3/28),后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需要指出的是,因妊娠哺乳期患者行动不方便及可能出现宫缩致流产等因素,该项检查需慎用[6]。

本组有13例暗血性溢液患者,其中3例妊娠期患者(3/13)进行溢液涂片病理学检查见少许导管上皮细胞,同时乳管内视镜检查提示导管内占位病变,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提示妊娠哺乳期乳头暗血性溢液患者出现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可能较大,病因诊断时应溢液涂片检查及乳管内视镜检查同时进行,以免漏诊。我们的研究发现,68例患者中,仅3例行手术治疗,其余未进行干预,乳头血性溢液持续1~4d后消失,随访6~12月未再出现。分析原因为,妊娠哺乳期雌孕激素分泌增加,使局部乳腺导管内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渗出所致,为一过性[7],不影响妊娠哺乳。据此,对于妊娠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患者,在积极诊疗同时,告知病情,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1] 杨 丽,吴 迪,范志民.207例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临床回顾性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5):919-922.

[2] Tang SS. Mammary ductoscopy i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breast disease[J]. Surg Endosc,2011,25(6):1712-22.

[3] 董 燕,刘 润,杨军乐,等.全数字化乳腺木耙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4):485-486.

[4] 朱彩霞,王 颀,邓群娣,等. 纤维乳管镜检查分级在乳头血性溢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2(4):171-179.

[5] 沈 叶,虞贞凤,单远洲.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2):63-65.

[6] 高海凤. 产褥期乳头血性溢液9例诊治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913-1914.

[7] Jung Y,Chung JH. Mammary duct ectasia with bloody nipple discharge in a child[J]. Ann Surg Treat Res,2014,86(3):165-7.

(收稿:2015-06-09)

乳腺疾病/治疗 妊娠并发症/病理学 内窥镜检查

R737.9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11.043

猜你喜欢
溢液血性镜检查
乳头溢液啥情况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血性中国兵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乳头溢液小心这几种乳房疾病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